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生皆具佛性2021-02-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佛性无始无终,不增不减。犹如一个人的良心好,这在他自己的内心是一直都有的,就叫无始无终。一直拥有的东西,就是没有结束。你说一个人的良心好,会结束吗?不会,它永远很善良地留在心中,而且在本性中的良心不会增,也不会减。一个人做了再多的坏事,他最后也会感觉到对不起妈妈、对不起爸爸,一个人再好、再不好,在他的本性中,他都不会去除自己的善良和佛性。为什么叫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因为佛性是人本来就有的。早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就说众生皆具佛性,我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都有菩萨的本性,所以人的善良本性,不生不灭,没有生出来,也不会灭掉。
学佛人要了悟。了悟什么?就是要明白,在这个世界上,一切到最后都是空的,都是没有的。你自己要“了”,就是把这件事情了断、结束掉。“悟”,就是能够悟出来,这个世界一切都是苦空无常。人苦一辈子,最后死了、空了,什么都没有,什么都带不走,这个人生过程就是无常,一会儿没有,一会儿有,一
2023-04-21 05:09:55
408次阅读
住心观境 不离自性2021-02-2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诸恶莫作名为戒。只要是恶的事情你都不作,什么恶都不要去作,你就是在守戒。你今天作点恶,明天作点恶,你就不叫守戒。众善奉行名为慧,如果你今天众善奉行,什么善事都去做,你就会有智慧。你今天帮这个人,明天帮那个人,什么事情都去帮别人,你不就是有智慧吗?为什么?师父问你,你帮了别人,别人会不会帮你?别人会不会对你好?当然会。这就叫智慧。
别人贪,你也不贪。别人跟你说有什么理财产品,可以赚很多钱,你给十块钱,让你赚回来三百块钱。要记住了,任何一个赚钱的项目都是有风险的,你不贪就是守戒。别人告诉你,这个人很恨你,你不恨,因为恨了之后第一个吃亏的就是你自己,因为当你恨别人的时候,你自己心里会很难受,所以不要去恨别人。
自净其意名为宝。自己干净自己的意念,叫自净其意。不恨别人,你自己不就是像宝贝一样吗?我们学佛人不离自性,永远不要离开自己的本性,因为本性善良,你为什么要去不善良呢?如果你离开了自己的本性,
2023-04-21 05:09:55
683次阅读
舍下自己 成全众生2020-10-20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来自全世界的佛友们,心灵法门的弟子,大家晚上好!师父今天通过视频跟大家讲《白话佛法》,最重要的是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别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像一个人,自己有很多毛病自己都不知道,当别人告诉你缺点的时候,你才慢慢醒悟:“哦,原来我是这样啊!”实际上,如果你不能认识自己的话,你就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业障和因果。所以任何人学佛,都要从真正地认识自我开始,因为你了解自己,你才能了解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毛病和自己具备的能力都不知道,也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能干什么,那么,你怎么能够了解佛法、学好佛法?只有真正地学会认识自我,那么,你的一生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把佛学好。
师父跟你们讲,不是单单说学佛,就是做人的话,你也要认识自己:我身上有多少缺点?我这个人耳朵根软,我这个人喜欢把别人的话传过去传过来,我这个人总
2023-04-21 05:09:55
539次阅读
远离杂念 进入无相2020-10-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一般人学佛拜佛都是有求的,如果你去求了,说明你想得到什么,那你就会有得失之心。今天不管做什么善事,我没有去求,我觉得学菩萨是应该的,学佛是应该的,为别人付出也是应该的,我没有任何条件作为自己的交换,否则就不能成就佛道。很多人为什么自己舍了而得不到?因为他在舍的时候,他就想着要得回来。如果一个人直接就能得,实际上就是他舍了。佛从来没想过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但是佛一直在帮助我们,这不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就是我们自己做功德而佛给我们的加持吗?所以做人要学会拥有无量的德,才会拥有无量的福。无量的德是怎么来的?是守戒。无量的德是哪里来的?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地付出,当一个人没有私心地付出,你就拥有了道德。
学佛人要不为自己,好好做人,多帮助别人。当你无私帮助别人的时候,难道你得不到吗?表面上有些理论是空洞的,要想达到无私、无我的心境,谈何容易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做着那些无私无我的工作
2023-04-21 05:09:55
713次阅读
守戒行善是道德2020-11-0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记住了,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假善人”,就是这么“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是这么来的。
要舍心修行,也就是说,当你修行的时候,要很自然的,不要觉得自己在修心,其实你已经就是在修心了。你们已经是好孩子,你们已经会念经,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修心人呢?你已经在做善事了,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善良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佛应该在守戒当中。讲到底,一个人想守戒、想舍下都是不容易的。舍是什么?因为你觉得这样东西是你自己应该拥有的
2023-04-21 05:09:55
592次阅读
远离愚昧 拥有善心2020-11-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个婆罗门,婆罗门就是贵族,他们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非常英俊、端庄,父母亲非常疼爱他。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在无忧无烦的快乐当中,这个孩子度过了黄金一般的童年,就是日子过得非常好。但是,人往往被欲望和快乐所迷惑,在欢乐的日子当中,谁也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痛苦。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快乐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有痛苦。你们谁都身体好过,你们想过自己以后年纪大了,会身体不好吗?没有。这位婆罗门也是这样。
婆罗门家中的这个孩子,他有高人一层的智慧,非常聪明,虽然他生长在富有安逸的环境当中,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了解人生的痛苦和人做了很多的罪恶。这么小的孩子,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因此,在他成年之后,他辞亲出家当了比丘。什么叫辞亲?就是跟自己的亲人告辞,出家当了比丘。
有一次,这位比丘在教化回来的路途
2023-04-21 05:09:55
382次阅读
用道德去除五毒2020-12-19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学会有道德,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道德问题。一个人每一天的起心动念,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业障,我们不需要业障,我们不能拿自己肮脏的意念来破坏内心自然的清净和纯洁,这就像自己心中拥有一种自然美一样。很多人每天活在贪瞋痴慢疑之中,什么都要,拼命地追求名利,其实这就是给自己的内心在制造自然灾害。所以,人间的每一场自然灾害,都有个人的业障在里面,每一个共业都是由个人的业障累积的。
一个人要认识到自我肮脏的灵魂,你才能学着做佛,以去除自我灵魂中那些肮脏的东西。学佛人要好好地学习和明白佛法佛理,不要随便去指责别人,也不要随便去贡高我慢,因为当你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会造成一个大的因果,这个因果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有的时候,如果因果造得太大的话,会造成你下地狱的因果。
要成道,首先要归道。你今天要想开上高速公路,成这个道,你是不是先要从小路慢慢地归到大路上来?这就叫归道。道就是得道者,是
2023-04-21 05:09:55
424次阅读
意识主导行为2021-01-2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意识,意识也是有行为的。比方说,你想做一件什么事情,你的行为就会出来。你在脑子里想做一件什么事情,你脑子里想去做了,就叫意识行为。虽然你的手没有动,脚没有动,嘴巴没有动,身体没有任何的行为,但是你的意识当中你已经在动了。这就是我们经常讲的,有的人在心里骂人,有的人在心里嫉妒别人,有的人在心里恨别人,有的人在心里爱别人,这些都属于心理行为。
心理行为的这个“行”,主要是在你的大脑里,这个行为产生在你的大脑里,叫行蕴。有了这个行为,就会产生不为别人关注的蕴想,蕴想就是闷在心里面想问题,现在话叫闷想。蕴想也是意识的一种,因为你的意念意识到这个问题,那么你就会想。你意识到别人看不起你,然后你就会去想,想了之后会恨别人,自己还要去作解释,要把这个事情跟别人去沟通一下,那么意识行为就出来了。
意识分很多层次,有的意识是潜意识,有的是深层意识。别人眼睛冲你很凶狠地看了一眼,你就会觉得
2023-04-21 05:09:55
330次阅读
守住识蕴,五蕴皆空2021-01-25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佛陀说众生皆具佛性,这个佛性在第几意识当中呢?在第九意识当中,第九意识就是阿摩罗识。实际上,阿摩罗识就是你良心本性佛性的所在地。一个人再坏,他也有良心,只要进入第九意识,他就做不出坏事。
在两千五百年前,伟大的佛陀就用佛法把一个人的大脑意识分析得这么清楚,那个时候,科学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根本还没法知道人体大脑的结构,心理学家也还不知道意识的存在。可是,佛陀已经知道了人的思维是怎么形成的,并且告诉世人意识共有九识。眼、耳、鼻、舌、身,这是五个识,第六意识就是第六直觉意识存在,接下来就是末那识第七意识,阿赖耶识第八意识,第九意识阿摩罗识就是人的本性。
意识是多层次的,师父先简单地跟你们讲了人大脑的九识。佛法经常讲,学佛人要关住自己的门,不要让任何人间的意识流入到你的内心。这个“门”不是人间房屋的门,而是说,眼睛不要去看不该看的东西,耳朵不要去听不该听的东西,鼻子不要去闻不该闻的东西。比方说,
2023-04-21 05:09:55
404次阅读
转识成智2021-01-2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师父接着跟你们讲,怎么样来转识成智。当一个人的意识产生了不好的意念,赶快要把它转变成智慧。比方说,你因为听到别人讲你不好,你很不开心,当你看到他的时候,你就对他不好,表情冷漠给他冷脸看,那你这个意识就是非常不好。菩萨说了,要把这些不好的意识转为智慧,那么怎么转变呢?你脑子里要想 “今天他讲我不好”,首先问自己:“我明天还想不想让他讲我?不想了。”好了,既然他今天讲你了,也许是他对你有误解,或者是你自己的确不好,没有关系,你要转识成智,要把自己的意识转变成智慧。
你可以用智慧这样想:“虽然他今天讲我不好,我还是要对他好,他明天就不会讲我了。如果我今天因为他讲我不好,我就不理他,我就给他脸色看,那么,明天他就不仅仅是讲我不好,也许还要骂我,或者打我。”然后,你碰到他很客气地笑笑,好像不知道他讲过你一样,他明天可能还讲一讲,几天后觉得没意思,然后他就不讲你了。他不讲你,你是不是用智慧解决了问题?
2023-04-21 05:09:55
76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