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究心无障,心度心智 2024年04月19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佛法教我们修心,就是让我们找出自己心中的问题。师父问你们,你们哪个人的心里没有问题呀?小问题叫纠结(拿不定主意),大问题叫想不通,但是无论是小问题还是大问题,这些都属于是心理问题。佛法帮助我们解决心里的问题,念经是让我们的心变得有智慧,这个智慧就是你能把家里的事情处理好,把工作上的事情处理好,把你身边跟你有关联的事情能够圆满地处理好,这就叫有智慧。菩萨教我们佛法就是让我们解决人间的事情,佛法是化解人间烦恼的妙法,佛法不是让你们独善其身,只管自己念经,对家人、对孩子不管不问,对工作不积极。你对身边的家人不管不问,对工作不积极,以一种逃避的方法来利益自己,你这不叫学佛,你这叫自私。你只想自己念经,只想自利,你这不就是自私吗?师父教你们做人要像菩萨,你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管不问,你还能对众生好吗?你不能用平等心对待身边的每个人,你就不是菩萨。
你们有些人把师父的佛法理论一套一套地讲出来,但实际上
2024-04-19 20:32:15
7987次阅读
谈生命和慧命 2024年04月18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给的,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爱护自己的生命,爱护身体就是在爱护生命,如果你哪天做了伤害自己身体的事情,甚至是伤害自己性命的事情,你就是在做对不起你父母的事情。父母给了你生命,我们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父母用精血孕育了生命,给了我们生命,我们要感恩父母。
师父今天要跟你们大家讲的就是,在我们的身体上除了生命,还有一个慧命,慧命讲得再直接一点就是我们的良心本性。师父告诉你们,在这个世界上活着的人都称之为是有生命的,但是不是所有有生命的人都有慧命,这句话你们要听懂啊。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的人,他活着只代表他有生命,不代表他有良心本性啊,听懂了吗?本性是靠佛性来启发的,佛法能唤醒众生本性中的佛性。众生本善,因为被五欲六尘,被这个环境染著,善良的本性已经被深深隐藏起来。
几千年以来,佛法深受众生的喜爱,是因为他们真实感受到佛法如甘露般能够洗涤他们心
2024-04-18 20:26:22
8620次阅读
学会包容,慈悲众生 2024年04月17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学佛最重要的就是修心,那么这个心要怎么修呢?从内修。菩萨让我们观自在,就是让我们观自心,为什么没有让我们观别人呢?因为我们学佛修心是修自己的心,不是让你修别人的心,我们学佛是修自己,不是让我们修别人。师父昨天跟你们讲到,我们学佛要修自在心,如果我们的心不自在,说明心里放了很多包袱,这些包袱就是师父讲的罣碍。当你内心很沉重的时候,你就没有自在的感觉。一个人的心时时感受不到自在,感受不到快乐,你的人生将是苦涩的。比如你要去一个地方,身上带了很多行李,那么你一定会越走越累,甚至走到中途的时候你会后悔自己远行的决定。这就好比我们在修行的途中,假如你的心里罣碍了很多人间的事情,你就无法用清净心修行。很多人在修行中生出退转之心,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放下心中的罣碍,这些罣碍最终成为他们修行路上的拦路虎,让他们无法继续前行。师父讲的都是你们现实中存在的情况。如果你越修越自在,越修越法喜,这是一个正确的修行状态
2024-04-17 20:42:37
8977次阅读
染净同源,自净五蕴 2024年04月16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人的染源就是五蕴,五蕴是人的染源,断除染源就要断掉五蕴,那么如何断除五蕴的染源?就是靠守戒呀,戒律犹如修行中的防火墙,你们守戒守得好,这个防火墙就越牢固,任何外环境的东西伤害不到你;你不守戒,你就等于没有防火墙防御外界对你的伤害,那么人间的任何一些事物都有可能会伤害你的佛性。
比如,财色名食睡,这是每个人在生活中很难抗拒的,但如果你在心中有一个牢不可破的防火墙,这些东西很难伤到你的佛性。学佛人心中没有戒律,这些财色名食睡,其中任何一样都有可能伤到你。很多贪财的人出事,就是因为他们贪了很多钱,钱贪到了,最后没有命花。贪色的人是贪图美色,最后惹祸上身,要知道色字头上一把刀,你贪色就等于是在害自己。名就更不用说了,有多少人为了名,最后反而身败名裂。贪吃,有些人贪口福,喜欢吃山珍海味,最后生喉癌、胃癌,治疗的时候生不如死。最后一个是贪睡,贪睡的人,虽然没有前面那些严重,
2024-04-16 21:02:50
8631次阅读
斩断欲望,修如来智慧 2024年04月15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师父跟你们讲,“无欲自然心如水”,这是师父的座右铭,这句话听起来很简单,却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心中无欲,平静如水,但是师父做到了,师父还要让你们弟子们不断地修掉心中的欲望,达到心中无欲的境界。师父的一生,你们弟子们看得清清楚楚,师父在人间无欲无求啊,师父唯一的愿望就是看到你们能一直坚持佛道,永不退转,精进修行。因为你们精进一天,你们努力一天,你们就离师父又近一点。
师父告诉你们,“无欲自然心如水是一种境界”,你能修到心中没有欲望,不贪不求,这不就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啊?你们看看师父的一生,师父在人间贪什么了?师父求什么了?我一生不贪不求,人间的东西我一样都不执著,入灭随缘,寂静随缘,最后师父用空无的心达到了无上正等正觉的境界。我什么都不讲,我在叮咛里把要讲的话告诉世界佛友,师父的开示是给你们所有人讲的,师父是你们大家的师父,师父不是他们
2024-04-15 21:51:17
9173次阅读
心中常念佛,佛常住心中 2024年04月14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学佛人的本性善良,是因为心中有佛常住。我们学佛就是学佛的慈悲,学佛的无我,学佛的无我利他的精神。很多人从佛那里学会了布施,学会了慈悲,你从佛那里学得越多,你就越像佛。我们很多信众原本从没有信仰到每天恭敬并供养佛菩萨,这是他们心中佛的种子在生根发芽。师父今天要告诉你们一句话:“心中有佛佛庇佑,心中无佛佛不责。”你们心中有佛,天天念佛,佛常住心中。比方说,你遇到什么事情,在心中求菩萨慈悲保佑,你很快就能把它化解掉。“心中无佛佛不责”,心中没有佛的人,就是不信仰佛的人,佛也不会责怪他们,但是当他遇到灾难的时候,他很难躲过,不是佛不保佑他,而是他有灾难的时候,他连一个紧急电话都不会打呀。
师父举个简单的例子给你们听,你们天天念普光功德山佛的佛号,普光功德山佛知不知道呀?普光功德山佛肯定知道的。假如你遇到一个紧急的情况,你念普光功德山佛
2024-04-14 20:03:18
9653次阅读
认识自我,真心悔过 2024年04月13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人的毛病就是当别人指出他身上的问题时,他第一个不是想到承认自己的缺点,而是想方设法地来为自己辩解,他不是第一时间感到惭愧,也不是感恩人家,而是想办法对自己的缺点进行辩解和掩饰,“啊,其实不是这样的,你误会了,我原本是怎样怎样……”然后为自己找个理由来开脱辩解。你不肯听人家的劝导,人家帮你指出问题,你不肯承认,这本身就是自以为是。人要学会改变,学佛为什么有高境界和低境界的区别?高境界的人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让自己得到更多的提升和改变;低境界的人不愿意修正改变自己,喜欢自以为是,所以境界自然而然就提升得很慢。
比方说,你刚刚读完幼儿园进入小学阶段后,你要慢慢让自己适应小学的环境和老师,从幼儿园到小学,再从小学到中学,不同年龄阶段的升学,这是随着你的年龄,你的学习要得到更多的提升。假如你一直怀念幼儿园好玩,没有学习的压力,没有老
2024-04-13 21:00:59
7503次阅读
以戒为师修慧命 2024年04月12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在佛教中,佛曾经制定了修行的戒律,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二千多年前演变到现在,比丘的戒律已经达到了二百多条,比丘尼的戒律已经达到了三百多条,这些戒律都是为了约束规范修行人的行为而制定。很多人认为出家人很苦,实际上,真正的苦不是出家苦,而是在人间解脱不了轮回的人才是真正的苦。出家的人他们以戒为师,是更自然的一种修行状态,他们奉行佛的戒律,不让自己在修行中造业,他们每守一条戒律,都是为了让自己在修行上更加地圆满。而我们在家修行的人,除了法律的约束,在个人言行举止方面,没有更具体的戒律来规范做人的标准,那么对于我们学佛人来说,会因为不当的言行让自己产生出更多无明的业障,这些业障最终会给我们自己造成一定的痛苦。
师父今天要跟你们讲的就是,学习佛法要守戒律,你们跟着师父学习菩萨的心灵法门,心灵法门实际上也是有戒律的。比方说,师父跟你们讲的《弟子守则》和《修行人的标准》,你们每一条如果都能
2024-04-12 20:57:43
8126次阅读
用菩萨的智慧度人间苦厄 2024年04月11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大家都知道人间很苦,而我们又不得不在人间继续生存,那么怎么来解决面临的种种的苦呢?菩萨在《心经》里面讲到:“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这句话菩萨就是在告诉我们,当众生能够理解佛法,并把佛法里面的智慧运用出来,能让五蕴完全空掉,就能够度一切苦厄。五蕴中的色受想行识,对人的八识田有很大的染著,这些染著实际上会伤害我们的本性,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苦恼。比方说,你眼睛看到一个东西喜欢得不得了,但你又得不到它,烦恼了吧?一个事情你想不通的时候,痛苦了吧?这是五蕴带来的伤害。菩萨把佛的智慧教给我们,就是让我们来解脱五蕴带给我们的种种苦。一个事情你不执著就没有痛苦,一个事情你想通了就不会生烦恼,佛教给我们的智慧,就是让我们超越自己有限的思维。很多人的痛苦就是因为五蕴不空而让自己受到影响,从而感受到种种无法解脱的痛苦。
师父讲得再直接一点,我们人所有的苦就是我们自己制造出来的,根源在
2024-04-11 21:26:24
8408次阅读
谈业力和境界(二) 2024年04月10日
音频
法音开示·最新
业力是由多世的无明习气形成的,福报也是由多世的善根积累的,业力是无形的,眼睛看不到它的存在,但是它又无处不在。业力能让幸福的家庭变得天天吵架,业力能让你的工作变得异常不顺,业力能让你的命运变得多舛,业力能让你的人生苦不堪言……所有这些并非是业力非要缠绕着你,而是这些业力是因你而产生,自然也要等着你来消除,这些业力是你曾经种下的业因,所以最终你要受到这个业果。我们做人不要种恶业,要种善业,业力出现的时候,你没有功德力很难与之抗衡。
师父举个简单的例子,很多人在过生日的时候,他们很容易在生日的前后出事情,这就是业力的牵引。有些老人家过大寿,孩子们很开心帮他做寿,大摆宴席,老人刚刚过完生日,第二天就走掉了。知道为什么吗?杀生的业力呀。你不杀生、你不造业,很多事情不会发生,你造了业反而加快了一些事情发生的速度。在中国贵州的一个地方,就有一位老人在他九十岁大
2024-04-10 19:52:14
877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