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4、谈受戒与开悟
音频
第一册
今天给你们讲持戒,佛说:“人能持戒、守法,才能得身心安定。”如果一个人能持戒,知道什么事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守自己的戒律。守法,这个法在人间指的是法律,在阴间指的是阴律,在天上指的是天律。只有持戒守法,身心才能安定。身心是怎样安定的呢?因为你持戒守法,所以你知道持戒守法可以医治烦恼、忧愁、恐惧。又如:你今天没做坏事,你就不会有恐惧感,警察上门你都不会惧怕。如果你能持戒就不会有烦恼、忧虑、恐惧。比如:一个很胖的人,医生告诉说:“如果再胖下去就会得心脏病。”如果你听医生的话,守戒不多吃胆固醇过高的食物,不多吃油腻的食物,你就没有忧虑了。没有忧虑,你的身心就能得安定。你们知道修心修的是什么?修心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就是守戒,不该做的事,不能做。不该说的话,不能说。不该想的,不能想。事事都要克制自己,把自己身上不好的习气戒掉。如果一个人不能守戒律,这个人就不会真心地修心,只能按照自己的命运走。今天
2023-04-21 01:29:10
3736次阅读
1-13、心不随境转,灵不随缘转
音频
第一册
你们要记住:在人间做一些事情能不能圆满成功,在缘而不在能。主要是缘分,而不是能不能做。如果想做一件事,不论你做多少努力,有多大的能力,也未必能成功。因为人间的福报是因缘和合而成的。你有这个因才能促成这个缘。如果有一个正因正缘合成,那事情一定能成功。要记住:若想要让事情圆满成功,首先要仔细想一想你的因缘是否成熟,而不是你有没有能量和能力来办成或解决。要记住:时时要念念无常。就是脑子里要经常想世间没有长久的东西,没有长久的东西它就不是真的。世间本来就是无常无我,即没有长久的,也没有我,所以不要执著。灾难临头要方寸不乱,要有信心,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定业,就是算命能算出来的事情,即称为“命”。譬如:算命说你多少岁有一个关,这就是定业。定业是可以改的,但一定要有信心。如多做好事,许大愿,多布施,狂念经就一定能改变。所以,纵然是定业它也能转,但是要勤于念经、学佛,不要求神问卜。学佛的人少占卜,要好好
2023-04-21 01:29:10
3288次阅读
1-12、谈谈“因空”“果空”
音频
第一册
什么是空?你们知道佛教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就叫空。我们现在非但要学佛,还要超越时空。要把这个“空”字理解为对世界本质的一种看法,也就是说这个“空”是绝对的。但是空有好几种,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小乘佛法对空的理解是我空。什么是“我空”?我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精神,也就是说“我”是由精神控制住的,这个世界永远没有精神能控制我。这是小乘佛法对空的认识。还有小乘佛法讲果空。什么叫“果空”?也就是说这个人在因果关系上所有的结果,所有的事实全都是空的,世界上没有永恒的基本元素的聚合物。果空就是我的精神实际上是空的。控制我这个精神的物质永远是空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譬如:水是由水分子组合的,它是一种聚合物。但是等到水蒸发之后,你们说这个水还有没有?人的思维可以在一秒钟、两秒钟有,但是可以在另外的一、两秒钟瞬间消失,什么都没有了。为什么小乘佛法这么好的理论,在大乘佛法上还是不被承认
2023-04-21 01:29:10
3006次阅读
1-11、善事和功德的区别
音频
第一册
大家都知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句话,其实从佛法的角度来看这句话是完全正确的。善事善念指的是好的行为好的想法,凡是善事善念都会被记录在案,并且会在适当的时机得到善报。同样恶念恶行也会记录并给予惩罚,报应不爽。只是善事善念所带来的善报不能抵消恶念恶行所惹来的恶报,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做了很多善事,但也做了一件很大的恶事,那么他的善报一样会得到,而恶报也同样逃脱不了。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大家在人间公认他是个好人,但去世后却在地狱里受苦。功德是佛法中非常强调的一个因素,什么是功德?它有什么用?其实功德就是善事善念,但是必须在菩萨面前许愿发心过的善事善念才是功德。平时我们的善事善念,如果没有在菩萨面前许过愿发过心,无论是自发的还是受佛法的影响,它就停留在自我表现的一个层次上。举个例子:一个人吃素,吃了好多年,但从没在菩萨面前发心许愿,那么即使十年吃全素,也只能是个人爱好。所以要在菩萨面前发心吃素,吃
2023-04-21 01:29:10
3346次阅读
1-10、阻止业障产生的方法
音频
第一册
今世的每个想法每个行为都有可能产生业障,贪瞋痴,我执他执,都是业障的来源。怎样才能使业障不生呢?第一靠戒,戒就是改,改掉毛病,改掉习惯,改掉脾气,去掉贪和瞋。人都有这样那样的习惯,或者是脾气,“我这个人就是直,有啥说啥”,能行吗?连不懂装懂都是口业,更别提不敬佛不敬菩萨。不改不戒,照喝酒照吃肉,怎么修心?戒是戒定慧中的基础,只有改了戒了,才能减少业障的产生,才能定住,才能不受诱惑,才能不痴,有智慧。大毛病戒了,下一步就是高层次的“狠斗私心一闪念”。这其实是佛家的一句话,就是说在恶念或不好的意识还在下意识的时候,就要马上意识到它是不对的,将其掐灭在没形成的状态中,这样一来就不会变成业障。如果顺着它想下去,恶念就形成了,变成业障了。这一步明显比戒酒戒肉食要难得多。然后就是更高一层的心魔了,心魔是由业障引起的也会带来更大的业障。这只有修为很高的人才能有,也只有面对、看破,悟了才能灭心魔。当然看破
2023-04-21 01:29:10
4108次阅读
1-9、学佛后还不变好的问题所在
音频
第一册
近来在整理回答朋友们的问题时,常常聆听到朋友们内心的苦闷,也感受到很多朋友的疑惑,为什么我的能力不比别人差,而他能很容易找到一份我梦寐以求的工作,而我到现在还在奔波?为什么我的身上有这么多的病痛,即使我念了这么多的经仍不见好等等,不一而足。特别是最近的一位朋友通过Email问了如下的问题,非常有代表性:“专门的回向,普回向我都有做了。不顺好多年了,念佛经也不少年了,工作能力很强,却一直找不到工作。也经常求菩萨保佑找到工作。这些年来我念了几千遍《大悲咒》,几百遍《地藏菩萨本愿经》,几乎百万遍《准提咒》了。遇到别人推荐的特灵的命理师,给我算就是不准。别的方面也有妨碍,工作方面,一到面试前一天,我点的蜡烛就会出问题,明明很适合我的工作,硬生生地被别人夺走,在别的方面也是如此,我这辈子并没有害过什么人,也从来不爱和人争。所以我很想知道到底是谁这么恨我、作弄我?究竟为什么?”可以说有这样的想法和困惑
2023-04-21 01:29:10
4389次阅读
1-8、谁在操纵命运
音频
第一册
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发出这样的喊声“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又有多少人经过几多努力之后,终于在命运前低下了头,放弃了拼搏。有网友在来信中表示:“看了《了凡四训》后变得更加消极了,既然我的命运都是定好的,我努力还有什么用呢?该来的总会来,不该来的努力也没用。”人间的多少悲剧都被归结到命运二字上,似乎命运是造成人间种种痛苦的根源。我们把事业的低谷、爱情的失意、孩子的病痛、家庭的纠纷等等,简单地推到命运的头上,似乎我们就真的成了无辜的被命运作弄的受害者,我们真的对所发生的一切没有责任,没有能力改变这一切吗?实际上我们才是自己命运的真正谱写者,也只有我们自己才能改变它。命运是整个轮回过程中在今生的片段,每投入一次轮回,我们就像开始了一部新的舞台剧,在新的环境中进行了角色转换后,依照着我们自己编写的剧本,忘记了我们自己所编的一切,机械地按照剧本的要求演下去。命运的基本法则。命运就是今生的应受果报串起来形成
2023-04-21 01:29:10
6213次阅读
1-7、共业和个业二者果报的关系
音频
第一册
在上一篇文章里曾提到过共业,共业就是很多人一同种下恶因后产生的恶报。最好的例子就是现在还在酝酿和广泛讨论的温室效应。我们不能说某一个具体的人要对此负责,基本上我们大多数人都有一部分责任。恶因已经种下,如汽车的尾气,工业废气,过度开采森林资源等等,都是这个大因果中的因,同样根据因果定律和天理,恶果会自动排列并在未来的某时报应出来。恶因种下后,也不是就此潜伏下来,不产生影响,而是对地理和天时都产生影响,逐渐积累,直到报应时刻来临就爆发出来。就像目前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温室效应带来的变化,气温升高,天气剧烈变化,冰川融化,臭氧层漏洞等等,就是恶因在积累。至于恶果可以预见的就是海平面上升,陆地减少,海边城市被淹没,人类的损失将不可预计。在这种大规模的天灾发生的时候,恶的果报会影响哪些人呢?是不是在天灾中遇难的人都是在命中注定要受共业的果报呢?实际上,在这种天灾中,受难者并不都是在其命中有这一难,很多
2023-04-21 01:29:10
3904次阅读
1-6、修心如履薄冰
音频
第一册
在我们学佛修心的路上,有四个字大家要牢牢记在心间,那就是“如履薄冰”。这四个字十分恰当地形容出修心之路的艰辛,也十分恰当地道出了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的一种心态。初学者容易误入歧途,修行高深的人也会因小小的疏忽而前功尽弃。并不是只有刚入门的人要时刻提醒自己,而是所有走上学佛道路的人,都要每时每刻反省自心,才能战胜各种不同类型的心魔和外魔,达到我们学佛的目的。无论阻碍、障碍还是诱惑,感知到它们的只能是我们的心,做出理解作出结论的也是心,最后做出反应决定的还是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万法由心,学佛就是修心。修行是修心的辅助,相对修心来说,要容易得多。念经,做善事,积功德,布施,修正自己的行为等等,力所能及,每个人都能做,仅是多少而已。虽然修行的基础是由心的层次决定的,但毕竟风险要小得多。反观修心,却无时无刻不面临风险。修心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修“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选择正确的道路。这
2023-04-21 01:29:10
4752次阅读
1-5、以佛法谈生命的意义
音频
第一册
今天给大家讲,我们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什么叫君子?简单讲,君子就是每天肯吃亏的人。什么是小人?每天想着占人家便宜的人。我希望每个徒弟每天要自律,要看看自己是君子还是小人。要忏悔自己,看看自己做错了什么。一个人为什么会无知?无知就是不会反省自己。每个人每天回家要反省自己,今天我做错了什么?别人又为你付出了多少?而现在每个人讲出来的都是自己做了多少好事,帮助了多少人,从来不想想自己做了多少错事。菩萨不觉余事,只觉自己。何以如此呢?因觉自心者,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不觉余事,即不发觉其它的事情,不觉察其它的事情。只觉自己,即只关心自己,关注觉悟自己。如果你认为只关注自己,觉悟自己,不关心别人,这不成了修小乘佛法?那你就错了。因觉自心者,因为你拿感觉觉自己的心,老感觉自己怎样怎样,实际上即为觉一切众生之人。人本身就是一个体,因为每一个人的人体都是由一个元灵出来的。你只要用元灵感觉一下你自己,实际上
2023-04-21 01:29:10
561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