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人间学佛须知
音频
第一册
凡夫以生灭心看出世法,一般人会认为出世法也随人生的完结而灭,从而对出世法没有真实的了解,认为修行,功德,善事等都是太模糊,太遥远,错误地认为人死如灯灭,对世间法和出世法混淆不清。世间的一切法则随人的死亡而灭,所以追求一切的物质享受,人世间的争夺,到头来只是一场空。任何人间的名利都是虚幻,能带走的只有孽随身。出世法是不生不灭的,随着人的元灵的存在而继续发生作用。人的元灵不随人身体的死亡而消失,会继续存在于不同的空间或世界。元灵在某些情况下也会消散,即真正意义上的灭亡,如:地狱有刑“下油锅”或“下火海”,元灵给人类似于水银的感觉,经油锅或火海,才会散掉,变成散灵,转成“湿生”或“卵生”的小生物。而原来的灵从此不再存在,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灭亡。灵魂在正常情况下是不灭的。以“我知我见”去研讨佛法,就离佛法越来越远。从我知道的,我看到的,来理解佛法,来评论别人的修行,只能是“个人意见”。比如:有人认
2023-04-21 01:29:10
2877次阅读
1-33、学佛的理念
音频
第一册
念经时,不要存妄想不要执著于任何其它事物,否则有可能会出偏差。比如:有人执著于得神通,有人迷恋于往世的缘,有人怀念过世的亲人,等等,所以在念经时,或念小房子时,潜意识里将这种执著不停地发出意念,形成一种气场,非常容易将灵性引导到自己身上。避免方法:念经时就是和菩萨接气讲话,要无欲心静,佛说无欲自然心如水。关键在自己的心,要时常察看自己的心,私心杂念有没有减少。时常擦拭自己的心灵,保持心灵的纯洁干净。越是这样,佛性显现得越多,越不容易被这些灵性侵害。念经之前祈求菩萨保佑的时候要报出自己的名字,念的时候要诚心诚意地念,如果有所祈求时,要在念经之前先求,但要避免超越正常理念的欲求,如:想发大财,显神通等。要清楚地认识到阴阳不能连,往世的缘就像我们看电视时另外一个频道的节目,不要主动去接此频道。不论善缘还是恶缘,过去的就是讨债或还债的一个过程,是暂时性缘尽的一种表现。修心是学佛的过程,要如履薄冰地
2023-04-21 01:29:10
2910次阅读
1-32、学佛要旨——智慧语(二)
音频
第一册
今天首先给大家讲,见性后慧光透露。见就是见到,性就是本性。只有见到你的本性后,你的智慧光芒才会透露出来。什么叫没见性?就是耍小聪明,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顾将来的所得。什么叫见性?就是要明白自己心里所想的是什么,要用一颗明白的心才能见到你的本性。不明白的人就是见不到自己的本性。你们说喝醉酒的人能见到自己的本性吗?多少人不开悟就是糊涂迷糊。为善必昌,为善不昌,必有余殃,殃尽必昌。为恶必殃,为恶不殃,必有余昌,昌尽必殃。一个真正行善的人,一定会昌盛。如果做了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果报,说明过去生中做了很多恶还在身上没有消除。等你的灾祸苦难全部结束,善恶完全抵消之后,肯定能得到福报,就一定会昌盛。但是,这个前提是你因为善,如果没有善,殃祸尽了必定不会得到昌盛。如果做了很多善事而没有得到好的报应,这叫必有余殃。是因为前世一定有很多恶事至今还没有把它化解,所以才会有余殃。如果作恶必定会遭殃。如果一个人做了
2023-04-21 01:29:10
3088次阅读
1-31、学佛要旨——智慧语(一)
音频
第一册
智者一语,能令众生,破迷开悟。今天用生活的语言与佛法结合起来给大家讲解,引申扩展,引导大家破迷开悟。大家一定要明白自修自得,要懂得修大乘佛法,要修根本的东西,要用心来修。拜师是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去救更多的人。收徒弟是为了让你们开悟,提高你们的思想境界。如果你的境界高,你就容易消除妄念执著。境界越高,看到的烦恼越少,反之,境界越低,看到的烦恼就越多。不论是拜师也好,拜观世音菩萨也好,一个目的就是要好好地修,修掉自己身上的无明习气。拜佛、念经、修心,都是很自然的,是靠你们大家的悟性来修。人身上的肉是妈妈给的,骨头是爸爸给的。损伤了皮肉,孽障一般来自于妈妈。损伤了骨头,孽障一般来自于爸爸。“生命的序曲是几声哭泣,而终结却只是一声叹息!”也就是说人的生命是在几声哭泣中开始,在几声叹息中结束。大家想一想什么东西可以执著?眼睛一眨过去的都过去了,一切都不复返了。人的悲哀以出生时的啼哭开始,死的时候随着
2023-04-21 01:29:10
3610次阅读
1-30、佛法论交友
音频
第一册
今天给你们讲一讲,什么样的朋友可以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可以交。严持戒律之友当亲近。当你交的朋友中,这个人能严持戒律,你可以亲近,因为亲近了之后,你能淡诸欲,你能看淡很多的欲望。智慧广大之友当亲近。这个人很有智慧,师父在这里指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因为智慧广大之友亲近之后,能让你脱离迷境。谦卑忍辱之友当亲近。如果这个朋友很谦卑,很谦虚,能忍辱,你可以亲近,因为亲近之后,能消除我慢,即骄傲自满。总持文字之友当亲近。总是持有文字的人,比如朋友经常告诉你非礼勿言,非礼勿听……讲出来都是文字的东西,这种朋友你可以亲近,因为从文字中可以学到许多礼,能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因为懂得文字的人,能解你的疑难。直心忠告之友当亲近。心直忠告你,因为这些人是真正的挚友,记住是真正的,而有些人利用自己的心直来骂人,利用自己的直爽来讲人家的不好,这些本身就是没有修养,因为他已偏离了正心直心,真正的忠告叫直心,用心来待人家
2023-04-21 01:29:10
2447次阅读
1-29、真心忏悔消除妄念
音频
第一册
“千年暗室,一灯即破”。我们心中的无明,我们心中的不明白,犹如千年暗室,只要点上一盏明灯,全部可以照亮。在安徒生的童话集里有一篇《卖火柴的小姑娘》,她每点燃一根火柴,就会看到一些以前或将来的东西,每点燃一根火柴,就会看见灵界的东西或看见天上的东西,等她把火柴点完了,就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根火柴,也不是一盒火柴,我们需要的是永久的明灯,永久的明灯是靠菩萨给我们点燃,而不是靠自己的微薄力量能点燃的。造了恶业,要真诚忏悔,如果造了恶业,犹如在暗室里什么都看不见一样。但是你真诚忏悔,犹如一盏明灯,可以把你过去所做的很多恶事忏悔掉。但一定要真诚忏悔,真诚忏悔之后你的心就开始清净了。谁没有做过坏事?谁没有做过错事?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但是要懂得忏悔,不懂得忏悔,就永远找不到方向。我们生活中有一句话叫:“不撞南墙不回头”。多少人在婚姻上,事业上,明明做错了,明明撞墙了,还要向前走,明
2023-04-21 01:29:10
2599次阅读
1-28、看破、放下是般若
音频
第一册
今天给大家讲“色身是无明”。这个色并不是指男女之色,是指在人间所看到的、所拥有的东西,是这个世界的有形之色。身就是我们这个肉身。无明是指你的无明习气,当你什么都不知道,这种空的就是无明。师父常跟你们讲的无明习气,就是几百年,几千年来你们元灵没修好所遗留下来的恶习气,是不好的东西。诸法无自性,所有的法门,所有的法,在这个世界称为法界。法界是没有自性的,是空的。人来到这个世间什么东西是自己的?在这个世界上你什么都没有,你连自己本来的本性都丢失了,因为你出生之后,你的本性被你前世再前世……全部遮住了(所掩盖),所以这辈子你已经不是原来的你了,已经没有原来的本性了,犹如长大后已找不到小时候那善良的自己了。想想看,这个世界里还有什么是你的本性?本性会丢失,但佛种从缘起,娑婆即是极乐,也就是说你把这个娑婆世界好好地变一下,用你的思维,用你的概念好好转变一下,就是一个极乐世界。佛种,即佛菩萨的种子。佛菩
2023-04-21 01:29:10
3468次阅读
1-27、正说、引说,均是妙法
音频
第一册
为什么要学佛?学佛是让你们救度众生,不是只为自己,只有救度众生你的果位才能上去,你的境界才能提高。果位越高,救度众生的境界也越高。如果只知道救自己,其实你已经没有能力救度众生,没有能力做功德了。比如你天天为自己念经,实际上是你自己欠债太多来不及还,你怎么去做功德呢?又怎样救度众生呢?就像自己挣的钱都还债了,哪有钱来帮助别人。度众生是我们的目的,怎样度众生呢?首先要破邪立正,破除邪的东西,即破除不正的东西,才能在心中树立正能量;只为自己的利益去做事情就是不正。所以要把思想上肮脏的东西全部破除,才能成为正。当你破邪立正之后,你的智慧就会慢慢产生圆融,佛法上叫定慧圆明之象,也就是定下来之后智慧就开了,就圆融明白了。比如:有些人的脸你一看就知道很聪明,而智商有问题的人你一看就知道傻傻的。定慧圆明之象,非常重要,是你破邪立正的结果。辩才无碍,就是嘴巴去讲,用智慧去论述。比如救人劝说别人修心,你嘴巴不
2023-04-21 01:29:10
2856次阅读
1-26、用“五力”来寻找自己的本性
音频
第一册
今天给大家讲“五力”。我们学佛,修行,修心要找到自己的本性。靠自己求证,想找到自己的本性,必须要有五种力量,才能找到自己的本性。1)信力,就是切实相信的力量,信力是很重要的,信为道源功德母。道源功德母,相信道就是有一个信力,相信一个事情一定能成功,相信观世音菩萨一定会救我们,功德母就是这个道的源泉,即根源。你若相信了才能抓到根源,才能达到功德。一个人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信心,没有信力,什么事情都不能做成功。信力可以破除疑惑,不被疑惑所动摇。2)进力,进取的力量。今天相信佛菩萨了,但是又不好好念经,相信佛菩萨会救我,却没有信力,又不精进。而且在精进当中不能杂,如果杂了就等于不精进。如果什么东西都去学一学,什么事情都不会成功。进力还要加一个勇猛向前,就是要精进修。比如:如果得了重病,要多念《大悲咒》等经,因你现在受的不是正常人所能受的病,想让病好就要做正常人不能做的事,要忍正常人所不能忍的,才
2023-04-21 01:29:10
3174次阅读
1-25、谈谈“众生的念头”
音频
第一册
心体离念是德,即把心作为一种能量体。如果你的心能够没有念头就是德。要知道你的心,里面包含的是什么?做的是什么?这个能量体的摄入量(即各种念头及行为)如果进去的是好的东西,你的心就是佛。进去的是肮脏的东西,你的心就是魔。你要了解你的心,要知道你的心到底在做什么。所以佛法上讲“心体离念”,就是你的心要完全离开你的念头,做任何事情要用自己的心做,如果你的心里进入了好的东西,就是德,因为好的东西进去了之后,你就知道你自己这个德性,接受了好的东西你就是有道德的人。如果你的心里进入了肮脏的不好的东西,就是缺德。怎样才能使你没有杂念?首先要离念,离念就是无念,无念就是德。你没有念头了,你离开这个念头了你就有德了,有任何的念头,你就会有参差上下,就像一个钟一样,你有念头时,你的心就会摇摆不定,如果没有念头时摆针就不动了,定住了,有念头就会有念差,所以要记住无念就是德,因为你经常无念就会转换成另外一种念,叫
2023-04-21 01:29:10
346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