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 心无所动,心无所住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们懂得佛法就能懂得人性,就慢慢懂得佛性是怎样的。大悲无泪,大笑无声,所以很多人开心地流泪了。师父跟你们讲,就是希望你们要明白,佛是怎样的境界,菩萨到人间来做什么,你们今天在人间应该做什么。
一个人学佛要有清净心,在经文中有一句名言“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意思就告诉大家,我们不应该住色生心,在这个世界上,我们不能被人间的名闻利养所诱惑,我们的心不能随便随着物质或别人的心怎样想就改变。“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不能因为闻到香就动心了,不应该闻到声音、别人说的话就动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是《金刚经》中的名句,师父今天特别拿出来跟大家来解释。“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禅宗六祖初步的悟道就是这一句话,想一想,就这么一句话多重的分量,因为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
师父跟大家解释一下,原来我们的心本来就无所住的,我们的心整个都是无所住的,“无
2023-04-21 03:17:48
2121次阅读
66. 佛性平等无二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我们今天继续讲《白话佛法》。
首先,一个人想问题,尽量地把问题往正面去想,往好的方向去想,就会法喜充满。因为很多人的痛苦和忧伤,就是心中的负能量太多,因为负能量一多,他就把很多问题往不好的和负面的方向去想,越想越害怕,越想,自己慢慢会担忧。往正面去想,很多事情就会快乐无忧,不会有忧伤,所以,这是学佛人非常重要的理解事物的一个方法。任何一个人要懂得轮回,一件事情好不好它都会轮回:好的事情碰到不好的,慢慢地再轮回成好的;恶的事情、不好的事情轮回,慢慢会成为好的。
从人的眼耳鼻舌身意开始,一直到你听到、闻到,实际上通通是一种轮回,你不能把它当成太真。小时候很伤心的某一件事情,就是因为我们把它当成太真了,所以我们就在轮回中了。菩萨让我们懂得,只有看见佛性后人才不会轮回,也就是告诉我们,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地懂得佛性、懂得佛理,想不轮回,必须要开悟,必须要证道。师父告诉大家,一个人在这条道上往前
2023-04-21 03:17:48
2246次阅读
65. 忍辱境界是佛根基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们看《心经》里面多精彩,师父跟你们越讲越精彩。因为“无受想行识”,因为“无色”“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什么都无了,你就拥有了本性。如果这间房间是你的,你出租给别人,这间房间本来是空空的,你出租给卖糖果的,给他放了四分之一的糖果;你出租给卖面粉的,又放了面粉;你又出租给卖机器的;最后四分之一也用来卖什么东西,仓库全部租出去了。这里面是不是什么都拥有了?你还拥有你的本性吗?你拥有不了这个房子了,什么都不能做了,对不对?等到把这些全部拿走了,你拥有本来的房子了吧?那么你拥有了本来的本性了吧?就是这个道理。
成佛的境界是圆觉的境界,看见人家不开心了,你要觉悟“我哪里做错了?”不要去跟人家生气,肯定自己有问题。你对一件事情有不好的感觉,就说明你还没有“圆”(把这个事情弄得圆),没有圆满的觉悟。佛经有一部《圆觉经》,就是怎样圆满觉悟,实际上就是“无取无证”。每一个人都说“我要这个、我要那个”
2023-04-21 03:17:48
3000次阅读
64. 无取无证 还初本觉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菩萨了解众生,除了自己没有念头,没有私心杂念,而且将度人的慈悲心转成一种概念,去帮助你、成就你智慧的道业。因为每个人都有智慧,菩萨知道他有智慧,知道他能够明白事理,所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菩萨不停地跟他讲,讲到最后,他说“菩萨,我明白了”,那菩萨就度到他了。如果去度一个人,你跟他好好地讲,理解他地去讲,他很容易接受你的意见。心理学上讲,你必须理解他,你才能帮他转换意念。举个例子,你要想让这辆火车慢下来,让它不要再往前面乱开,首先必须爬上这列火车;那你在上这辆火车的时候,必须跟它走得一样快,上了火车,你才能让它慢慢地停下来。转念说法是我们学佛人应该很注重的一个方法。转变自己的念头,不是你是他的师长、你是他的佛友、你是他的谁谁谁,而是你是他最亲的人,他跟你一样都是众生;你先觉悟了一点,去拉他一把,这样你修心就不会起杂念,就会懂得要帮助他,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心就不会生出业障来(很多人会生业障
2023-04-21 03:17:48
2722次阅读
63. 证佛果 明心性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我们今天继续给大家讲《白话佛法》。
上次我们跟大家讲到元明觉。元明觉,就是把自心本性中光明的、本觉的、本来的、自觉的“元”(就是我们本来拥有的自性光明、不生不灭的自性)好好地运用起来。得到元明觉,首先要控制好自己自心的杂念和烦恼。每一个人每一天都会有烦恼,那么怎样把烦恼去除?首先要沉淀烦恼。就像一杯茶,茶叶都漂在上面,慢慢等它沉淀下去,那么这个茶杯就非常清净了,这就是好茶叶。然后慢慢地明心见性。我刚刚跟大家讲“觉”“元”,实际上本性的圆满、觉悟和明心见性,都是一起的。当你能够拥有自性、本性、本来的觉悟,来明心见性,你就知道这个世界一切都是不生不灭的,因为没有生长出来,也没有灭除。懂得了这个学佛的基本法则,那么基本的学佛概念和理念你就基本上掌握了,这就是学佛的第一步,佛法界讲就是“因地心”。什么叫“因地心”?就是无生无灭心。到了人间,没有很多的欲望,本来就没有欲望,生出了很多欲望,到
2023-04-21 03:17:48
2462次阅读
62. 性中相知 元明觉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因为你对这件事情的不理解,产生了无明,无明会产生妄想。“我不明白,凭什么他比我好?”“我不明白,为什么他这么糟糕师父还要对他好?”那你知道他前世的功力吗?你知道他前世从什么地方来的吗?他有他的福报,只是福报用完了就没了,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无明去造成自己的幻想。众生浊就是:这个社会上、世界上的一切众生,因为我们的生命、我们的灵魂,已经受到了污染,众生都受到了很多污染,所以为什么大家都说好的事情并不是一定是好的,因为大家在这个人道里面,都受到了污染。
接下去跟大家讲第五个命浊,就是生命的污浊。你们想想看,心中充满着邪思邪念,把别人都看扁;做人自己做得像鬼一样,偷偷摸摸,动小脑筋,陷害别人,不讲真话。非正命,不是正的命。非正命,你的命不正,你就会浊,污浊。一个人命不好,是不是命就比较浊?浊就是污浊。所以很多人自己的命越不好,越要想办法去伤害别人,让自己得到更多利益。
不是正命而生,而且没有用正命
2023-04-21 03:17:48
2128次阅读
61. 五浊烦恼就是业障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任何的执著、贪恋,就是不理解“色即是空”。你们生出来之后,“空即是色”了吧?来到人间什么都没有:没有亲戚、没有朋友、没有衣服,连父母亲都是临时的,到了人间才借来的,一切都属空的。空又变成了“色”——你很多的亲戚、朋友、亲情,还有你的工作岗位,一切又变成“空即是色”。所以执著、贪恋,在你的心中会变成虚幻空无。
要懂得在这个世界上,“变”是常理。一个人不变,那是不正常的,如果一个小孩子只有一米,二十几年过去了还是一米,是不是怪了?如果一个人几十年下来都不老,慢慢地随着年龄的增长,他还是这个样,是不是又怪了?在世界上几乎没有永恒的,没有一件事情可以永恒存在的、永远存在的,那不可能的,你永远要承受成、住、坏、空的苦恼。
变来变去的无常现象就是无常。我们人变过来变过去,今天跟他好,明天跟他不好;跟他不好一个阶段,过一段时间又跟他好了。有时候,父母与孩子的感情也是这样,这一段时间两个人特别地好,再
2023-04-21 03:17:47
2513次阅读
60. 理解就是解脱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在我们学佛中,佛教中有“信、解、行、证”四门:信门、解门、行门、证门,是学佛人学佛当中最应该掌握的一个过程、进程。师父慢慢地跟大家讲这些佛学的基本常理,让大家能够在学佛中进步更大。
信,实际上就是我们先要相信佛法。相信佛法、相信佛陀、相信三宝,我们就会有信心。就像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你相信了,你才肯去做;你不相信他,他叫你做什么事情,你不会去做。我们今天相信了佛法僧三宝,我们相信有菩萨会保佑我们,我们相信佛法能够让我们破迷开悟,我们相信僧团代表着佛陀的形象、代表着我们每一个守戒人的形象,那么我们相信了,我们就去学了。所以,相信,是正信。
在佛法中很重要的第二点是“解”。解是什么呢?就是你对一个事情的理解非常重要。比方说对某一件事情你不理解,你根本不会去做。别人说一句话,你要理解吧?两千五百年前,佛陀留给我们这些弟子的佛法金句,就是让我们能够理解它、了
2023-04-21 03:17:47
2827次阅读
59. 不见本性 修法无益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师父跟大家讲,福德的资粮靠自己严厉地去修。你今天道德不好,“我要拼命地改”,非常严厉。道德好,别人看得起你;吹牛撒谎,谁看得起你?你想成佛,一定要严厉地修自己的福气,“我众善奉行,一定要帮助别人”,你会得到别人的帮助,你就是会有福气。就像做生意一样,你很努力地去帮助别人,把产品搞得好好的,质量搞得好好的,那你的生意会越来越好,你的钱会越赚越多,这就是要严于律己。然后你把自己的道德管得好好的,别人一定看得起你。从佛法界讲,你今天打坐也好,念经、许愿、放生也好,磕头、拜佛也好,都要认真严厉,对自己要严格,因为你是在修福德的资粮。你的智慧资粮虽然还没有,但是必须先要有福德的资粮。如果这个人福气很大、福报很大,比方说有些人大家都对他好,这种人会不会有智慧?这个人人缘很好,大家一定对他很好,这个人是不是有智慧?这个人很有钱、很有福气,这种人会不会有智慧?做生意做得好,他也懂得怎样让他的客户能够满
2023-04-21 03:17:47
2677次阅读
58. 见道与修道的区别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很多人恨一个人,一直记在心中,这种不叫染著吗?因为你被别人曾经伤害你的那些缺点染著了,别人曾经伤害你,是一块墨汁,你把它记在心中,你这个心是不是被染著了?别人曾经害过你,你永远记着,那你就执著于别人曾经伤害你的事情,你的心就不能保持干净,就不能自由。因为你永远有痛苦,永远记着那些曾经伤害过你的人和伤害过你的地方。所以有的人学佛学到后来,只要谈起他曾经伤害别人或者别人伤害他的事情,他突然就会变得颓废,就会变得孤独,这就是因为在他的八识田中没有放弃曾经的染著和执著。
怎样让自己的心无滞无碍?外境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你都要理解人生本身就是千变万化的。解脱之道在于心要有定力,定得下来。别人在你面前不管说谁好谁坏,你自己要有一颗良心、本性来验证它,来化验它,来知道这件事情到底对与不对。因为你知道这个世界是无常的,所以就不存在对,那当然也没有不对了,所以无是才能无非。心永远不要随着世界上喜乐而转变,
2023-04-21 03:17:47
22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