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 自在解脱是慧命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一个有恒心的人,有纯洁心的人,别人会非常地感恩你,连佛光都会给你照耀,会返照给你,你当下就能证得善果。你有恒心,一直对别人好,你看看会不会有善果。举个简单例子,这个人一直怀疑你,但是你一直对他好,终有一天会感动他的。这就叫恒心的力量。
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真心?有的人的真心是为了换取福报,“我要得到某些利益、福气和善报”,有的人是真正地想修心,想做善事。实际上真心的人心中没有太多的顾虑,就像父母亲对孩子真心,时间长了等着吧,他终有一天开悟的。你哪一天看看他不顺眼,说“你这孩子怎么还不开悟”,正是因为你对孩子的恒心不够,所以他就会变化。世界上很多事情要靠时间,时间没到,怎么能够开悟?我问你,烧水的时间没到,水会开吗?吃饭时间没到,你想早吃都没有用啊。就像自助餐,早就放在那里了,没到吃饭的时间,你就不能吃。
要靠愿力去学佛。能够理解真
2023-04-21 03:11:48
2654次阅读
115. 远离泡影 常住真心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心净就是佛土净。干净的心,你的心中就是净土,就能常住菩萨;迷悟在心,你这个人境界迷惑,一定会颠倒。所以颠倒和迷惑,是在一起的。
境界,确实,它是“如”和“是”,也就是它是真实不虚的。师父希望你们要懂得,有所不如,有所不是,就是说如果你不知道真实如来相,你做出来的事情和理解一定是不真实的,那么你的迷心(迷惑的心)就会造成生活中的错误妄见。有很多人对事物理解偏差,他做出来的事情就是偏差。想一想是不是这样?你对人家不理解,诬蔑人家,冤枉人家,最后是不是把好人都赶跑了?你理解别人,才不会有偏差。
佛法界讲“百千法门,同归方寸”,不管多少法门,实际上就是出自于“一”。“河沙妙德,总在心源。”沙,恒河沙的沙;妙就是妙法的妙;道德的德。河跟沙是不是在一起的?有河的边上是不是一定有沙?妙和道德,妙想就代表道德,能够解脱的思维就是拥有道德。想通了,“我不执著了,我不难过了”,是不是这个人有道德?都是离不
2023-04-21 03:11:48
1959次阅读
114. 十如是 一如不二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给大家说《白话佛法》。
师父给大家讲一讲“如是”。在佛经上“如是”有十如是——十个如是。“如”,就是指一切万物真实不变的本性;“是”,就是真实不虚妄的意思。我们说“如是如是”,就是“真实的、真实的,不虚妄的、不虚妄的”。在佛经《法华经》里曾经讲过:唯佛与佛(就是只有佛和佛)才能够理解究竟诸法实相。也就是说,这个人间究竟到底的实实在在真实不变的诸法实相,只有佛能够理解。佛经上说“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本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师父接下来跟大家一条条谈。本末究竟,就是这个事情从头到底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一个什么样
2023-04-21 03:11:48
2043次阅读
113. 知觉是心念的根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你的心念正、有感觉,你看任何事物和人,都会灵知灵觉。就像我们看到个小孩子,我们特别喜欢,“这个孩子真可爱,好像很有灵气”,实际上是你有灵气。所以经常讲一句话:你看别人像菩萨,你定是菩萨。
知觉就是我们能够触摸到本性良知的一个照耀镜(能够照耀到这个光芒的镜子)。所以学佛真的是要靠智慧,不是单单地拜拜佛、念念经、擦擦水果、拖拖地这么简单,因为人在修行中有很多妄想,而且有累生累劫。无始劫以来多少人在六道中轮回,转不出来,因为他们多少世在轮回中颠倒妄想,他们多少世把这个世界当成了真的。想想看,你们小的时候,是不是把自己所有的事情都当成真的?现在你们看看,所有的事情在今天看起来,是不是都是假的?因为过去了,没了。所以要将色、声、香、味、触、法“六贼”所接触到的虚幻世界,认清它是虚幻的、不实的,不能把它看成真的,否则就是“认贼作父”。你们看看,哪件事情不是“六贼”伤害我们的?眼睛看见了,气得不得了
2023-04-21 03:11:48
1809次阅读
112. 方便法门去无明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当我们生出来来到这个人间,无明就一直尾随着我们、跟着我们,让我们犯了很多错误,因为我们不明白——无明,所以我们痛苦,什么东西都不懂,又不愿意问别人。现在有多少孩子,到今天,明明自己不懂的还要装懂,最后伤害自己,伤害别人。你只要启动内心的执著,无明就生起了。你一觉得“我应该”“我认为”,一执著,你无明习气就生起了;你不明白,但是你还要坚持去做,因为“我认为是对的”。你为什么不能问问别人?只要一执著,无明又会生起。所以无明生起之后,烦恼就会生起,所以叫无明烦恼。无明烦恼生起,执著搅和在里面,然后你就不断地无明、执著、生气、烦恼,轮回吧。
所以怎样能够摆脱无明,放下执著?出离六道就要开悟见性。开悟见性是什么?要彻底地打破无明,你才能开悟见性。怎样来打破呢?好好学,尊师重道。
2023-04-21 03:11:48
1893次阅读
111. 悟性的解脱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我们学佛人懂因缘,知根知底,要启发自己本性,要能够用自己过去的根基来继续学佛修心。我们学佛人要懂得,不要让自己的八识田中变得肮脏。八识田实际上被很多善的恶的光环所包围着。在八识田中,一个不好的念头常记在心,就会进入你的第八意识阿赖耶识,在你的阿赖耶识中就会妄念纷飞,杂念纷飞。所以为什么有时候一个人一烦恼,整个人就乱了,因为他的八识田中所有的妄念杂念纷飞,所以人马上就坐不住、站不住了,就开始心乱了,他的本性光明就被遮蔽了。所以你看一个人一乱,他智慧就没了,他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他就想不出怎么办了,因为这叫遮蔽。就像太阳光照进来,太阳能照到每一个人的身上,让每一个人都温暖,但是要是在家里把门窗都关着呢?你不想照见太阳,你的光明就被遮蔽了。所以只有当八识田中清净无碍(八识田中非常干净,就是佛法界经常讲的要在自己的意识田中干净,不要有过
2023-04-21 03:11:48
2162次阅读
110. 知无常才能不住心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是一个纲领——《金刚经》非常重要的一个纲领,也就是说你不住心。举个简单例子,你帮别人了,你不要把它挂在心上,而生出来的心,就是干净的心。我今天救了人,我没感觉到救人,我生出的心就是纯洁的心、没有罣碍的心。只是为了众生的利益,只要能够救度众生,无论什么事情,再苦再难我们都要去做,而生出来这个心;不是说“我要去救人,我今天要帮助别人”。无我相了,所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非常辩证,又要在心中住足,但是又不能生这个心而住足。那么到底什么样的心可以住足在内心,什么样的心不应该住足呢?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任何的心都要无所住,你没有心了,你生出来这个心还有的,那么这个是你的真心。师父在这里举个简单例子,你今天看见佛堂就磕头了,没有想到“我今天要来给观世音菩萨磕头,我要求什么”,你跪下去就磕头了,很自然地磕多少个头,用不着数的,你心里全知道就磕多少个头、跟菩萨怎么讲
2023-04-21 03:11:48
1870次阅读
109. 佛语心为宗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佛教无论大乘还是小乘,中心思想讲的是什么?唯心因果。因为所有的因果都是你的心所造,从小乘的业报缘起,到大乘的缘起性空,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缘,所有的缘离不开你的心。我问你们,如果你跟别人开始有缘分了,你心不动,这个缘会延续吗?人家说“哎哟,来了一个男孩子来追你了”,缘分来了,开心了,这个缘分就开始延续了;如果你的心如如不动,这个缘分会续下去吗?所以,真如缘起、赖耶缘起,这一切缘起都离不开你的心。你心不动,缘就没了,所以缘起性空。佛法讲得很深奥。这个世间没有一件事情它本性是实在的,都是虚幻的。
佛经上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其实这就是告诉我们,身口意三业都要管好。诸恶不能作,众善都要行,自己要干净自己的所有意念,佛法就是靠自觉觉悟,管住自己。那么管住自己,管哪里?身、口、意三业。三业中哪个业最重要?意业最重要,因为意业一动,
2023-04-21 03:11:48
1920次阅读
108. 四谛十二因缘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佛经是我们的精神粮食,所以学佛就要学会懂佛经。佛经所云(就是佛经上所说),四谛、十二因缘是学佛人的开始,所以要懂得四谛、十二因缘。其实就是讲业感缘起,我们种的业开始,有这个缘分——十二个缘分,说明我们众生在这个世界上是怎么流转世间,又要怎样出离世间。释迦牟尼佛在成佛之后,为弟子们讲的最初的佛教道理就是四谛法。大家都要懂得什么叫四谛法,因为佛的最基本的理论之一就是四谛法。
“谛”实际上就是真谛的“谛”,就是说这是一个真谛。“四谛”,这四个是绝对的真谛、绝对的真理。四谛就是指苦谛、集谛、灭谛,还有道谛。苦,那是人生不可抗拒的,苦在人生中就是生老病死。集谛就是为什么集这些苦难的因,到底是什么原因。集就是积聚了二十五个有苦果的因。人有很多的
2023-04-21 03:11:48
2043次阅读
107. 见证实相 以相妙用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每一天要心无所住,那你的心处处才是净土。你心只要住在一个位置,无论你所住人间的哪个地方,因为它是红尘,那么慢慢地在你心中就会有污浊之土。所以忘不了过去的人心中就有污浊。很多人就是忘不了,很多歌曲也是忘不了,《勿忘我》等等,你的心怎么能清净?当你天天忘不了过去的时候,当你忘不了别人对你的好,也忘不了别人曾经伤害你,都会对你寂静产生障碍。一个痛苦的人怎么能够静下来呢?如果在滚滚红尘中你能够放下这些,你就是弥陀。要时时刻刻打消这些妄念,要见证实相,死要面子的人不会有好的果报的。
以相妙用,以真实的如来相来印证自己内心的佛相,对人间看穿看破,但是要善待,要妙用,这就是禅门观。能够有智慧来看待这个世界的一切,就拥有了超越一般凡尘的烦恼障碍的一种智慧。念经同样也是要把这些经文念到自己的第八意识中去,这个种子成熟了,你就可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念经的人能够念成了,就成功了。所以念经要念出佛的种子,做人
2023-04-21 03:11:48
178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