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生四苦2021-04-0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学佛人第一不能犯业。第二,犯了业要赶紧忏悔。有时候别人对你的一次劝导,可以让你重获新生。你能够听人劝,就是有福气。如果你们到今天还不知道应该怎么样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还不知道这个世间有很多的苦,那么,你就会越来越苦。
师父跟大家讲,人有四苦。第一个苦是看不透。我们对什么事情都看不透,其实,人际关系的复杂、纠结、争斗,都会有隐伤。什么叫隐伤?隐隐约约看不见的伤痕。你跟这个人吵过之后,你虽然说:“没关系,我们只是开个玩笑,算了。”事实上,这件事情并不会完全没有,而是会有隐蔽的伤痛。所以,一个人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学会平淡,要知道任何争执、争斗,都会给你带来后遗症,有智慧的人要学会宁静。
第二个苦是舍不得。很多人舍不得过去曾经拥有的名、利、荣誉等,经常处在怀念中,想当年自己怎么样,这是一种虚荣心,这个舍不得会让你变得越来越颓废,越来越提不起精神。用现在话讲,你就是想听到自己过去得意时的掌声,而现
2023-04-21 05:09:55
512次阅读
因缘成熟 果报必到2021-04-13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人跟人之间都是个缘分,有时候是善缘,有时候是恶缘。善缘来的时候,大家要好好地珍惜,那么它就会延续,因为善缘有个延续的过程。恶缘来了,不要加重它的恶果让它提早爆发,要学会忍耐,恶果就不会马上来。善和恶都是缘分,你今天不开心,那一定是果报现前。果报现前的话,善报是你受,恶报也是你受。佛经上讲:“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如果我们看穿善恶都是一种果报,我们就不会这么执着。
你知道今天有善缘来了,不要太高兴,因为那是你种下的善因。知道今天有恶缘来了,也不要太难受,这也是你种的因,而且别人替代不了。比方说,这个人跟你结冤了,你让别人来替你跟他结冤,那就不行,他就死盯着你。今天你有善缘,你说把这个好事情让给别人,那也不行,就得给你,因为是你种的善因。所以,人要懂得承受,不管什么缘分来了,首先要面对它,然后要慢慢地改变它、承受它,最后把这个缘分化解。
师父跟大家讲,佛法僧里受戒是什么?受戒就是把自己福德
2023-04-21 05:09:55
584次阅读
不增不减是为禅2021-04-16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做人一定要懂得自净其意,要把自己的意念弄干净。怎么样使自己变得越来越干净呢?首先要修止观,就是经常要心无罣碍。就像一间房间一样,你不要把东西塞满了,房间空一点,走进去会很舒服。就像家里的客厅一样,很多人喜欢把客厅塞得满满的,你说来了客人往哪里坐?你今天脑子里塞满了人间的名闻利养,你怎么能够停止自己的杂乱思绪?怎么能够正确运用自己对人间的观察?
止观就是参禅。参禅是什么?就是用悟性去理解人间的事物。为什么这个人要做这件事情?为什么你很喜欢这个人,而不喜欢那个人?这些全部都是要参禅的。参禅就是去想。怎么想呢?这种想是禅定出来的想象,而不是去观想。禅是一种自然的悟性,让你感受到某一件事情的存在和影响,以及你心里的感觉。我们人往往天天对着菩萨求:“菩萨,你保佑我!”但在实际生活中,每天做人做事杂念纷飞、思绪散乱,天天脑子里什么都有,想着吃什么穿什么,自己应该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可是心中就是没有
2023-04-21 05:09:55
611次阅读
断绝欲望 自在从容2021-04-25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人为什么不容易得到满足?师父告诉大家,人的满足就是因为人的欲望得到了暂时的满足,但人的欲望是不能满足的,那你哪来的满足感?那么,欲望是怎么来的呢?欲望就像病毒一样,一个欲望连着一个欲望,而且欲望具有很强的繁殖力和传播性。比方说,你今天已经有了一辆车,车子开着也挺好的,可是,一看别人开的车比你的好,欲望马上来了,然后换了一辆别人的那种车。再后来,又看见一辆更好的车,欲望又来了。很多婚姻为什么到后来会破裂?因为老公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娶了这个女人觉得那个女人好,娶了那个女人觉得还有一个更好的。
很多人买房子也是这样,看了这个房子,又觉得那个房子好。喜欢这个房子的整体架构,喜欢那个房子的房间结构;喜欢这个房子的里面,喜欢那个房子的外观。有的人喜欢房子的外观有派头,不在意走进去特别小。大家住酒店都会碰到这种情况,有些酒店的客房很大,但是酒店的门面不漂亮,客人送到你这里来了,觉得没面子,赶紧说:“请留
2023-04-21 05:09:55
736次阅读
解脱无明 远离烦恼2021-04-2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解脱是什么?解脱就是没烦恼。很多人经常听法师讲:“你要解脱,你要放下。”也有弟子和佛友问师父:“师父,什么叫解脱?什么叫放下?放下什么?”师父刚才说了,没烦恼就是解脱,想通了就是解脱。“放下”就是不去想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因为你不去想,这个事情也存在,那么师父问你,你想了,这个事情在不在?也在。你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既然解决不了,那么,你现在就先不要去想,可以吗?可以。等你念念经之后再来想,说不定这件事情就解决了,那你不就放下了?至少在你放下不去想的这段时间内,你已经放下了,人很轻松了,你已经暂时得到解脱。
其实,佛法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和困难的。佛法真正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让你能够不被自己内心的烦恼所牵绊,不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所控制,不被人间的杂念所左右。所以,放下就是修心,能够解脱就是有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会想得通。没有智慧的人,怎么能想通?大家购物的时候,都经历过排队,很多人
2023-04-21 05:09:55
863次阅读
控制起心动念2020-09-0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学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放下,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来,我们在身体上是放下了,但是我们的心灵还是没有放下,内心还有很多罣碍,因为我们的心灵没有离开世间红尘,没有抛弃五欲六尘。所以,怎样让自己心中无染,让自己变得寂静,首先就要拥有光明心。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有为后要学会无所谓,这样你就进入了空寂和妙察智。也就是说,你在人间的一些警觉、感觉、专注、体会和心灵的放松,以及你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如果你能让这些感觉都融入到了这觉性的光明之中,那你等于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你就是一个离苦得乐的人。
我们现在学佛了,做好事了,但不要总纠结在自己学佛、自己做了好事上面,做了好事要像没有做过一样,那么,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把自己做过的好事放下。
举个例子,我对你好过了,我没有必要把它记在心中,因为你都会感恩我的。如果我把自己曾经对别人的好处都记在心中,我就会等着别人的回报,万一等不到回报,
2023-04-21 05:09:55
835次阅读
放弃是智 行善是慧2020-09-29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中国传统文化讲,“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人虽然没学佛,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该我的,一定是我的。不该我的,我去强求得来了,最后也会失去。”所以,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就不是你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殚精竭虑、动足脑筋,拼命地想去得到一样物品,比如自己喜欢的房子、汽车,或者某个人,但是,我们就是得不到,或者暂时得到了,最终还是失去了。还有些时候,尽管你很喜欢某一件物品或者某个人,你并没有非要得到它的执着,你随缘了、放下了,最后你倒反而会得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属于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无用,所以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弃一些东西,放弃是一种智慧,不贪也是一种智慧。
想一想,我们从小到现在,放弃过多少东西?放弃后,我们轻松了;随缘了,我们心里安定了。如果我们还一直想着去得到,我们就是放不下。所以,能够适时地放下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让你更加清醒地
2023-04-21 05:09:55
775次阅读
人生三种病:宿业、内伤、外感2020-10-16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学佛做人,要用平常心去生活,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觉得很正常,都无所谓,要放得下。这个人不开心了,没关系,我们对他好一点;那个人有什么想法了,没关系,我们能够随缘。要用惭愧心待人:“我很惭愧,没有帮到他。我很惭愧,我做得还很不够。他对我这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在这个世界上,用惭愧心去做人,用菩提心来处世,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一定会很喜欢你。拥有菩提心的人,就只想到自己要帮助别人,怎么样让别人解脱苦难,很少想到自己,这种人在世界上,怎么会不被人喜爱呢?
学佛人如果每天看到众生的过失、是非和缺点,那么,你必须马上忏悔,因为你的修为不够好,因为你已经走偏。喜欢盯住别人的缺点,说这个人很讨厌,说那个人很小气、没修好,要懂得,当你的心里拥有着别人的烦恼、过失和是非,当你嫉妒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帮别人背业,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拥有这些嫉妒、是非,以及肮脏的理念。所以,整天把别人
2023-04-21 05:09:55
917次阅读
佛不远人 而人远佛2020-09-2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佛陀有一次回故乡迦毗罗卫城游化的时候,游化就是度化众生,暂时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就在这一天来礼见佛陀,礼见就是看见佛陀行礼,然后见佛陀。他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迦毗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马,还有横冲直撞的路人,以及擦身而过的那些车辆。我常在想,不知哪一天自己也许就会被这些狂奔的动物或者疾驶的车辆撞死,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所以我担心,像这样的死法,我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会出生到什么地方?”
佛陀就跟他讲:“摩诃男,你不必害怕,你死后会出生到好的地方,你不会沦落到三恶道去,也不会有不好的报应。这就像一棵大树,从幼苗的时候它如果就倾向东方生长,继续长大的时候,它还是会一直朝着东方倾斜地生长。如果有人一斧子砍断了这棵树,那么,你觉得这棵树会朝哪个方向倒下呢?”“世尊,那当然是朝
2023-04-21 05:09:55
605次阅读
念佛 念法 念僧2020-08-3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就是在弘法时,佛陀曾经为比丘们开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将来命终得生天上;如果一个人造作十恶法,那么就会堕落到恶趣,就是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三恶道;若善修十念法,则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里面讲了三个要点,第一,奉行十善法,你可以命终得生天上;第二,如果造作十恶法,你会堕落到三恶道;第三,如果修十念法,你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是一种高境界。
师父已经专门讲过十善法和十恶法,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不痴)。实际上,十恶法正好是和十善法倒过来的。接下来,师父跟大家着重讲如何修行十念法,将来能证入涅槃,这个境界就高了。首先了解一下十念是哪十个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处寂静,念出入息,念身,念死。
要懂得,念念要舍离生天,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念头,一个意念接着一个意念,就要舍
2023-04-21 05:09:55
61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