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性一如 2021年03月19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想成佛的人,实际上他的心,已经像佛了,因为一切唯心造。
当你在行善时,你的心跟佛是一如的;
当你在行恶时,你的心和魔是一如的。
一个善良的人,做出来的一定是善事;
一个邪恶的人,想出来的一定是邪念。
当你一天没有念经,你会感觉到魂魄不全、神志不清。
当你一碰到事情就念经,你是一个头脑清晰、神清气爽之人。
因为正信正念的意识,指导了你的所作所为。
如果心中无佛,你一定不知做的是好事坏事,说明你的心离佛太远;
如果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想着要跟佛菩萨一样,说明你“佛性常住”。
“心性”要一如,“心”就是你的意识,“性”就是你的佛性。
“心性一如”,你就可以如如不动。
一边修心,一边改念。
要用正确的理念和崇高的境界,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常看自己内心的“佛性”,常观自己的“法身”,
你内心的佛光就会普照,佛性长存,你就会拥有慧命和生命。
身体只是你的阴阳五行假合之身。
只有心灵不受苦,你的肉身才
2023-04-21 01:17:43
1154次阅读
禅智无碍 2021年03月20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知佛心者懂人心。
理解自己的脾气,能让自己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理解众生苦难,能让自己的心得到更多安宁。
佛让我们“舍去放下”,就是不要心中有“是非”。连“非”都不要,何况有“是”。
因为“是”就是你认为某一件事情你“是”对的,你就会认为别人不对。
“非”就是因为你认为别人是“错的”,你就会心中觉得你是“对的”。
其实这已经违背了佛法的“因果规律”。
要经常想,没有因果,我会碰上他吗?没有因缘,我会生气吗?没有因果,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烦恼吗?
一切都是缘分,善恶因缘都要受,这样你才能对治自己的“瞋恚”。
恨别人时,要想到别人可怜的地方。
当你用“慈悲心”去思考心中烦恼时,你就会没有“恨念”,你只会感觉到他很“可怜”。
请记住师父跟你们说的这句话:
当你恨别人的时候,别人不一定知道,而你自己会恨得很难受。
最终受伤害的,一定是你自己。
学会“奉献”,才能接受“忍辱”;不愿意奉献的人,不会“忍辱”
2023-04-21 01:17:43
1416次阅读
念经消灾 2021年03月21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小诗一首)
放下烦恼哈哈笑,
贪图名利哇哇叫,
慈悲喜舍呱呱叫,
学佛修心是良药。
有智慧的人,会用别人的智慧去解决问题;
没智慧的人,会以为自己很有智慧地去解决问题,结果越搞越糟。
用大悲心去解决一切烦恼,这就是“无碍大悲心陀罗尼”。
白话佛法说:把每件事情做得好,做到底,就是功德圆满。
念礼佛大忏悔文注重点:
1.整个礼佛大忏悔文,必须认真无漏。
2.称佛号要庄严尊敬。
3.当念到“我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这四句要特别用忏悔心来念。
4.“所有众生身口意,见惑弹谤我法等。如是一切诸业障,悉皆消灭尽无余。”要以极其真诚的心来念。
(这样念经效果会更好。师父开示。)
现实生活中如果你有“怨恨”,因为怨和恨是相续的,
怨了就会恨,越怨越会恨,恨了就会遮盖慈悲清净的本性,在佛法界说叫“瞋恚”。
不能让自己醒悟的心在情绪低落中昏沉。
就犹如一个睡不醒的人
2023-04-21 01:17:43
1923次阅读
苦空无常是真谛 2021年03月22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菩萨总是给我们很多机会,让我们来改掉自身的毛病。
一个人的脾气越倔,说明红尘的根性越重。
因为脾气代表着你的某一种思维。
思维想不通,就会有脾气。
思维想得通,整天笑嘻嘻。
“脾气”是因为你心中有是非。
经常有对错,会产生我执,从而产生我慢。
“我永远是对的”,你就会生气,就会放不下。
看破放下是智慧,
纠结执著没富贵。
禅智无碍易解脱,
放下执著去托钵。
学佛要将凡心入佛心,认识世界上一切“苦空无常”。
能够想到这个世界还很苦,能够感受这个世界最后是空的,能够理解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会变的,是无常的,你就拥有了佛法的真谛“苦空无常”。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佛就是心,心就是佛。
当一个人内心有道德,有品德,有菩萨,有慈悲,你就是人间菩萨。
无忧无虑多开心,
何处没有佛友情。
慈悲喜舍忘私情,
擦亮佛心见本性。
2023-04-21 01:17:43
1073次阅读
观心无常 2021年03月23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观世音菩萨让我们要拥有解决人间烦恼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就称为“法力”。
法力无边,就是因为我们拥有了超人的智慧。
一个人的“智慧”能得到庄严,是因为你比别人有智慧,别人就会尊重你;
因为你拥有良好的意念,别人都会爱戴你;
因为你有道德和福气,所以你就拥有了“福德”。
宜将善良变慈悲,
不可贡高我慢归。
因缘果报人间累,
佛性佛情本性回。
常观心无常,你就会远离五浊恶世。
常观心无邪,你就会远离六道轮回。
“戒定慧”是救度众生的开始。
你守戒,你就能够救人;
你定得下来,你就能够修成佛;
你有智慧,你就会拥有超出人间一切烦恼的“法力”。
记住,常恨别人,心里会恨出魔性。
常善良,常慈悲,你的本性常存九识田中。
意念造就了你的因果,
意识决定了你的本性。
一心禅定修心净,
一念慈悲菩萨应,
一种因缘用善心,
一生修心成佛因。
2023-04-21 01:17:43
1131次阅读
无所住心 2021年03月24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当有人关心你和帮助你,你就是一个很幸褔的人。
当有佛友相互问候时,你应该觉得法喜充满。
世界因为疫情,生活的空间变得越来越狭窄。
学佛人,要懂得这是“无常”的变化,明白一切都是正常的。
要学会能够适应它,然后学会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去适应现在的生活,你才能驾驭生活。
环境对学佛人的影响很大,这叫“对境起意”“住色生心”。
一种利益,会让你忘记佛性。
一种外境,会让你丢失般若。
所以学佛要“无所住心”,才是真实不虚。
人的心,会产生各种意念,
但“妄念”会相续不断,会让你变得“痴心妄想”“迷惑颠倒”。
所以永远不要把人间的一个妄境、妄念,成为自己内心剪不断、理还乱的“妄心”,让自己生活在“迷惑颠倒”中。
心不要随便乱动,一动就停不下来。就犹如火车一样,火车启动后,它停不下来。
别人的一句话、一个眼神,让你心念一动,它会长久地住心,停不下来地不断伤害自己。
这就是为何菩萨要我们“无所住心”的道
2023-04-21 01:17:43
1393次阅读
缘来缘去 2021年03月25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人要珍惜缘分。
善缘来了,延续的时间很短,
如果你把它保持住,善缘就可以延续。
恶缘来了,
千万不能加重它的恶果,它会提早爆发;
学会忍耐,恶果就不会马上爆发。
佛经上说,“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其实善恶都是果报,不必去追究谁是谁非。
善缘来了需延续,
恶缘来了忍耐聚。
因果报应随时候,
果报到时还自受。
杀生的果报很大。
师父告诉你们,杀生会断了你的大悲种;
并且当你有善缘来的时候,那些业障不会让你得到善报,会让你的善缘全部漏光。
因杀业产生的业障,会在前世、今生、来世三世都会有报应,
所以千万要断除“杀业根”。
莫权衡利弊得失,你就会远离灾祸。
每天算计动私心,你会失去慈悲心。
因缘不成求不到,
因缘成熟佛知道。
烦恼痛苦未修好,
诚心忏悔善早报。
2023-04-21 01:17:43
1482次阅读
布施福德 2021年03月26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写“心得”是一种福德的布施。
“心得”写出来,龙天护法功德无量。
弘法出去法布施,佛友看了后,增加佛友的正能量,因此你也有功德。
其实这是法布施的一种“大功德”。
断除烦恼才能解脱。
在人间很多时候,想想自己很苦,
但是你想一下有些人不知道比你还要苦多少倍,他们没有闻到佛法,
这样你会生出慈悲心,你会放下自己的烦恼,
这也是被称作为“自我解脱”的一种。
人间的对错,只是你对自己有没有好处的一种考量。
所以不要让别人对你的无私奉献来成全你的自私。
很多人有利益的事情就做,没利益的事情不做,
每天活在自我欺骗的人格当中。
杂念专门跟你搞,
看你境界高不高。
修得干净自己好,
修不干净增烦恼。
人不能总是“找理由”,“找理由”就是执著的一种。
执著了就会生出业障。
今生能闻到佛法就是你的福气,这是进入了声闻道。
缘来了,要觉悟,你才能找到佛道,这就叫缘觉道。
烦恼来了一
2023-04-21 01:17:43
1268次阅读
净信开智 2021年03月27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学佛人“净信”很重要,你求菩萨你要完全的相信,这就叫“净信”。
“净信”是你在铸造心里的“福田”。
“净信”让你生起正能量的“勇气”。
彻底相信因果,你将会拥有三福田。
彻底地净信佛缘,你将会得到善果福报。
福田供养福气生,
恩田孝顺懂感恩,
悲田慈悲有佛根,
一生福慧远离恨。
学佛中有些人求了有福,有些人求了还没福,
其实就是你福报的种子种下去的早晚,所以结果有早晚。
早种早得“福”,晚种晚得“福”,不种不得“福”。
就像一个人排队买东西一样,
排得早,买得到;排得晚,晚买到。
早点想通,身体就好,“心脏”也快乐。
晚点想通,脾脏和肝脏都会受损伤。
听了别人的恶话,就气得半死,说明你被阴风一吹就倒,心中没有防火墙。
被别人一骂,就气得不得了,说明你文化程度还不高,心中没有正能量。
被人家一说,就不学佛了,说明你没有净信心,信佛信得不干净、不彻底。
自在安详能化缘,
善恶因缘不结冤。
躲过
2023-04-21 01:17:43
1110次阅读
中庸之道 2021年03月28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学佛要管控好自己的心。
心不乱动,人像青松;
心一贪动,业障开工。
一切都是缘分。“缘聚缘散”都是一种现象。
学佛人要学会激活心中的“正能量”。
念经后,只要有了感恩心,就是“正能量”。
拜佛后,烦恼事放下了,就是“正能量”。
把学佛心得告诉别人,让别人法喜充满,就是“正能量”。
把菩萨拜到自己的心里,每天看到菩萨,就是“正能量”。
学佛人在生活中要注意一件事,就是心勿贪多。贪了就痛苦了,贪多没好事。
吃得多, 肠胃不好。
想多了, 脑子不好。
身体累多了, 健康不好。
抽烟多了, 免疫系统不好。
喝酒多了, 肝脏系统不好。
钱多了, 多花钱和被骗机会多了。
享乐多了, 作孽多了。
生气多了, 烦恼多了。
什么事情都要适中,所以佛法说“中庸之道”。
昨天跟你们说净信,今天跟你们说不要迷信。
迷信会让你忘记你自己的智慧德能。
贪心太多失自性,
迷信太多丢本性,
2023-04-21 01:17:43
1576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