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悲大爱 2021年06月06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不修行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底线,你触及了他的底线,他忍无可忍了,就会放下;而这种放下不是解脱的放下,而是报复性的放下,这种放下依然会给他自己和别人造成很大的痛苦。
如果你能够学佛的放下,因为用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人解脱苦难,去救度了别人,让别人得到了安乐,自己也法喜充满,这种放下换来的是别人对你的感恩和赞叹。
所以真正的放下,是对人性极大的考验。因为人有一种贪图安逸感,自己觉得满足了,就不愿意再去努力了;自己得到了,就不愿意再去放下,就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再去帮助别人;帮过别人就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听大家感恩戴德的话;做了一点功德,很多人自己心中念念不忘地等待回报,其实这里面都有私心作怪。心不清净,弘法当中即使你做很多的功德,哪怕是做了出世功德,也只能变成临时的福德;对你自己本身生命的解脱,也是遥遥无期。
无限慈悲无限爱,
慈悲众生无灾害。
显出本性有真爱,
慈悲一生无祸灾。
师父曾经开示,一个
2023-04-21 01:17:43
1162次阅读
保持正念 2021年06月07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时刻保持正念就能产生“正智慧”,无我的慈悲就是“正慈悲”。
为众生想出来的方法就是“正智慧”,带着私心的那就叫聪明。
学佛人要懂得“正信正念”,才能让你有真正利益众生的强大力量。
慈悲加上智慧,叫悲智双运。慈悲的心,智慧的思维,你就能时刻自净其意,保持正念。
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看见别人很可怜,但是又不知道怎么帮他,这就是只有慈悲,但没有智慧。今天你有很多的点子而没有慈悲,你就只是帮助他赚一点钱,没有慈悲心。光有慈悲没有智慧,那就是不懂妙法;没有妙法,救人怎么救?就像一个人掉到水里,你看到他很可怜,想下去救他,你又不知道如何救,这就需要悲智双运的力量。
我们伟大的观世音菩萨闻声救苦,妙法度众,千手千眼,普度众生。我们一定要学习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般若智慧。看看我们修心,很多事情我们能做到善良,但那不是纯善,那也不算真修。因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在于要有“恒心”,那才叫纯善。
行善积德自古有
2023-04-21 01:17:43
1545次阅读
德为智之帅 2021年06月08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我们的一生不知碰到多少人,当他做错时都说“我会变,我会改”。选择相信那些不肯改变自己毛病的人,除了给你自己制造轮回的痛苦,什么都得不到。只有学佛人真的想改,但有些人也要等到真的尝到痛苦之后,才会真正开始改变。
不学佛怎么知道轮回?所以人总是拥有一种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惯性思维。人总是喜欢用一种假相的设想对方会改变来伤害自己;设想对方已经改变了,再一次次轮回式地伤害自己。
心理学上叫“希望型”的期盼,以此来为自己的伤痛做心理按摩,结果一旦希望落空,自己痛中更痛。
一个人给人家看得起、看不起,实际上是取决于你的口德、人格和你的情操。因为你每天不讲脏话,你的人格就高一格;你每天不动怒,不骂人,不做邪淫之事,你的情操就高尚;每天你帮助了别人,你就积累了很大的功德,就会马上改变现实命运。
慈悲之中见功德,
慈悲之中见道德。
每日反省有人格,
常忏常悔情操高,
忌恨嫉才很糟糕。
过去总有人讲,你这个人现世
2023-04-21 01:17:43
1302次阅读
放下执著 2021年06月09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当一个人心里执著的时候,他是听不进任何一个人的话的,他完全按照他心里的概念在走,因为在他的八识田中有一种自我解释、自我回避,还有自我辩解的意识功能。这些功能都是因缘而生,因缘而起,已经储存在八识田中,很难把它去除。
所以学佛人首先要去除自己执著的心、执著的情。想一想我们过去犯了多少感情错误、婚姻错误和交友错误,全部都是因为执著于这个“情”字,放不下面子,容纳不了别人的意见和执著于我相。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去除我相,彻底变样。
因为每一个人都自以为是,像很多人去考试,都感觉自己会考得很好,这在心理学上称为自我感觉良好。
自我感觉良好,就是来自于八识田中的自我,总觉得自己能够胜任、克服和排除很多的困难。实际上,你看到的你,和别人看到的你,是不一样的概念。
举个简单例子,你每天照镜子,看到的自己,是一个熟悉的脸,你看不出自己任何的缺点;但是当你把自己的照片给别人看时,别人会看出你很多缺点。每
2023-04-21 01:17:43
1252次阅读
觉行圆满 2021年06月10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精进修行需要智慧与悲心,一世修成靠的是恒常的愿力和善心,所以善男子、善女人很容易修成空性无我,一世修成。
慈悲是佛教的基础,智慧是佛教的觉海慈航。将慈悲心发起的一切善行,用智慧来利益众生作为目标,真修实修,发自内心的觉悟,自觉自愿地修正自己内心的邪思邪见,无我利他地去帮助别人。
一切善行善念都是从本性自性里流露,没有目的的慈悲,就是包括了慈悲和智慧两个方面。
师父曾经跟大家讲过,慈悲和智慧,是鸟之双翼、车之两轮。悲智双运,才能在修心中不断地平衡。
成就自己靠悲智,利益众生靠悲智,真修真得就是在智慧和慈悲当中修得真道。成全大乘菩萨道,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就是离不开慈悲和智慧。
学佛之人,要学会真实妙观。学佛不单单是从文字上弄通,不能把佛法当成纯粹的知识来记忆。嘴上一套套,最后自己学得云里来雾里去的,只是自我感觉很好。
学佛的根本是要在践行中,单单学知识性的理论记忆,把佛法当成练习文字的
2023-04-21 01:17:43
1428次阅读
学佛妙观 2021年06月11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佛法应该用在现实生活当中。举个例子,家庭的一些矛盾你要学会妙观。夫妻、孩子相处在一个屋檐下,但学佛人心里要明白,只是因为过去生中的缘分和牵绊,倘若今生彼此债务还清,来世歧路各别,永不相见。有了这样的真实观,即使现实生活当中,夫妻背叛,孩子离开,你都能理性地面对。因为你深观因缘,果报不虚,你就不会像别人一样,怨天尤人,反目成仇,结下更深的恶缘,来世跟着受报。
如果用这种佛法的思维来观照,就是让你想通想明白,感情就是冤亲债主,不是来要债就是来讨债的,你就不会执著在现实的烦恼当中。
随顺观察知善恶,
不种恶因结善果。
循序渐进来修心,
开悟见性来明心。
因为现实所有的感情都是过去的缘起和现在的果报,如果你现在能够用妙观,你就知道这辈子还清债务,下辈子各奔东西,永不相聚,这样就能化解你心中的烦恼和仇恨。
因为所有亲人都是因缘聚合,大家彼此珍惜,放下对这份过去的缘分和执著。一旦无常到来,缘分散去,你
2023-04-21 01:17:43
1520次阅读
改变靠恒心 2021年06月12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人的毛病很难改,但是你只要有决心,就会有恒心。恒心是能改变人毛病最大的一个方法。单单有决心,但是没有恒心,你最后什么事都做不了。有决心,把它转换成恒心,你就拥有永恒的心去改变它。
人要改变一个习惯都这么难,何况要把几十年积累五浊恶世所带来的坏毛病改掉,谈何容易。谁都会说想改毛病,但是碰到真正要改的时候,就会变得非常的痛苦。
人有一个很大的弱点,一接触现实,就会逃避。只有勇敢面对自己缺点的人,不怕丢脸,不怕丢丑,才能彻底改变自己身上的毛病。
不学佛来真可怕,
你傻我傻大家傻,
你贪我贪大家贪。
最终什么带不走,
空留惆怅在人间。
如果你现在已经把身上的名和利舍了,你既然连名和利都不要了,为什么还要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面子呢?这些面子对你的伤害又是巨大的。多少人在面子前倒下,又有多少人为了一个面子,背了多少的债,到临死前都还不清;又有多少人为了一个面子,葬送在人我是非中,最后被人所陷害。
“面
2023-04-21 01:17:43
1523次阅读
不执著 善护念 2021年06月13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今天跟大家谈谈自净其意,自己要知道照见自身的佛性,就是要让自己所有的意念要干净,在生活当中不执著,善护念。
如果每天脑子不干净,你可能已经不在人道当中;如果每天脑子干净,那你就是在人道;如果你远离了杀盗淫妄酒,你就是在人道中;如果你每天还有很多的杂念,说明你还是杂念纷飞。所以要转凡成圣,必须要自净其意,要绝对清醒地活在当下。
诸恶莫作才能得人身,众善奉行才能生天道,自净其意才能见佛性。
杀盗淫妄酒,
没个活长久。
财色名食睡,
活得真很累。
贪瞋痴慢疑,
马上要出离。
人叫他不作恶还可以做到,但要做到不去想一些恶念邪念,就不容易了;众善奉行也很难,自净其意对他们来说更难,因为自净其意是跟他们累生累世的业障做抗衡。
红尘毛病必须改,
改错改病有阻碍。
为了此生求解脱,
放下缘分不被害。
虽然有菩萨加持,但是更重要的是靠自己的努力来改变。管住自己的身体,管住自己的嘴巴,管住自己的意念,时刻要护
2023-04-21 01:17:43
1249次阅读
忍辱才能慈悲 2021年06月14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为别人做事是好事,但有的人觉得很难,因为他觉得要花很多钱财、时间、力气,其实他不知道这就是财施、法施、无畏施。
所以替别人做好事就是众善奉行,就是三施俱全。
为众生行善,就是生活中的修行。你帮助别人,得到的善果就是别人会帮助你。
有些人自身业障很重,就算帮助了别人,可能别人也受用不起;如果你自己很干净,三业清净地去为众生做事,就可能成就功德。如果你业障很重去为别人行善,可能你做的善事会变为福德。
一个人很努力,但也要防止自己执著。大家抢功德做,但是太执著,功德就会有漏。
师父跟大家讲,要中观中道,才叫正精进。
举个简单例子,老年人要做功德,尽量让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如果你跟老年人抢这些功德,你就偏离了中观中道。
执著执著太执著,
无常世界不执著。
一切都在经常变,
过去未来没有见。
我执,就是用自己的观点来看世间的人和事。因为佛法当中,菩萨对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开示,你如果很执著地来学习
2023-04-21 01:17:43
1362次阅读
戒为无上菩提本 2021年06月15日
每日佛言佛语(2021年)
学佛其实最重要的就是守戒,这就是为什么佛陀在涅槃前告诉众弟子要“以戒为师”。
守戒等于让你不会犯错,守戒的人才会修成功。在生活上守戒,家庭平安;在工作上守戒,工作顺利。
因为守戒的人,会戒贪心。有一个字,听起来很难听,叫“偷”。长这么大了谁还会偷东西?其实在我们生活当中,不守戒的人处处会偷:网上偷看黄色的东西;吃饭偷吃对身体不利的东西,医生说不要再吃了,却偷偷地吃,最后吃出病来。
师父讲一个真实的事情。有一个人过去吃惯了丰盛的晚宴,有天不舒服,进医院一查,查出来血糖高得不得了,而且根本降不下去。在住院期间,医生不给他吃大餐,天天肚子饿得、嘴巴馋得不得了。有一天实在嘴巴馋得不行,晚上偷偷从医院逃出来,在外面大吃一顿,回去一查血糖飙升,第二天就走掉了。这不叫偷食吗?人不但会偷看,偷听,而且会偷吃,这些都会给人造成很多的烦恼。
从一个小小的偷,偷到后来连人都敢偷,到最后变成偷人,最后家庭矛盾激化
2023-04-21 01:17:43
1159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