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虚空物质的本相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为什么有的人恶心,有的人恶意?为什么有的人贪图欲望,瞋恨现实,然后再加上愚痴?这些都是造成你性格脾气的一种基础。因为你把这种种的色、心,你对事物的理解全部存在你的内心当中;因为你看到的是外围世界的种种色,你就慢慢地把这些种种色理解成这个世界的本体,“原来这个世界的本体就是这样”“原来这就是‘相用’啊”——看到了这个事物,“原来就是这个作用”。举个简单例子,师父刚刚说的花,难道花就是放在桌子上,只有这个“用”吗?花的作用可多呢。
所以任何一种物质和事物所产生的相,并不是这个事物的究竟。没有相,你就不能用,没有对这个事物的理解,你就不能去使用它、跟它沟通。举个简单例子,你不能理解这个人的性格,你不能跟他交朋友,否则你就会上当,最后就会失败。所以没有相,不能用;能够理解它,那你才能用它。你不能“用”,就不能证明它有体性。所以你对一个人不了解,要是随随便便跟他交朋友,你可能就会上当受骗。举个简
2023-04-21 03:11:48
2303次阅读
105. 意识是佛性的基础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说《白话佛法》。
上次师父跟大家讲到,其实佛就是让我们能够明白,我们能够看得见的东西不是用眼睛看,而是要用心来看。用心来看事物,这个事物就是真实的;只是用眼睛看,看到的是虚的。佛让我们讲话不是靠嘴巴讲,而是用心来跟别人讲,所以叫交心。我们懂得了这些之后,我们心就是在参禅,就是禅定。参禅就是用自己真实如来的本性来体悟佛性。你能够明白佛性是怎样教导我们,让我们能够感悟我们的心应该在人间放在什么位置,这就是佛法讲的心地法门。现在经常说一个人好,“这个人心地善良”,就是内心的深处是善良的。
实际上真正有体性的物质(就是你今天做一件事情,比如接受这个教育、这个物质,或者你理解它),它必定有相(相就是外表看上去的)和用,还有体,所以叫体、相、用。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表面现象。体是物质的本性,你“用”它,首先要了解它这个物质的本性。你怎么去运用呢?体、相,还有运用。实际上真正有体性的
2023-04-21 03:11:48
2576次阅读
104. 真正的布施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真心和妄心区别在哪里?大家要知道,真心如如不动,真心是不动的;妄心,那是生灭不已的。什么意思?就是你真心的话,“我这样对你好,永远对你好”,它不会变化的;一个人是假的对别人,今天对他好,明天看利益没了,马上就转换了,所以它是有生灭的。生出来对你好的心,过两天一看利益得不到了,马上灭掉了;过两天又觉得你对他好,有利益,他又开始生出对你好的心,然后又灭掉。而一个真正对别人好的人,他的心是如如不动的,那叫真心;妄心叫生灭不已。
第六意识会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第六意识外面的环境是什么?那就是五识——眼、耳、鼻、舌、身。因为你眼睛看到了,你的第六意识开始转变了;因为你的耳朵听见别人说了,你的意识开始转变了;鼻、舌、身,一样。所以是外环境影响你的第六意识,所以人的第六意识是不准的。“我认为他很好,我感觉他很好”,你知道他多少?你了解他多少?你跟他深交过多少?你跟他曾经有过友谊多少?这一切都成为虚幻
2023-04-21 03:11:48
2154次阅读
103. 心是本源 真如佛性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心包太虚是什么?就是什么都过去了,什么都是虚幻的,人间所有走过的路我都能包容它,能够看穿世界万物,它都是虚幻不实的。我想通了,我想明白了,我看穿了,这就叫照见五蕴皆空。犹如一个草地上是空的,你才能从几百米的地方看到几百米后的地方,一览无余;如果你今天在草地上堆满了杂物,你永远无法看到这个有色世界的真正境界。我们今天如果不能照见五蕴皆空,就被虚幻所蒙蔽,就会被杂念、杂思维所利诱。因为我们有太多的杂物堆在草地上,我们一眼看不见几百米以外的任何事物;因为太多的杂物和杂念把我们的智慧遮住了,让我们离开思维中应该拥有的真正境界,把我们的眼睛蒙蔽了,只看到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没有想到未来应该怎样将利益抛去,用真正的善念、善利益去利益众生。所以学佛单单去求未知、求神通,实际上就是缘木求鱼。要改变自己不好的行为、不好的性格、过去所残存在自己内心的杂念,要勇于跟自己内心的这种杂念和不理智的世界观去做斗争,
2023-04-21 03:11:48
2343次阅读
102. 不言寂静涅槃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佛法的高境界就是寂然不动(寂,就是安静;然,就是自然),一个人要清净才能得住,任何事情干净了就能够住下来。举个简单例子,能够到一个地方安定下来,这个地方一定是很安静的、能清净的。人经常在冷静之后,就会变得非常有智慧;一个人在烦躁的时候就会失去智慧。一个人很烦躁,在骂人,在吵架,在想不通,那时候智慧就离他而去了,所以冷静之后人会有智慧。人在忍辱之后,脱胎换骨。你想想看,你能够忍耐,说明你已经忍人所不能忍。想一想,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你能做到,你是不是已经脱胎换骨了?所以有佛性的人能够忍耐,能够有智慧,平静,清净,心得住。
很多高僧大德修心都是“不言而善应”,就是有的事情用悟性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去说的。你去看,整天“叽叽呱呱”不停跟人家解释的人,这个人有智慧吗?所以“不言而善应”,也就是说不管在人间发生了什么事情,都能够从善去应对,会有善的感应。举个简单例子
2023-04-21 03:11:48
2285次阅读
101. 除心垢染 行即清净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人的开心、快乐、悲伤都是随着心在动,万物唯心造。你的心识在变化,你心认为“我现在很安静,我现在很安静”,你可能就安静了;你的心认为“我怎么这么烦躁?我控制不住了”,你就真的会控制不住。这就是你的心。所以你的思想和内在的分别心、观念,都会让内心起波涛。就好比一个婴儿生下来的时候是没有想法的,他的心很平静,像大海一样。但是他逐渐长大之后,在他人生的风浪中、风风雨雨中,有了风,有了浪,他接触的事情越来越多,他的主观意识开始变化,他的第六意识开始成长。等到他第六意识慢慢地成长,长成后,慢慢地变成一个习惯性的思维,那么他就产生了喜怒哀乐。为什么叫习惯性思维?过去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跟小孩子说“哭”,就做个脸相给他看“笑”;跟小孩子说“你笑啊,你现在开始笑”,然后就做个哭的样子给小孩子。这孩子就是根据你所讲的“笑”,他就哭;你说“哭”,他就笑。这是一种习惯性的思维,这是第六意识在慢慢成长。你接受了
2023-04-21 03:11:48
2390次阅读
100. 心物一元 返归本性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在修心中最重要的要修纲领。修心忙了半天,到底什么是修心的纲领呢?就是要如如不动。中国传统上曾经讲过“感而遂通,寂然不动”,实际上就是让我们懂得:今天对什么事情,首先要有感觉,要用心去做,只要去慢慢地感觉,慢慢地去做,你的思维会慢慢地认真,会变化,会想通;寂然不动,就是静默之后你的心会如如不动。所以一个人能够安静,他就不动;一个人心动了,他会有行动。这两句话实际上就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的“心物一元”基本理论。
什么是“心物一元”?就是心理和物体其实是合二为一的,都是从心来的,这是基本的理论。其实这就讲到了生命的自性和本性,它是寂然不变的,是如如不动的。也就是告诉我们,人的本性内在都是如如不动的,我们应稳住,不应该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吵架,如如不动的人不会动不动就跟人家耍性子、翻脸。所以要懂得,本性是永远不会变的,只有当你静下来的时候,才能感受到本性的存在;你在烦恼的时候,找不到你
2023-04-21 03:11:48
2133次阅读
99. 谈见分与相分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好,今天继续跟大家讲《白话佛法》。
记得师父上次跟法师开示,讲到了佛教的心理学。在两千五百年之前,实际上佛教的哲理观和心理观就早已形成了。从无始以来,众生因为有无明业力的熏习,慢慢地自己很多的无明业力产生,那么就产生了一元是“能”、二元是“所”这个二元对立的迷惑。能,就是我能感受、我能做;所,就是我今天所感受的境界和环境。实际上这个二元对立的迷惑,很多学佛人都是为了要消除这一迷惑,他们用“能”感受的内心(今天我能去感受某一件事情,用自己的我“能”做这个事情的心)和“所”感受的境(就是我能感受到这个环境的变化和我能感受到心的变化),这两个对立之间产生的两者皆空的禅修道,要两者皆空。也就说你的心做某一件事情也要空,你对外境也要感受到空。师父会跟大家
2023-04-21 03:11:48
1916次阅读
98. 因缘所生 佛说即空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释迦牟尼佛因为了解宇宙生命中人和事物都是无主宰的,没有一个人可以永远活下去,没有一个人可以主宰着世界,没有一件事情可以不变化的,所以没有办法控制它。用现代话讲就是“我没有办法控制这个人,我也没有办法去控制这件事物”,因为它是非自然的。万物皆因“因缘所生法”(都是因为缘分,都是因为今天去做了这个事情,产生了这个缘,而这个缘又让你产生了另外一个缘,叫续缘,所以人在缘中生、缘中灭,这就是无常观),所以“我说皆是空”,空是宇宙的本体。你们想想看,你们心里不舒服的时候,看见某一件东西被人家买走了,或者某一件事情失去了,这时你往天空看一下,你会觉得自己很渺小,会觉得宇宙一切都是空相。这世界有什么面子,有什么放不下的?抬头看看宇宙空间,多么地浩瀚,多么地伟岸,所以想一想,心中多么地渺小。其实人的烦恼,只是因缘在你的内心起着一些波澜,在因缘控制的过程中,只是对本体(人的本性)的一些作用而已,“你会刺激
2023-04-21 03:11:48
2343次阅读
97. 自性当空 真空妙有
视频
音频
白话佛法·视频开示
很多高僧大德看到别人,整天笑呵呵,因为他们知道人就是自作自受的来去。因为自己作孽自己受,自己想出很多方法来让自己痛苦,一想到就会难受,都是自己造因,所以自受因果自存在,因果是自己背、自己受。那么慢慢地佛法中就产生了“生灭自由”。想通了,你的心就自由了;想不通这件事情,你的心就烦恼了。举个简单例子,身体不好的时候,你想不通:“为什么别人都不生病,而我要生病?”当你想通了:“他们生病的时候我没看到,他们生病的时候比我还痛苦,只是我没感觉。”这时候你想通了,自己就舒服了。首先医治你的病体、心病;然后慢慢地,灭度了烦恼,你的病就会离开你。如果你把烦恼揪在心中,不能放下,执著地想“别人没生病,就我生病这么多”,你会越想越痛苦,这个病就离你越来越近,你就不能把这个病因和疾病泯灭掉,你就活在病因当中。
佛法告诉你们,当你灭度了这个想法之后,开心了;但是转一圈,一个小时、两小时之后,可能这种想法又开始
2023-04-21 03:11:48
179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