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5、禅定不动 恢复本性
第十二册
一个人知无所得,时间长了就会无所谓。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能够放得下,他就会对这个世界上的一切都无所谓。现代人经常讲的“无所谓”这个词是从佛经上翻译过来的。一个人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很淡,他的内心就会产生平等心,就不会有分别心。因为你已经把什么事情都看破了,都无所谓了,知道到人间来一切都得不到,最后什么东西都是带不走的,所以,你就不会有分别心,外界的各种风风雨雨也就不会影响到你,那么,你就是开始进入了如如不动的忍辱波罗蜜。
一个人的忍辱是怎么来的?实际上,一个人的忍耐和忍辱心是学佛的一种很高的境界,因为你已经不被外界所影响,你就会慢慢地脱离六道,这在修行的过程当中,叫禅定。禅定有很多种方法,其实方法就是法门,比如观心法门、观照法门、禅定法门。佛经上并没有说出来八万四千法门具体是哪些法门,佛经上讲的八万四千法门是根据人间有八万四千种烦恼所设定的解决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法门。
师父跟你们说说观心法门
2023-04-21 03:49:54
1525次阅读
12-4、出离小我 一门精进
第十二册
学佛人经常会碰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修小乘佛法和修大乘佛法有什么不同。实际上,修小乘佛法主要还有一个“我”,因为学佛了,你学小乘佛法就有一个“我”和众生的分别,因为别人和你是有分别的。因为有了“我”,你就会有执著的观念,所以,学小乘佛法的人以自修为主。现在很多学佛人都不出来帮助别人、度化别人,就自己在家里好好地念经学佛,他们觉得自己也挺好的,实际上,这样影响到他自己本身学佛的不彻底性和觉悟的不彻底性。就像一个人天天说“我自己不犯法,其他的事情我不管”,那么别人的好与不好和他自己都没有关系。这样的人就是没有行天下之大任,就是没有把天下所有别人的烦恼、别人的痛苦认为是自己的痛苦,这种人的觉悟是不彻底的。就像一个母亲很自私,就只知道把自己的身体保护好,当孩子身体不好的时候,妈妈说孩子跟她没有关系,因为是孩子自己把身体弄坏了一样。
菩萨提倡的大乘佛教为什么有一个“不二法门”呢?我们经常听别人说“不二法
2023-04-21 03:49:54
1488次阅读
12-3、观照自心 五蕴皆空
第十二册
师父把《心经》再浓缩成一个字,就是“照”。“照”是什么?就是寻找、观照。为什么《心经》里面讲到要“照”?就是说要观照你的心,把你的心好好地观照,你的心就不会出毛病。你身体出毛病,是因为你的心出毛病了。所以,《金刚经》也好,《心经》也好,最后讲的都是让你要照看好自己的心,不要让自己的心出差错。
很多人就是不懂“照”,“照见五蕴皆空”,就是让你要懂得“照”,观照自己,检查自己。照顾自己的孩子叫照,管住自己也叫照,管住自己不要造孽,管住自己不要去贪瞋痴慢疑,就是观照,好好地照顾住你自己。你们现在身体要不要照?吃得太多了,肠胃是不是会出毛病?恨得太多,是不是会肝肠寸断?烦恼烦到最后,是不是会发神经病?像师父这样用大家能听懂的白话讲解佛经,就会有佛菩萨的能量出来,给大家很多加持。
一个人如果时时刻刻能够管住自己的心,这个人的心就不会出差错。你们天天管住自己,照看好你们自己脚下的路,照看好你们的心,不
2023-04-21 03:49:54
2154次阅读
12-2、照见五蕴皆空
第十二册
要好好地理解《心经》,是非常不容易的。“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这个“深”字很重要。“行深”,就是说,大乘佛法这个般若是深的,称为深般若,小乘佛法这个般若就称为小般若。所以“行深”,就是你们要去行大般若、大智慧,就是行大乘佛法、大智慧的这个般若,要去广度众生。你今天在行大乘佛法的时候,要明白自己是不是拥有善根,自己是不是在深般若当中,能够去做、去行,能“照见五蕴皆空”吗?很多人一辈子照不见五蕴皆空,临死的时候还是想不通、看不透,“凭什么我一辈子被他欺负?”现实生活中,很多人真的是被别人气死的,因为他想不通,想不通的人能“照见五蕴皆空”吗?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的“时”,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时”就是一个时间,都要“行深般若”,也就是说,不管是现在、过去,还是未来,你都要学大乘佛法的深般若,就是最深层的智慧。这个时间可以指过去、现在,也可以指未来,还可以指三维、四维等多维空间。
《金刚经》讲过
2023-04-21 03:49:54
1963次阅读
12-1、观自在菩萨
第十二册
大家每天都在念《心经》,可是,大家知道吗,《心经》里面隐藏着非常神奇的力量,师父现在就讲给你们听,你们以后念《心经》的时候会劲头更足、更有智慧。那么,《心经》里面到底隐藏着什么力量呢?
其实,《心经》就是讲的一个“心”,这里面有个非常重要的秘诀,这个“心”包括四种力量。第一种力量叫慈悲神力。就是说,慈悲的人会拥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如果你是一个慈悲的人,你可以化解人间所有的烦恼和痛苦,你用慈悲心对别人好,你就会有这种慈悲神力。观世音菩萨是诸佛菩萨慈悲的典范,观世音菩萨就拥有慈悲神力。《心经》的第二种力量叫智慧力。师父问你们,拥有大智慧的是哪位菩萨?是文殊师利菩萨。《心经》里面充满般若智慧。
第三,《心经》里面有一种法力,菩萨都有法力,法力就是“行”。你们告诉师父,哪位菩萨是行力最大的?你们念《礼佛大忏悔文》的最后一句是什么?“南无大行普贤菩萨”。普贤菩萨就是行力,行力就是法力。《心经》的第四种
2023-04-21 03:49:54
3365次阅读
11-54、去除魔性 尽悟佛性
第十一册
师父跟大家讲四种着魔人的情况,哪些人会着魔,大家好好地对照自己看一看。
第一种,喜怒无常,经常恨自己,这种人就是着魔了。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伤心,突然之间发脾气,过一会儿又没有事了,经常恨自己——着魔了,被魔控制住了。
第二,行为夸张。明明只做了一点点事情,可是行为夸张得不得了。着魔的人要自己醒悟是很难的,一个人着魔之后,你跟他说:“你不要这样。”“我就是这样。”什么样的行为是夸张的呢?做一件事情夸张得不得了,却说:“其实,我这个人是很安静的,不乱跳的,但是别人搞我,我一定跳起来。”夸张了吧?其实这种人平时就是天天一碰就跳的。
第三,以为自己都是对的,不愿意和别人沟通,这也是着魔了。师父看你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至少是相对魔。总以为自己都是对的:“哎呀,你别跟我讲,我这个意见一定是对的。”不愿意跟别人沟通,时间长了,魔心上身,就会着魔。很多人很执著,别人是劝不醒的:“我就是这样的”,“他一定是
2023-04-21 03:49:48
1577次阅读
11-53、实知实见 远离魔心
第十一册
修心要修正果。如果整天头脑混混叨叨,不是叫修心,而是叫精神错乱、心神丧失。所以,修行人如果贪图圣境,就是想做梦到天上去,想梦到菩萨,如果贪图这些东西,就会有魔冒充菩萨和师父到你们的梦里去。有些人梦不到师父,他就是没有这个缘分跟师父在梦中见面,得不到却拼命去想,魔就来了。举个例子,老婆分手了,老公很爱她,就到马路上去找,真的有一两个人长得跟他老婆很相像。曾经有人跑过去问对方,对方问:“你是谁啊?”这就是着魔了,不能开这种玩笑。
修行人如果贪图这种圣境,就会着魔,就会进入阿修罗道。如果你修行修得很好,但是你一旦贪图圣境,你就进入阿修罗道,上不了天。所以,要想成为菩萨,就算你看到一些显化,梦中看见菩萨,你也不能相信它,你要相信你自己修的果实,你要相信你自己要成为菩萨的果位,而且不要逢人就说“我已经修得很好,我已经修到菩萨的境界”,这就是大妄语。
如果一个人贪著名位,就会有魔来找你。或者说,你今天
2023-04-21 03:49:48
846次阅读
11-52、不执著 远离邪魔
第十一册
有些人梦到菩萨来了,接下来马上去买六合彩,他能中奖吗?这样很容易着魔。“我梦见菩萨了,为什么我还不能中六合彩?”不要把它当成圣果,否则就会招引魔的干扰。如果你把自己看到的菩萨景象,或者看到的一点点学佛修心的善果,一本正经地当成一个善果、圣果,接下来你的意念当中就会有魔出现。
师父刚刚举的例子告诉你们,做梦看见菩萨了,开心吧?觉得菩萨到自己的梦里来了,一定会有好事情发生,开始走偏了吧?于是去买六合彩,是不是着魔了?师父跟你们讲,修行人只要一走偏,马上就会露出贪瞋痴的破绽。这话很深啊。修行人要严格守戒,一点都不能贪。例如今天有个蛋糕,大伙说“你先吃”,这些秘书处小朋友真的很好,切成这么一片片的,一直传到最后,自己先不吃,这就是不贪啊。因为你贪了之后,贪魔就会钻空子,你就会被魔所控制。
魔是什么?魔是你的贪心,利用你的恨心,让你变成愚痴心。师父举个简单例子,有个人很希望你跟老婆打架,你今天跟老婆
2023-04-21 03:49:48
879次阅读
11-51、克服心魔的重要性
第十一册
学佛人不能老挑别人的毛病,你老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到后来你就会变成心魔。心魔就会经常去指责别人。
师父现在告诉你们心魔的特性,希望你们身上都不要有这些特性,这样你们就不会心里着魔了。心魔的特性是什么?第一,瞋心重。恨心很重,“我真恨死他了”,心魔就来了。你们有没有恨心?有啊。一个人肯定会有恨别人的时候,恨别人恨过头了,恨得太重了,你就有心魔。第二,好斗。动不动就要跟别人斗,动不动跟别人理论。第三,嫉妒心强。所以这个社会上不学佛的人很多都有心魔,在单位里有些人像着魔一样,死盯着别人,这就是好斗心强的表现。
心魔还有一个特性就是不肯屈居人下,永远不肯做下面的小兵,喜欢指挥别人。一看见有事情了,就指使别人:“你过去、你过去,你过来、你过来。”好了,这种人很容易着心魔。学佛人都会坐在边上安安静静的,不声不响。师父上次开示的时候不是跟你们讲过一个笑话吗?刚刚进来一个人,那个人告诉门卫说:“我是经理
2023-04-21 03:49:48
959次阅读
11-50、修心要讲德 学佛要讲本性
第十一册
要随顺性德。性德是什么?本性德能。随顺就是随着它去做。只要你本性认为好的东西,只要你认为有良心、有道德的善事,你就随着它去做,这就叫随顺性德。要去除偏执。去除偏执是什么意思呢?“我就是这么认为”,“我就不买账”,“这个事情我就是想不通”,偏了吧?执著了吧?再想不通的事情,过去了就是过去了,过去了就是没了。
师父讲个故事给你们听。有一个人在马路上走,拿着一个像玻璃一样很值钱的古董,突然之间“哐当”一声,古董摔碎了,他管都不管,一个人继续往前走,像没看见一样。旁边的人说:“多么可惜啊,这么好的物品被他摔碎了。”还有人骂他:“这个人是神经病。”还有人追上去冲着他说:“你的古董摔碎了,你怎么管都不管啊?”你知道他说什么吗?他说:“东西已经碎了。已经碎了,它就不是一个古董了,那你还把它挂在心上干吗?你还去难过,还去把一堆废的玻璃碎片捡回来吗?”你看看,没了就要把它去除。过去的事情没了就是没了,结束了
2023-04-21 03:49:48
891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