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跟佛光 2021年05月29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佛光普度众生,真像一列刚出站的火车,上不了火车的可以跟着火车一起走。菩萨为了普度众生,先要把火车慢慢地停下来,让大家能够上车,上不了火车,可以先跟上脚步,进入佛道。
所以修心初期,就犹如我们跟上了列车。开始学佛修道时,犹如火车开始启动了,这时候跟着火车走并没有感觉很累,有的人甚至在火车开的时候都能爬上火车。所以当他们爬上火车时,就犹如刚进入了佛门,觉得学佛并不是很难,很快能够精进修心。
但是他们一直以这种刚刚上火车的速度在修心修行,念念经,做做功德,也有些人就天天混着,和刚学佛时一样,他们不知道弘法的火车会加速,会越开越快,你要努力才能跟上弘法的速度,才能一直跟着火车开到彼岸。只有一开始就努力精进的人,才算是乘上了这趟火车。
在这当中有的人已经跟不上这列列车了。晚到的、不努力的,等于已经看到火车开了;还有很多人一开始跟着火车一起在跑,慢慢地等火车越开越快,就被淘汰了。他们用过去那种固有的姿
2023-04-21 01:17:43
1050次阅读
修心基础 2021年05月30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前几天跟大家都讲过修心的五个阶段,这五个阶段都会相互促进,同时增长,是我们修成佛道的一个过程。学佛必须要有“菩提愿”,有一个大的金刚愿力,要有征服自己心魔的决心,你就能越过人间一个个障碍。
师父提醒大家,修行的路很漫长,要都摄六根,关闭外界对自己的影响,就是要清修自修作为基础。基础好,房子造得高;基础不好,房子往下掉。
大家想象一下,为什么宝塔这么雄伟壮观?因为宝塔就是越造越高,越高越难造。人的修心也是一样,越往上越难修。一个人要杜绝外界对自己的影响,虽然很困难,但是我们要学会克制、抵制自心对红尘的贪恋。
信念坚定越障碍,
修心之道路漫长。
转化识蕴看本性,
关闭外境变纯净。
想一想,如果你不想听一个人讲话,你可以想尽办法去回避他,离开他。
我们小的时候,看见班上一个同学不喜欢,就拼命地躲避他,其实道理是一样。当一个人好色,就千方百计要回避带有色心的任何事物和人;当一个人在钱财上面过不了关
2023-04-21 01:17:43
1067次阅读
远离诱惑 2021年05月31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学佛人,首先要息灭成熟的妄念,远离诱惑,比方说带有赌博性质能赚钱的不要去赚,有男女开心的地方不要去玩。像是中六合彩、买股票、卡拉OK,这些都是一种妄念。
要能够灭除这些妄念,远离诱惑,首先要有学佛者自己坚固的信心、定力和辨别力。
辨别力就是从平时学佛当中学习的,要学会辨别自己做的每件事是对还是错。这句话讲出来会伤人吗?如果会伤人,就是不该说的话。这个动作做出来会让人难过吗?如果会的话,就是你这个动作产生了不好的负能量。
比方说,你今天做这件事情,你要会辨别,这件事情是否对自己慧命有伤害?是不是占了人家便宜?动了人家因果?如果你觉得是对的、没有伤害到别人或是动人因果,你就可以去做;如果觉得自己不如理不如法,就不应该去做去说。
所以这就是为什么你要有辨别力、定力和戒行。人不要轻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太相信自己的定力,因为有些环境,你到了这个环境中,你会定不住。
尽量避开考验自己的任何环境。比方说
2023-04-21 01:17:43
1181次阅读
谨言慎行 2021年06月01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很多人以为,修心就是放弃正常的生活。其实修心,是让你过上真正正常的生活。没烦恼、不嫉妒、不瞋恨的生活,这就叫享清福。
所以,一个人没有这些烦恼的时候,脑子是多么的干净,内心是多么的纯洁,这才算是正常人的生活。
我们要在家庭和社会找一个相对干净、安静的修心地,因为很多人天天被人间之事烦得没有一天能安静得下来,没有一天能让自己清净的,用佛法讲,很难从红尘中脱身。
其实人在烦恼的时候是很痛苦的,比吃不好睡不着还要痛苦,因为精神上的痛苦给人的心灵上制造了强大的压力,所以没有心灵的安慰,没有心灵的平安,哪来的平安享清福呢。
修心不用找去处,
八识田中要落户。
修心修的是内心,
修行修的是践行。
所以师父说从基本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开始,女孩子不接触不礼貌的事情和语言,男孩子不做流氓事,干净自己的内心,不看黄色电影,不玩黄色游戏,不听人家讲笑话,这些都是为人基本的道德品质。如果你连
2023-04-21 01:17:43
1960次阅读
转凡成圣 2021年06月02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学佛学什么?如果从人间的角度来看,佛就是人世间中人格、福德、智慧最为圆满的人。
我们在世间,首先做人要有人格,要有福德,更要有智慧。所以学佛,首先需要修身立德,道德品行为上。要从一个颠倒梦想的凡夫,修成一个品行高尚的圣人,并要纠正累世的无明烦恼,要将自己过去所有的恶全部转成善,不但要转,而且要忏悔;对自己所有的错误要有个认识,用现在的话讲叫转染成净,你才能先由一个人,变成一个圣人,叫“转凡成圣”。
解脱苦难方自在,
救度众生消业债。
颠倒梦想须改变,
贪瞋痴慢需切断。
世上“快乐”的定义,从不同角度来讲,有不同角度的快乐。
如果从人的角度上来说,快乐就是吃喝玩乐。如果从佛法上来讲,快乐就是没有烦恼,没有悲伤,脱离了人间的一切障碍,消除了业障,那才是真正的究竟快乐。这种快乐,是没有忧伤的快乐,是从心底得到的法喜和法乐。这种快乐根本不是吃喝玩乐能够得到的。
多少人在一边玩的时候一边哭,一边想着
2023-04-21 01:17:43
2144次阅读
戒除自私心 2021年06月03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整个宇宙空间,大到十方三界,小到一个家庭、一个人的身心,其实都需要一个平衡的空间,而这个空间应该充满着空性和祥和。
但人固有的自私心可以让整个宇宙空间失去平衡,可以让家庭崩溃,让事业受损,让个人受伤。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如果人人多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更加美好,而现在人人都想多占一点便宜,多占一点好处,结果自己得不到,别人得到了,都会成为他的痛苦。
现在的人整天活在斤斤计较和比较当中,根本没有一丝的快乐可言。
自私就是邪恶的出发点,自私的人就是个人业障的起源。
自私心人人皆有,
无私无畏无有求。
念经修心度有情,
再苦再难修真心。
大家想一想,多少罪恶都是从自私开始,婚姻上的自私,钱财上的自私,感情上的自私……所以要守住自己的戒,人不能为自私活着,因为每天人的一个自私的理念,都会给你带来痛苦和烦恼,每一天的自私就是你烦恼的引爆点。
只要有自私你就会有挫折,得不到了难受,得到了担心,失去了
2023-04-21 01:17:43
1331次阅读
证悟菩提 2021年06月04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师父经常跟大家开示菩提,今天跟大家说一说,什么叫证悟菩提,什么叫菩提。
证悟菩提就是要减少自己的私心。佛陀在大乘佛法里曾提起,菩萨为了度化众生,发了菩提愿。菩提实际上就是一种境界。比方说,你过去到养老院帮老人家喂饭做义工,是为了行善积德,而现在你证悟了菩提,有了“天下女人是我母,天下男人是我父”的菩萨境界,不是为了行善,而是把所有众生都视为未来佛,这种境界的提升就是证悟了菩提。
证悟菩提道,
修心为最高。
涅槃果位妙,
究竟果位好。
你今天发愿要去度化众生,这就是在修自己的菩提路。把自己的私心去掉,心中充满佛性,一心为众生,这就是菩提智慧。
比方说,过去师父讲过,一个老人家在过马路的时候颤颤巍巍,你过去扶他,你没有证悟菩提的话,你就是尊老爱幼;现在你是学佛人,就是学菩萨的大慈大悲,“我是学佛人,我的一言一行必须有大悲心、大悲愿”,用这样的思维去搀扶,你就是在自己的菩提心当中扎上了大慈大悲的
2023-04-21 01:17:43
1508次阅读
吃苦放下 2021年06月05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其实学佛就是磨练自己的意志。我们修心人,一生要面对两件事:一件叫吃苦,另一件叫放下。不吃苦,你就放不下;能够放下的人,都是吃过苦的。
举个简单例子,谈恋爱的青年人,感情上没有受过挫折,他是不会放下的。一个男孩子非常执著地盯住一个女孩子,等到他看到女孩子有另外一个男朋友了,因为刺伤了他,他才懂得要放下。
所以做人也是这样,人一生都会碰到磨难,痛了才会放下。我们学佛也是一样,消业才懂得放下。我们活在世上,有太多事情要承受痛苦,不痛苦就放不下。因为人生本来就不圆满,每个人都必须要吃苦,就算他再富有,再富贵,他也有他的苦难。
吃苦是人生的常态,学会放下,需要勇气;学会吃苦,需要毅力;放下太难了,还需要智慧和胸怀。人不能随业力而生,随业而灭。所以修行人,就必须从自己吃苦开始。
懂得吃苦,才能消业。认识自己今天所受的苦是人生必经之道。
人的一生是磨难,
“放下”潇洒不出汗。
不吃苦来哪有甜,
富贵最后
2023-04-21 01:17:43
1416次阅读
慈悲大爱 2021年06月06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不修行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底线,你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了,就会放下;而这种放下不是解脱的放下,而是报复性的放下,这种放下依然会给他自己和别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果你能够学佛的放下,因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解脱苦难,去救度了别人,让别人得到了安乐,自己也法喜充满,这种放下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感恩和赞叹。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对人性极大的考验。因为人有一种贪图安逸感,自己觉得满足了,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自己得到了,就不愿意再去放下,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帮助别人;帮过别人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听大家感恩戴德的话;做了一点功德,很多人自己心中念念不忘地等待回报,其实这里面都有私心作怪。心不清净,弘法当中即使你做很多的功德,哪怕是做了出世功德,也只能变成临时的福德;对你自己本身生命的解脱,也是遥遥无期。
无限慈悲无限爱,
慈悲众生无灾害。
显出本性有真爱,
慈悲一生无祸灾。
师父曾经开示,一个
2023-04-21 01:17:43
1155次阅读
保持正念 2021年06月07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时刻保持正念就能产生“正智慧”,无我的慈悲就是“正慈悲”。
为众生想出来的方法就是“正智慧”,带着私心的那就叫聪明。
学佛人要懂得“正信正念”,才能让你有真正利益众生的强大力量。
慈悲加上智慧,叫悲智双运。慈悲的心,智慧的思维,你就能时刻自净其意,保持正念。
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看见别人很可怜,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他,这就是只有慈悲,但没有智慧。今天你有很多的点子而没有慈悲,你就只是帮助他赚一点钱,没有慈悲心。光有慈悲没有智慧,那就是不懂妙法;没有妙法,救人怎么救?就像一个人掉到水里,你看到他很可怜,想下去救他,你又不知道如何救,这就需要悲智双运的力量。
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妙法度众,千手千眼,普度众生。我们一定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般若智慧。看看我们修心,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到善良,但那不是纯善,那也不算真修。因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于要有“恒心”,那才叫纯善。
行善积德自古有
2023-04-21 01:17:43
153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