

谈念空、境空、法空 2024年05月19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师父跟你们讲,真正要修好自己,你要让自己这颗心归空,归空就是没有念头。我要学佛,我要修心,这是念念即有,就是你时时刻刻有这个念头,有这个念头好不好?当然没有不好的,因为你总归是在提醒自己要学佛修心。念空,就是你没有这种刻意修行的念头,你没有这个念头,但是你每天却在精进修,无念而修,这个就很厉害了,不刻意地修,很自然的一种心态。无念而修是觉者,你们知道觉者是开悟的人,开悟的人没有执著的想法。天上的很多佛菩萨他们每天都在修,但是他们没有认为在修,佛陀在天上经常讲佛法,很多菩萨要去聆听佛陀讲经说法。天上的菩萨不会执著自己的修行境界,我到哪个境界了,我缘觉道,我声闻道,我菩萨道……菩萨不会执著修行境界,菩萨会无念而修,修到哪个境界(果位),对菩萨来说那是很自然的事情。比如说你们做好人,你会刻意去做吗?我们做人不就应该做品行好的人吗?
佛法最高的境界是&l
2024-05-19 21:48:37
8540次阅读
烦恼远离禅定之人 2024年05月18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烦恼本自无,庸人自扰之”,这句话是告诉我们,人的烦恼不是与生俱来的,是人的心自己想出来的。人生本无事,皆因心念起。人的心一动,一个念头就出来了;人的脑子一动,事情就出来了。小孩为什么没有烦恼?因为他们的心灵干净,他心里不乱想,他脑子里不乱动,他就没有烦恼。有些人,当他的人生过得不如意的时候,他就会想到还是童年好,童年没有烦恼。师父告诉你们,这跟童年没有关系,跟你的心有关系,心改变了,你的(命运)人生就改变了。有些人善良了一辈子,无病无灾无烦恼,一生平安幸福;有些人邪恶了一辈子,有房有车有存款,但恶病缠身痛苦不堪,所以你们的人生在于你们自己选择。
烦恼是人自己想出来的。做人简单心不烦,做人简简单单,心中没有烦恼,这便是幸福人生;做人无智杂念多,天天杂念纷飞,心中烦恼不断,哪有幸福可言?你今天痛苦、烦恼,这个因就在你自己的心中。学佛人当修禅心,禅心就是心中有定,定中生慧。能禅定的人,心中
2024-05-18 19:41:20
7577次阅读
守住意识,不迷惑颠倒 2024年05月17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人间的得失和在佛法上的得失是不同的概念。人间的得失无非就是名闻利养,从你们的角度看,拥有名和利好像是好事情,“哎呀,我有名有利了”;从佛法角度来看,从你执著名利的那一刻开始,你就进入轮回当中,从你执著名利的那一刻开始,你已经给自己种下堕落轮回的因。人迷惑就迷惑在不自知,以为在人间得到的越多越好,实则是你越贪人间的东西,你失去的就越多,你越贪越难解脱人间苦海。而佛法则是相反的,你越放下,你反而得到的就越多,你在人间放下的越多,你得到的就越多。很多人想不通,在人间明明是放下了,为什么说能得到很多?师父告诉你们,一个梦幻泡影中的事物,你越是能看破,你越放得下,你反而能得到更多真实的东西。
在这个世界上,很多人以为西方极乐世界不存在,以为是假的,实际上,人们眼中的西方极乐世界并不是梦幻的,它是真实存在的,而人们眼中这个看似很真实的世界,它反而是一个假合的。人们不能理解的就是
2024-05-17 21:15:35
7273次阅读
积攒福德,改人生命运 2024年05月16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人生不顺的时候,实际上就是在受某种报应,比方说你现在房贷、车贷已经还不上了,或者你在工作上遭受挫折,这种情况就是说你的福报已经在透支了,你没有一定的福报来支撑你继续过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们在有钱的时候,不要挥霍无度,你就不会口袋羞涩;在你有福报的时候,不要浪费福报,不要透支福报,你就不会遭遇透支福报的后果。现在很多人喜欢使用信用卡,信用卡花的是你未来的钱,你提前把它消费掉,最后要等到下个月有钱了再把它还进去。很多人刚开始透支的时候,觉得透支一点没关系,再透支一点还没有关系,等到透支很多的时候,才发现已经无力偿还里面的欠款。这几年,很多人背负着信用卡的欠款,他们被那些欠款压得喘不过来气,这就是花钱的时候不心疼,还钱的时候脑袋疼。在人间要本分做人,有多大能力做多大的事情。俗话说得好,“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要对自己的能力有所了解,做人不能只想眼前一时的,福报提前透支,
2024-05-16 20:29:45
8807次阅读
恒顺众生妙法行 2024年05月15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师父有时看到你们不开悟时,师父心里真的很着急啊,学佛几年,悟性不多,人间思维很多,讲得再直接一点就是愚痴啊。师父看到有些人没有智慧又喜欢自以为是,以为自己会点东西就感觉了不起了,佛法学无止境,你真正深入到佛法里面,你会发现原来自己学得很浅薄,学佛没有学到根本,没有学到大乘教义的精髓,心中没有智慧。学佛没有悟性很难开悟啊,悟性是怎么来的?就是常思维,这个思维是让你们思维佛法,师父今天为什么这么讲,其中妙义在哪里啊?你要在心中常思维,思维就是让你们悟,要悟佛的教义。学佛法不是学文字,文字是佛法的理论,是佛法的教义,而佛法真正的妙义在文字里面,深入佛法,就是深入佛法的教义里面。如果你执著文字的表相,你执著文字,你是无法究竟佛讲的真谛。佛的智慧是非常之广大,学佛的理论,悟佛的教义,这叫学佛学法。
师父常说,你学菩萨,至少要先认识菩萨,连菩萨都不认识,你怎么学菩萨,对不对啊?菩萨度人用
2024-05-15 21:29:04
8396次阅读
内修清净,外修禅定(二) 2024年05月14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禅定就是如如不动。你们告诉师父,你们学佛后还打孩子吗?孩子调皮,你一个没忍住,你打了他,你就是没有修好。你学佛后还骂先生,还骂太太吗?如果你们今天还有很多人动不动就跳起来,动不动就蹦起来,你们就是没有修好啊。师父不是让你们在我面前很老实,在家里又变回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叫普通人,不叫学佛人?因为普通人就是凡夫俗子,普通人情绪来了,什么话都讲得出来,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所以叫普通人。学佛人遇境心不转,你们知道一切缘分都是来成就你:孩子调皮,他是来磨炼你的脾气;先生、太太喜欢骂人,他是来修你的忍辱心;一切对境皆是来成就你今生的修行。
人的心是一扇窗,如果外面纷扰不断,你就要把心关闭起来,就是把你们的心暂时关闭,你关闭了心,外面无论多么嘈杂,它也影响不了你。你们如果天天把窗打开,任由外面的嘈杂声影响你的生活,你不要讲是你所在的环境不好,而是你不懂得改变自己的环境。有清静的环境,没有清净的心,你
2024-05-14 20:53:28
8049次阅读
内修清净,外修禅定(一) 2024年05月13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清净心对我们学佛人来讲是非常重要的。师父常说,你能静下来,你就能定下来,内心清净的人,他的表面看着就很安静。内修,讲的就是我们这颗心,心静则身定,这个静是安静的静,你的心能够安静下来,你这个人的身体就能定得下来。你坐下来的时候,实际上是你的心此时比较安静,所以你才能坐得住。内修禅定,讲得直接一点就是内修心,修你们的清净心,你的心里干净,没有任何的杂念,你就能定得住。举个例子,你白天工作,你的心在工作上面,你静不下来,因为你的心思一直在工作上。那么到了晚上回到家里,你的心思就不在工作上,你的心是不是相对来说安静很多?等到晚上睡觉的时候,你的心就是完全放松的状态。
寂静是禅定中的境界,能寂静的人就能禅定,能禅定的人就能寂静,内心的禅定就是寂静,心灵深处是非常地安静。你们如果能经常让自己的心长期处于一种安静的状态下,其实就是自我闭关,不讲话,什么都不想,内心非常安静,这就是闭关。
2024-05-13 20:59:55
7994次阅读
人成即佛成 2024年05月12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今天是母亲节,师父今天看到很多佛友留言,祝我节日快乐,祝福是一种美好的愿望,也体现了你们对师父的关怀,师父很开心,也很感恩你们在这样的日子里,把祝福送给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妈妈。
普光功德山佛说,人间的母亲节是教导大家要懂得感恩。感恩妈妈十月怀胎,感恩妈妈含辛茹苦把你们养育成人,母亲节其实就是让你们懂得感恩母亲,感恩母亲一生为你们的付出,所以做人一定要孝顺父母,父母的爱是无声的,他们付出不求回报,所以世间最大的爱就是母爱。今天母亲节,师父感恩伟大的观世音菩萨妈妈,慈悲救度世间苦难众生,师父也感恩全天下的母亲,祝愿天下的母亲平安健康。父母施爱不求回报,但为人子女我们一定要尽孝道。俗话说,“百善孝为先”,父母恩重如山,父母对我们的恩德,我们永远都不能忘记啊。有一首歌里唱到:“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礼敬尊亲如圣贤,成就生命大意义。父母恩德重如山,知恩报恩不忘本。做人饮水要思源,才不
2024-05-12 22:25:55
7893次阅读
转识成智修慧心(二) 2024年05月11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你们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宇宙,每个人的心是一个小宇宙,你们每个人的小宇宙连在一起,它就形成了一个大宇宙。在以前的时候,人们遇到一个共同的灾难时,人们就说,让大家的心连心,为什么要把大家的心连在一起?因为这个心连起来以后,他们的能量就变大了。因为每个人的心都有一种力量,当成千上万的人把心连在一起,这个力量就变成了能量,这个能量非常地大。打比方说,你们一个人在家里念经,经文出来的这个能量是你一个人的,如果你们很多人来到观音堂,大家聚在一起念经,这个经文的能量是直接到九霄云外,这个能量能到天上最高的地方。
师父举个例子,你们放生的时候,你一个人放生,你可能请来了菩萨,或者请来了护法神,但如果你们很多人一起放生,在你们开始做放生仪轨的期间,师父告诉你们,心灵净土三大佛,还有很多龙天护法菩萨已经在你们放生的上空开始加持你们,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出去放生完,刚回到家突然来
2024-05-11 21:24:17
7426次阅读
转识成智修慧心(一) 2024年05月10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学佛人要修出智慧,这句话不是单指修行方面,它是多元化的。举个例子,你学佛后,原来跟同事经常有矛盾,现在能把你们之间的矛盾化解掉,这不就是学佛后产生的智慧吗?你学佛前不懂得孝敬父母,你现在经常关心他们,经常买点东西回去看看他们,这也是智慧,连父母都不知道孝敬,他就是愚痴的人。
你们现在学到一点佛法后,愿意面对自己身上的缺点和毛病,你愿意让自己改变,这叫顿悟。为什么叫顿悟?顿悟就是当下明白、当下醒悟了,希望自己能够改变。你们跟菩萨求的时候、跟菩萨忏悔的时候,就是当下顿悟,“菩萨呀,我以前做人太烂了,我错了,我要改变,我要重新做人”,实际上你当下的心就是一种顿悟。修行菩萨圆满的智慧,就是让自己的佛性逐渐开悟,最后达到觉悟,(不断地修心)直至开悟,你们现在离开悟还差得太远。佛法讲要领悟真谛,要先实践,实践中得到的体悟,即是佛之真谛啊。很多人希望能从别人那里获
2024-05-10 20:59:55
833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