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 知无我 即放下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上次跟大家讲了无我,今天跟大家稍微再延伸地讲一点无我。
学佛人的一切观念(就是想念、观念),你执著的人间的一切人和事,只要觉得有“我”在其中,你就无法真正找到无我的境界。每一件事情,和每一个人打交道,只要你还觉得有“我”,那么这件事情你就会有私心。举个简单例子,今天你要帮助别人,但是你说“我在帮助别人”,和你纯粹地去帮助别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无我地去帮助别人,那就是纯善;如果有“我”,那你有目的了,至少让他要谢你、要感恩你,“我今天在帮助你”,那这个境界就掉下来了。
“无我”两个字听上去是空的,因为无我了,感觉上是空的;但是没有“我”,这个“我”在不在?还在。那么怎样来把自己无我的境界用在有我的事和人上面?就是要懂得怎样用自己的境界来做事。讲到这里,很深层地讲,实际上每个人做一件事情,有的是用我相在做事情,用众生相、寿者相……很多的著相来做事情,实际上应该用境界,境界越高,你离开了我
2023-04-21 03:17:48
1791次阅读
86. 精进是成佛的根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今天证得了佛性,你肯定是无我的;既然无我,自然就没有众生,无众生、无寿者,所以无我的境界就是佛的境界。“我们”,是不是“众生”?你说“我们”一起做好事,“我们”没了、“我”没了,哪来的“我们”?大家、我都没了,哪来的“们”?要懂得佛的境界。一切凡夫都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是我做的”“这个人厉害”“这个人修得好”……一切众生相、寿者相。在世间,那些人拼命地执著着一切观念,执著着人间的一切事。很多人因为有我相,觉得“这件事情是我做的”“这个事情本来应该是我的”,觉得有“我”在当中,所以他们就无法真正找到无我的境界。我相信你们都有过这经验,你们去找一样东西,“我明明记得是放在这里的”,你就会在这块地方拼命地找,因为你有我相,实际上你这个记忆是错误的。你记得放在那里,你在这个地方已经找过无数次了,但是叫你重新再理一遍、再来找,你还是在这块地方找,这就是因为我相、执著,“我明明看见
2023-04-21 03:17:48
1894次阅读
85. 心、佛、众生 三无差别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如果你能清净无碍,你进一步修善——因为人的善心非常重要——经常地修善而不执著于善。“我今天做善事了”,不要去执著,善良的人当然做出来善良的事情,恶人当然做出来恶人的事情,精进无为,无所住心,当下即得自在解脱。所以学佛做人,只要你不执著自己所做的一切,能够放下,精进无为,不为自己所得到和拥有的任何一点一滴去执著,你就无所住著,也就是没有一样东西可以罣碍在你的心中,你当然就自在解脱了。
师父今天跟大家把十恶法、十善法还有十念法都讲了,接下来师父跟大家讲一讲,学佛为什么讲究无我。真正修到无我的境界是不容易的,你修到一定的阶段完全“我空”了,不把自己的名利挂在心中,就是无我。今天别人说这个人升官了、这个人发财了,你已经没有人间的罣碍了,你不会去嫉妒,不会去烦恼,不会产生瞋恨心,不会产生各种的贪心:“为什么我没有,他有?”这样的人就叫无我。但是无我的境界在佛法中又绝对不是空的。你说,无我了是不是
2023-04-21 03:17:48
1920次阅读
84. 十善是慧命的根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我们继续讲《白话佛法》。
上次我们讲到十善,今天我们继续讲十恶:杀、盗、淫、妄、绮语、恶口、两舌、嫉妒、恚害、心怀邪见。实际上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杀、盗、淫、妄言(就是妄语)、绮语、恶口、两舌(就是挑拨离间),嫉妒、瞋恚(就是恨)、心怀邪见。对别人怀有不好的想法,其实这也是有罪的,人家很好,你把人家想成不好的,那么这个邪见你已经是犯罪了。大家过去根本不了解,以为“我对他有看法”,如果这个看法是正确的,那你就没有犯邪见;如果你今天对别人的看法是错的,那你就伤害别人,那你就是犯了邪见。
杀生的业报就是短命。有些人活得很短,他上一辈子的杀业或者加上这一辈子的杀业,他的命就特别短。以后你们只要看见有人很年轻就走了,那他一定是有杀业,因为这是召感寿命极短之果。
如果你没有经过别人同意就拿别人的东西,是属于窃取,就是偷盗。偷盗的报应是什么,你们知道吗?贫贱,一生贫贱之报。一生穷,想发财都发
2023-04-21 03:17:48
2011次阅读
83. 十念法(三)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最后跟大家讲,第十是念死。大家知道人生一辈子,最后的结局就是死,所以念死是放在最后的,但是念死也是最后重要的一步。上面的九念你做得再好,最后一念没念好,前面的九念都不是太到位;前面的九念全部念好了,实际上最后这个对你来讲是最重要的出离。念死,大家猛一听,好像觉得“念死”不大好听,谁经常脑子里想“哎呀,要死了”?不好,倒霉。实际上经常要想想生命无常,不就是念死?看看自己几岁了,活了多少个春秋了?所以念念都会念死亡,经常想想,人生很可怜的,短短的几十年,有什么好争,有什么好夺,有什么好去忌妒的?自己想想很可怜,早点晚点会作古的。很老的木头,雕刻一下,作古了还能成为古董;人死了,作古就作古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经常想生命无常,生命短暂。有的人说“我现在年轻,不修行无所谓,等我以后退休了,有空了,没事做了,我一定好好念经修佛”,不要你修了,因为时间很短暂,你能否活到退休这一天都不知道。所以,中
2023-04-21 03:17:48
2604次阅读
82. 十念法(二)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第四,念戒。佛陀即将涅槃之时,他的弟子都跪在边上,很伤心,很难过:“佛陀,您涅槃了,那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跟他们说:“以戒为本。”所以守戒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能够守戒的人是一个好人,一个能够守戒的人,他具有高贵的品质,就证明了他守戒的人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不会妄语,不会去贪瞋痴慢疑。所以守戒行为,要把它规范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时时刻刻守戒,不要忘记那些戒律。
“戒乃无上菩提之本”,大家想一想,戒就是无上菩提之本,所以时时地忆念佛为我们定的一些戒律。你看,菩萨叫我们不要贪瞋痴,不要杀盗淫妄酒,这些都是佛给我们定的戒律,我们大家都要遵守,要对照自身的行为。你的行为今天贪了吗?你的行为今天恨了吗?你的行为今天做出傻事没有?说了不该说的话,去挑拨离间,有什么意思?就像我们现在想到年轻的时候做过这么多的傻事。时时刻刻要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最重要的是起心动念。大家知道心是最难控制的,经常说“心猿意
2023-04-21 03:17:48
2264次阅读
81. 十念法(一)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跟大家讲一讲十念法。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在弘扬佛法的时候),佛陀曾经为比丘们开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将来命终得生天上;一个人若造作十恶法,那么就会堕落到恶趣(就是堕落到下面的三恶道);若善修十念法,则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记住了,讲了三点:奉行十善法,你可以命终得生天上;如果造作十恶法,你会堕落到三恶道;如果修十念法,你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是高境界。
造作哪十种恶法会堕落到恶趣?简单地跟大家讲一讲,十恶法实际上就是:杀生、盗窃他人财物、邪淫放荡、口出妄语、绮语、恶口(粗暴的语言骂人)、两舌(挑拨离间)、心中常生忌妒别人、瞋恼(恨别人)、兴起邪见(经常有邪见,经常对这个看不顺眼,对那个讲错话,对别人正确的概念都邪地去看),然后造作了以上十种恶行,那将来必定会堕落三途恶道中: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那么如何修十善法上天?实际上跟恶法正好倒过来。
身业清净,身体不
2023-04-21 03:17:48
2581次阅读
80. 忍辱是一种力量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有时候你们多看看菩萨的相,就知道什么叫相好庄严了。我们修心修到后来,要真正地在内心产生一种与众不同的相貌,这种相貌就是非常地清净,非常地不贪(用现在话讲),你的眼睛里没有贪,没有恨,没有愚痴的眼神。你看很多傻瓜、精神病人,你从他的眼睛可以看出他傻傻的。他眼睛闭着睡觉的时候你看得出来吗?他眼睛一睁开来,你看着他眼睛,就知道他是个傻瓜。所以眼睛里要端庄,要清净,能够让自己的心得到清净庄严。不要影响众生的心的一种宁静;众生得益,自身才会得到法益。你给别人创造了一个庄严的相,你自己会得到更多的法相庄严。一个女孩子,人家在说那种下流笑话或者听那种不好的东西,她听都不听、看也不看就走了,别人会对她起庄严心的。
怎样来解缚众生?首先,把众生身上的烦恼解脱,要讲善念。你想帮到别人,你首先要跟别人讲善念,讲正念。凡是正确的东西就讲,凡是不善的东西就不讲,你才能接近清净佛净土。要使天下的众生都得到大利益,
2023-04-21 03:17:48
2169次阅读
79. 非色非空,无阻无碍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很多人一生就站在低谷中,为什么?他总觉得不满意,总觉得怨恨,总觉得自己人生有负担、不开心。这样的话就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就会处在烦恼中。所以做人要想通,就要学会放下,放下就是积极的人生态度:无所谓,没了就没了;损失就损失了;被别人讲了就讲了。被别人骂了,你还是原来的你,你损失了什么?所以为什么学佛人能够成功,而有些自私的人屡屡失败?关键就在于他是不是能够放下。等到真正超自然的时候(也就是超越自己一种概念,超越了自己、能够越过障碍的时候),同样在世间,你跟别人在一起,就不会感受到别人在气你,不会感受到世间法对你的影响。为什么叫“世间法对你的影响”?很简单,世间法就是要面对这个随缘的事实,别人对你好不好、你缘分足不足,实际上都是世间法。应该怎样让自己开悟明白,自己的内心才不会有烦恼;自己要懂得怎样调节,让自己心中不烦恼。你连自己不烦恼的方
2023-04-21 03:17:48
1947次阅读
78. 豁达宽容 就是慈悲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我们今天继续我们的《白话佛法》。
学佛度众,如果你想度化别人,实际上真的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去度化对方的时候,有时候你不了解他,不知道哪些话他愿意听、哪些话他不愿意听。所以佛法界讲要“妙”——巧妙、善巧方便,要用善巧方便的方法去度众生。实际上用现代话讲就是,不要让对方感到对你有疑惑——你有什么目的、你有什么想法、你有意地想干吗……不要让对方有疑惑。你不让对方有任何疑惑,他就感觉你是真心真意地在帮助他,他就容易接受你的观点,所以化解别人的疑虑是非常重要的。他问你什么问题的时候,你一定要当心地回答,开始几句话让他感觉到你化解了他的疑惑之后,他接下来就愿意听你的话。比方说你去度化一个人,跟他讲了很多,“学佛很好……”,然后他说:“那你为什么要找到我呢?”你说:“我跟你有缘分啊,因为我自己感觉到真的很好,所以我正好碰到你就跟你讲一下,看看你有没有这个缘。”你跟他讲真话,他就感觉到很
2023-04-21 03:17:48
196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