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寡欲知足 2021年03月11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能够理解别人,那就叫庄严。
有福之人,是因为他的忍耐。
勤修莫过于寡欲,寡欲才能知足。
知足之人,虽贫而富;
不知足之人,虽富而贫。
整天盯着别人缺点的人,
你会失去自己的安详心态和你在别人心中的庄严之相。
因为你不伤害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的正直。
我们学佛人,要请佛住心,心中才能清净无染。
2023-04-21 01:17:43
982次阅读
听佛法离念转境 2021年03月12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烦恼在心中化不掉,时间长了,它就是一颗沙子,
经常会磨损你的心脏,让你“心痛”。
学佛人要学会融化自己的烦恼,就像白云经常融化在蓝天之中。
心情不好,要学会换环境,学会转移思维。
学会听《白话佛法》,把思想集中来听,你的杂念马上会去除。
刚刚有很痛苦的杂念,马上打开来听《白话佛法》,而且跟着师父所讲的内容走,你很快就远离了烦恼,清净了头脑,灵得不得了。
心会慢慢定下来,智慧慢慢生出来。
师父都是这样,当师父有烦恼的时候,师父就全身心地听,马上把其他的杂念全部漏光。
所以正思惟,就是漏尽杂念,漏光烦恼。
(有太多人使用了这个方法之后,离念转境。)
菩萨说,学佛重在“践行”,
实实在在地去学佛,去做功德,你就会有无漏的功德。
人精神上正念一漏,就会乱想。
越乱想,越要想,最后邪思邪念全来了。
经常失去正念的人,会影响身体健康。
所以凡是胡思乱想、
2023-04-21 01:17:43
1110次阅读
感恩观世音菩萨 2021年03月13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禅妙一曲观世音,
救苦救难是心经。
大慈大悲菩提心,
出离苦海传妙音。
每天要活在感恩中,感恩是莲花,
在莲花中成长,你一定会法喜充满。
贪心会增加压力,
守戒能减轻恐惧,
红尘会增加瞋恨,
学佛能改变六根。
传统文化有一句话,吃亏就是便宜,实际上是很有哲理。
吃亏,其实就是消业,消业后你就会有转机。
有转机,就代表着进步。
所以当你进步的时候,你已经远离那些痛苦和烦恼。
心灵的光芒,包含着“知行智慧”之光。
拥有知行智慧之光,再去践行佛道,你就拥有了“知行合一”。
学佛再多,不能摆脱痛苦,这就叫理论在实践中的迷惑。
学佛后,摆脱了痛苦,解脱了烦恼,放下了执著,
那你才是真正的让佛性之光在你心中闪亮。
佛性是觉悟之身,又是般若智慧,
只有佛性,才能产生“自净其意”,才能克服烦恼。
瞬间的想不通,只要引用正确的佛的思维,践行佛道,就能解脱。
2023-04-21 01:17:43
1271次阅读
想得通 放得下 2021年03月14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少说少是非,
多说多是非,
不说无是非。
少看少烦恼,
多看多烦恼,
不看没烦恼。
少想不种因,
多想神经病 ,
不想脑子轻。
“欲望”来自于我们的无明。
“苦行”能断除因欲望而产生的烦恼。
“愿力”是你信心的源泉。
广发无上菩提心,
度尽众生大愿心,
有业所障无明心,
缘起性空修佛心。
一个人要学会“相应”。
“相应”就是你能做什么,你才能够去做什么;
你应该想什么,你才能想什么;
你可以说什么,你才应该说什么。
如果不相应,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想了不该想的,
你就是“妄动、妄语、妄想”。
正信正念正能量,
信佛修心志如钢,
转识成智消业障,
智慧如海在慈航。
2023-04-21 01:17:43
1281次阅读
性命双修 2021年03月15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活在“贪瞋痴”当中,你永远得不到真正的快乐。
幸福和痛苦,只是你的一种感觉,而这种感觉有时瞬间变化。
幸福来得快,去得也快;痛苦也是如此。
年轻时我们有多少这种幸福和痛苦的感觉,现在都找不到了。
“杂念”会让你把“自性”的光芒遮盖。
学佛要“性命双修”。
“性”指人的心性、思维、品性、性情。
“命”指人的身体、生命能量、命运和物质。
性命双修,就是精神和人身同时修,才能福慧双收,延年益寿。
修心不修命,以后必生病。
修命不修性,精神会有病。
“吾善养吾浩然正气,浩浩乎塞乎天地之间。”
所以学佛修心,福慧双修,性命双修,让你的本性更加纯洁。
有时候坐在观音堂,每个人都在想,人身难得,犹如“盲龟值木”。
学会珍惜人生,借假修真,身心两全,超凡入圣,才能见证佛性。
经常想想,用你在求佛时的这种心情,
去慈悲一切有缘众生,广结善缘,行善积德,
这样你的功德与发心,才会功德圆满。
身作菩提心,
心发
2023-04-21 01:17:43
1642次阅读
行深般若 2021年03月16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修心不在于形式,而是要看你的“心”。
常能深沉地忏悔,佛性常存“深般若”。
修行就是修心,修到后来,心和行为越来越有悟性,进入深层般若,这就是“行深般若”。
学佛人要知道,把自己的“心门”打开,佛光才能照到你的心里。
天天心里在想一些不能告诉别人的事情,就会有不好的邪念来缠你。
所以,真正会修心的人,就把自己当成菩萨,
就把自己的“心念”当成“佛念”,这就叫“即心即佛”。
学佛人靠“心智”生活,
不学佛人靠“因果”生活,
凡夫俗子跟着“业障”生活。
师父曾和你们说过,身体是你的客人,心是你的主人。
身体这个客人,想来就来,不想来就走;
心才是你的主人,任何时候,你都和心在一起。
当你修出人道了,你就会拥有“菩萨心”;
能修到天上成佛,你就是拥有“佛心”。
菩萨说过,“至高无上的佛,就是自己的心”。
你的心可以管住你的一切,所以“起心动念”无不是业。
正道正道走佛道,
堕落堕落邪迷窍,
慧命
2023-04-21 01:17:43
1115次阅读
解脱放下 2021年03月17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任何一个对自己行为不负责任的人,就是对别人不负责。
爱护好自己就是爱护众生。
人生烦恼剪不断,
懒得做事也要干。
放下贪欲求平安,
五欲六尘冷眼看,
解脱烦恼求平安。
只有放下才能解脱。
什么叫解脱?想通了就是“解脱”。
什么叫放下?不去想了,就叫“放下”。
人有智慧,就会产生庄严,大家会尊重你,所以智慧比任何你拥有的物质更重要。
师父曾经跟大家说过,要自主烦恼,就是自己能控制自己的烦恼。
没有智慧,你会被烦恼所控制;有了智慧,你才能控制烦恼。
什么叫“神通”?“神”就是精神,“通”就是想通。
一个人精神上想通,他就有神通;能够脱离烦恼的人,他就是有“神通”。
放下了名利,
脱离了烦恼。
远离了无明,
拥有了般若。
一定要用正能量,来战胜自己内心的私欲,你就会拥有“四无量心”。
远离嫉恨修清净,
离苦得乐出离心。
杂念业障消干净,
念佛常怀慈悲心。
2023-04-21 01:17:43
1094次阅读
觉者无碍 2021年03月18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如如不动,佛在心中。
有心即苦,无心即乐。
在人间要学会“承受”,因为人间“不圆满”,所以懂得“承受”本身就是一种“消业”。
在人间就已经能拥有精神的快乐,说明你清净无染,远离烦恼,你已经生活在人间圣境。
不贪不求的人生,已经是觉悟的智者,
说明你已经拥有了出离心。
“出离心”越强,“贪爱心”就越弱;
“贪爱心”越强,出离的“道心”就越弱。
福慧双修是智者,
悲智双运是悟者,
入世修行是圣者,
出世之心是觉者。
师父告诉你们,“过去何必思量,现在不用紧张,念佛自然吉祥”。
人若修心想长寿,
心胸宽广莫要愁。
不贪不淫走正道,
众善奉行境界高。
2023-04-21 01:17:43
1109次阅读
心性一如 2021年03月19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想成佛的人,实际上他的心,已经像佛了,因为一切唯心造。
当你在行善时,你的心跟佛是一如的;
当你在行恶时,你的心和魔是一如的。
一个善良的人,做出来的一定是善事;
一个邪恶的人,想出来的一定是邪念。
当你一天没有念经,你会感觉到魂魄不全、神志不清。
当你一碰到事情就念经,你是一个头脑清晰、神清气爽之人。
因为正信正念的意识,指导了你的所作所为。
如果心中无佛,你一定不知做的是好事坏事,说明你的心离佛太远;
如果你做每一件事情,都想着要跟佛菩萨一样,说明你“佛性常住”。
“心性”要一如,“心”就是你的意识,“性”就是你的佛性。
“心性一如”,你就可以如如不动。
一边修心,一边改念。
要用正确的理念和崇高的境界,约束自己的语言和行为。
常看自己内心的“佛性”,常观自己的“法身”,
你内心的佛光就会普照,佛性长存,你就会拥有慧命和生命。
身体只是你的阴阳五行假合之身。
只有心灵不受苦,你的肉身才
2023-04-21 01:17:43
1148次阅读
禅智无碍 2021年03月20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知佛心者懂人心。
理解自己的脾气,能让自己更好地和别人相处。
理解众生苦难,能让自己的心得到更多安宁。
佛让我们“舍去放下”,就是不要心中有“是非”。连“非”都不要,何况有“是”。
因为“是”就是你认为某一件事情你“是”对的,你就会认为别人不对。
“非”就是因为你认为别人是“错的”,你就会心中觉得你是“对的”。
其实这已经违背了佛法的“因果规律”。
要经常想,没有因果,我会碰上他吗?没有因缘,我会生气吗?没有因果,我会有今天这样的烦恼吗?
一切都是缘分,善恶因缘都要受,这样你才能对治自己的“瞋恚”。
恨别人时,要想到别人可怜的地方。
当你用“慈悲心”去思考心中烦恼时,你就会没有“恨念”,你只会感觉到他很“可怜”。
请记住师父跟你们说的这句话:
当你恨别人的时候,别人不一定知道,而你自己会恨得很难受。
最终受伤害的,一定是你自己。
学会“奉献”,才能接受“忍辱”;不愿意奉献的人,不会“忍辱”
2023-04-21 01:17:43
141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