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0、学佛要懂宽容
第五册
师父今天给大家讲“宽容”。一个人要懂得宽容。宽容是什么呢?宽容是一个宝贝,一个人如果掌握了这个宝贝,他可以在人间消除很多的烦恼。人的毛病就是不能宽容众生。你不能够原谅人家,你实际上就会生起烦恼。所以,宽容要无边无际。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的心原谅人家,不是就某一件事情、某一个特定的时间,而是要无边无际地宽容。举个简单例子:你们对自己的孩子为什么能这么宽容呢?而你们对自己的先生、自己的太太、对邻居、对单位里的人、对公司里的人,为什么这么不容易宽容呢?你们甚至不能宽容一个在马路上开车抢了你的道的人。所以宽容必须要无边无际,因为世界上所有的万物它都是犹如虚空啊,虚空就是假的,就是空的。那么你对着这些空的东西、假的东西去生气,不能包容它,不能原谅它,你去嫉妒它,你就犹如在人间吹了一个泡泡在空气当中,你去抓这个泡泡,它很快就覆灭了。所以要包罗万象。也就是说,在人世间,我们既然活在虚空当中,对所有的一万个
2023-04-21 01:31:33
2075次阅读
5-39、心地无乱自性定
第五册
师父今天给大家首先讲“住心观净”。住心观净就是把自己的心要守住,看看自己干净不干净。因为我们的心会不干净。怎么会不干净的呢?因为它经常沾染到六尘,所以必须要经常看,这就叫“观”。如果自己看到自己身上有不好的东西就要马上去除,这叫“观净”。“观净”就是把它弄干净,把它清扫一下。
心地无乱自性定。心地从来不乱,这个人就稳扎扎的。你去问他:“这个事情怎么做?”他马上就“哦,这个事情是这样的……”他永远定得下来,他不会乱的。“哎呀,我心乱啊。”有的弟子就是一天到晚心乱,“哎呀,他一天到晚这样,哎呀,我应该怎么办?”你乱了,你就没有定力了;你没有定力了,你就没有智慧了;没有智慧你就傻了,傻了你就被别人看不起了。心要定得下来,天塌不下来。
学佛法我们要分三步走首先是“立人”。就是把你的人做成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学佛法要上对得起天,下对得起地,做人要像个人,就叫立人。学佛法的基础就是立人。把人先立正了,立
2023-04-21 01:31:33
1854次阅读
5-38、学佛就是调心
第五册
师父给大家讲“诸恶莫作是守戒”。因为我什么坏事都不做了,什么恶事都不做了,我就守住戒了。“众善奉行视为慧”。众善奉行视为慧,就是说如果你经常去做善事去帮助人家,你这个人一定有智慧。因为只有有智慧的人才想到帮助人家,而自私的人是没有智慧的。只想到自己不想到人家的人是没有智慧的。比如只想到自己的人,他做生意也好、做人也好,他得不到人家的帮助。只有经常帮助人家的人,这个人才是有智慧的人。所以“众善奉行视为慧”,就是有智慧。如果你什么恶事都不做,那么这个人已经是一个守戒的人了。什么坏事都不做,这个人不是守戒了吗?“自净其意名为定”,这三句话大家要好好地记住。什么叫“自净其意”?就是这个人把自己的意念弄得很干净,讲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一定是干净的。因为当你一个意念出来、一个观点、一个想法出来你自己已经过滤过了,你把它想得很干净,那么你这个人心就定得下来。比方说要做某一件事情,“这件事情我可以做不可以
2023-04-21 01:31:33
1747次阅读
5-37、无生亦无死
第五册
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是什么,你们知道吗?没人讲得出来的。“修行”对吗?也对也不对。我在这里跟你们讲人生,我指的是“人生”,并没说你们修行。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实际上就是死亡。所以人家说生死都是大事。一个人生出来是个大事情,一个人死的时候也是一件大事情。你“不知生焉知死”啊?这是我们的孔圣人讲的。你连怎么生出来都不知道,你怎么知道死啊?这么大的事情,你是用什么态度在人间对待它?怎么样让自己能够不死?你们知道吗?因为人不会死的。师父讲给你们听:实际上人是不会死的,因为人的灵魂永远活着,而肉身会死的。那么你怎么样把人生最大的一件事情办好呢?你们现在修心学佛念经,你们就是在办人间最大的一件事情。周阿姨不是在办世界上最大的事情吗?你可以让自己升到天上去,你也可以让自己到地狱里去。那么这个大事情究竟怎么办呢?办得好办不好呢?就这个道理,你现在在办吗?在办。修行就是要了脱生死。修行忙了半天是为了什么?为了没有
2023-04-21 01:31:33
2026次阅读
5-36、真心忏悔,觉悟自身
第五册
如果有人向你求法,就是问到你们佛理,如果你知道了而不去解释或者故意不回答,那就是犯戒。所以凡是在东方电台接电话的人,如果自己知道了不愿意讲或者你自己知道了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全部都是犯戒。你们知道犯戒是什么罪过吗?要下去的。比如今天你有什么事情了你不愿意回答人家,在电话里面“是是是,对对对,你就这样念几遍就可以了。好好好,再见”。如果你这样一挂,你就犯戒了。菩萨的事情可以敷衍了事吗?你们知道是在跟谁讲话?不要随便地发脾气,随随便便地发脾气也是属于犯戒。你今天是个学佛人,如果随随便便发脾气,随便答别人,是在毁自己的慧命,实际上你就是在火烧功德林 (当然不是把所有的功德全烧掉)。如果你经常发脾气你瞋恨的心就表现出来了,你瞋恨的心一起,你的因就产生了,也就是因果产生了。比如你意念一动对他不好,接下来马上因果的因就出来了。你不喜欢他,对他不好,接下来你就麻烦了。你种下了这个恶因,你有了这个瞋恨的因就
2023-04-21 01:31:33
1815次阅读
5-35、戒妄语转化习性
第五册
妄语分大妄语和小妄语。师父今天给你们讲细一点。很多人说:“师父我不伤害人家。吹牛是不是妄语?”今天我就讲给你们听什么是大妄语,什么是小妄语?第一,小妄语是讲不真实的话、讲谎话。这种小妄语只要向众生忏悔,一般都能消干净。比方说我今天讲了一个事情不是太真实,但是有这么个事情。我对这个事情稍微撒了点谎,在这个基础上撒了一点点谎,这叫小妄语,因为他没有伤害人家。比方说今天你们叫谁出去,但他不想出去,“哎呀,我今天正好身体不舒服,我不想出去”。其实他没有身体不舒服,他是不是说谎了?但是这个谎言对人家有没有伤害啊?没有。比如今天他不想借钱给人家,人家问他借钱,他说:“我今天兜里没带钱。”这就是小妄语。这些妄语一般的只要念《礼佛大忏悔文》,而且跟人家要说对不起。知道为什么师父让你们在众生面前、在大家面前说自己做错了、对不起。如果想要把自己身上这个孽障去掉的话,最好的办法就是当着众人的面说“我对不起”。因
2023-04-21 01:31:33
2177次阅读
5-34、以戒为本
第五册
今天师父给大家讲,“戒为菩萨之本”。每一个人活在世界上都要守戒,就像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必须要遵守法律一样。如果学佛的人不懂得守戒,那么这个人活在世界上就等于不懂得遵守法律,他一定会犯罪。如果学佛的人不懂得守戒,他也一定会犯罪,也就是犯阴律、犯阳律,以后就会到地狱去。所以任何一个学佛的人必须守戒,戒为学菩萨的根本。
大家一定要明白戒律是非常重要的,不要随随便便地去破坏它。在你心中要有这么个戒律。什么叫戒律?师父虽然对你们没有明确的规定,不要你们守五戒,但是你们要记住:你们守的戒要比五戒还要多,如果你们守不好戒的话,你们就会慢慢被人间污染。师父平时给你们讲了这么多学佛的理论、学佛的基础,目的是什么?就是让你们好好守自己的戒。我这个“戒”不止五戒,其中还有你们不要发脾气、不许骂人、平时行为举止要像菩萨、讲话不许讲荤笑话……这些是不是师父给你们的戒律啊?做人要认认真真不要去骗人,不该做的事情不要做,
2023-04-21 01:31:33
1974次阅读
5-33、再谈“布施”
第五册
接下来师父稍微给你们讲一点布施的种类。
第一,以信重心而行布施,当得离众嫉妒,人所崇敬。什么意思?就是以人的信誉来行布施。就是我这个人很讲信誉的,我答应帮你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做到。我很讲信誉地布施他、帮助他,得离众嫉妒,人所尊敬。比如当一个人布施帮助人的时候,就是说我帮你,我很讲信誉的。我有信心我讲信誉,我很重信誉的,这种人会离开众生的嫉妒,人所尊敬。这就叫以信心布施。
第二,依时施,得三业清净,四时安隐。依照时间来布施,也就是说依照正好这个时候人家需要什么,你就帮助人家什么;人家正好缺什么,你正好这个时间帮助什么,犹如现代人的“雪中送炭”。这个人可以得到三业清净,四时安稳。
第三,常行施,得身心适悦,无散乱失。就是经常行布施的人,经常做布施的人,得身心适悦。也就是说经常布施的人,他身心很开心,一天到晚都很快乐。没有散乱失,就是心很集中的,心不会经常散乱。
第四,亲手施,得手指纤长,身相端正
2023-04-21 01:31:33
1833次阅读
5-32、佛言句句记心中
第五册
学佛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听到善言善语就是生活在净土的现象。也就是说星期六、平时你们来的时候讲的都是善言善语,“你好吗?修得好吗?念多少经啊?”你看看这个地方不就是佛土吗?如果一来,“哎哟,我今天上午去买东西又被他骗了多少多少钱……”你说说这个地方能干净吗?所以在观音堂讲话必须善言善语,少讽刺人家。要讲善,讲正念。比如大家一进来之后,“哎呀,周太太你好吗?好久不见了,你最近念什么经啊?”“我现在很好,我念经后真的好啊!”都是善言。“你身体好吗?要当心啊。我给你买点东西,你家里还缺什么东西吗?”这种善言善语让人家一进来就感受到温暖,这就是观音堂。如果来的人一进来就是骂人吵架,一进来就想偷东西,一进来就想做坏事,你想想看这还成观音堂吗?这片佛土还干净吗?
佛菩萨的法布施。你们知道佛菩萨的法布施是什么吗?就是让大家学佛修心,使天下众生得到最大的利益。就连我们观音堂都是佛菩萨法布施的地方。当你一看到
2023-04-21 01:31:33
2048次阅读
5-31、解脱众生境界
第五册
师父接下来给大家讲实修。修心分成“虚修”和“实修”。“虚修”是什么?在过去的弟子中,有的人看见师父来了,马上念经了、搬东西了、插花了、换水了……看见师父不在了,坐在那边不动了。这个就叫“虚修”。“实修”就是师父不在和在都是一样的。其实现在很多语言早就讲了这些道理:领导在和领导不在要一样。你们现在把师父当成菩萨的话,就是菩萨在和菩萨不在都一样。因为菩萨永远都在的——菩萨在你的心中没有离开过。你为什么要“虚修”?你实实在在修不可以吗?难道观世音菩萨不知道你们在修心吗?所以要记住,学佛的基础要从平等心开始。就是你一个人要好好学佛,首先要把人家看成是平等的。你们每一个人要把每一个人都看成平等的。今天不管看见多大年纪的人来了,“哦,真的是菩萨呀,老菩萨呀”。你们要能够把全世界所有的男人都看成你们的爸爸,把所有的女人都看成你们的妈妈,你还会没有平等心吗?但是你们能做得到吗?如果你做得到,你就会有平等心
2023-04-21 01:31:33
1673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