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父今天跟身边的弟子们讲,学佛人要懂得说话圆融,同样一个事情,你用慈悲圆融的心去讲,用谦虚的话去讲,它最后的结果截然不同。无论你是在师父身边的弟子也好,不是在师父身边的弟子也好,师父希望你们每个人都能够真修实修,对师父讲的佛法能够领悟到它深层的含义。
学佛第一阶段是修入门。入门阶段有一个表相,就是一个人他在学佛,但是你不能说他的毛病,不能讲他。你如果要讲他,他马上就不高兴了,他接受不了被别人指正,这就是还处于刚入门的第一个阶段的学佛人,对佛法没有认知,放不下面子,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指正。
第二个修行阶段是他能听进别人对他的批评和指正,嘴巴上也讲:“我会好好修,会好好改毛病”,但是他实际上却不能真正去修正自己身上的毛病。这种其实是很多弟子身上常见的毛病,其根本原因是他们不能真正领悟佛法,不懂佛法,所以无法通过对佛法的深入理解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他们觉悟不到修身先修心的重要性。修行的根本在于修心,一个学佛人的心得不到修正,他身上的毛病就不能得到改正。师父现在的佛法已经讲得很深了,师父有时讲到一个修行次第,师父要尽量跟你们大家讲得详细一点,师父担心你们很多人听不懂,所以师父情愿讲得慢一点,让境界低一点的人也能听懂师父讲的佛法。
第三个学佛阶段是领悟佛法,对师父的佛法有一定的领悟,在修为上能严格持戒,对佛法如饥似渴,师父讲到哪里,他的心境就修到哪里。这种境界的人是极少数的,也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修行人。这类弟子在学佛修心、弘法护法上做着以身表法,默默付出,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师父讲了三个阶段的学佛修心的状态,你们对照自己现在是哪个阶段,学会观自身修心修行的状态。观身先观心,我们学佛学法要观我们学佛的心。师父举个例子,你今天念经文组合,你念组合用了几分真心?你念组合时有没有杂念纷飞?要观心,要观心动的缘起,你为什么会心动?心动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为你的意识在动,意识动了,你的心就会跟着动,那么你的意识又是因为什么而动?蕴识,蕴识是属于色受想行识五蕴中综合蕴识,换句话来讲,你的蕴识在动是因为你的五蕴没有空掉,所以你的心随着你的任何一个蕴识因环境因素而动。接下来你要从五蕴中先找到让你心动的原因,色、受、想、行、识,你要观五蕴,你要观心,你的心是受到它们其中哪一个蕴识的影响,你找到根本原因,你要问自己:为什么因这个事情而动心识?
很多人杂念多,就是因为他的五蕴中有太多的见闻觉知,师父在白话佛法中讲过,见闻觉知对修行的果没有用,反而是障住你们修行的绊脚石。看一些跟佛法无关的东西有什么用?知道了你又能怎么样?你要知道你是一个学佛人,学佛人不要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因为你们是要出离凡尘的,你还要再让自己深陷到这个污浊不堪的世间,这本身就是观心不静,你静不下来,你的心念就不会干净,心净则身静,念起心动则身动,接下来,你身体就会有一些行为动作。所以师父教你们,要经常观心观念,从观心起、念起,到观心净,观念灭,是一个修心次第的跨越。
不是每个人都能听懂师父讲的这段话,因为师父今天讲得比较深,虽然已经一点一点解释给你们听,但是因为有些弟子对佛法没有悟性,没有佛法根基,这段开示也是不容易理解到它深层的含义。师父在想还要不要讲下去,因为后面还要讲到念空,空无……师父讲高深佛法,真的希望你们弟子们能听懂的人越多越好,如果你们听不懂,师父情愿讲慢一点,让你们有时间去领悟。
莲花童子师父
2023年03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