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1、智慧是学佛的源泉
第六册
常念众善,己念亦善。你经常想到人家善良的地方,你自己的意念也会善良。如果常念众恶,己念亦恶。如果你们经常想人家恶的地方,你们自己也会很恶的。经常想想师父的功德,你们会得到三宝的加持啊。举个简单例子,佛友经常看见师父身上的观世音菩萨,你开心不开心啊?你常想师父身上的观世音菩萨,你心中是不是就有观世音菩萨了?你常想一个魔,你心中会不会有魔啊?再举个例子,神经病会自说自话,经常自己说说笑笑。如果你去想一个神经病,自己对自己讲讲话,最后自己笑了,人家边上的人看到你,认为你也是神经病啊。是不是这样?
要懂得三宝加持,要经常想想,我们的师父很好,他很有功德。尊敬师父,三宝进入,自障消除。尊重师父的人,佛、法、僧三宝马上进入到你的身体,为什么呢?第一,因为你尊重了师父,师父身上有佛光,佛进入你们的身体了;第二,师父是不是在弘法?师父身上有佛法,佛法进入了你们的身体;第三,师父是一个僧人,师父在弘法的时候
2023-04-21 03:48:50
3325次阅读
6-40、尊师重道
第六册
师父跟大家讲,很多人说,我很孤独,我很难过,试想一下,人生出来的时候就是孤独的,人生出来的时候,不就是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的吗?孤独不孤独啊?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认识,“哇”的一声啼哭,到了这个人间,一个人来了,孤独吗?死的时候孤独吗?谁会陪你一起去死?你还不是自己一个人去死。所以,人的一生从头到尾都是孤独的,既然都是孤独的,何言孤独呢?对不对啊?所以,人既然注定孤独,又怎么会不失落呢?但不要失落,我们到人间来走一遭,好好地来,好好地走,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以后往哪里走,知道目标,奋勇向前,能够自己好好地走向另一个清净光明世界。这些实际上是师父应该跟法师和出家僧讲的话,法师们就是想通了,想明白了,所以,他们知道人生不孤独,我到哪里我都有朋友,我今天一个人来到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人,走的时候也是一个人,如果你想不孤独,也只能找到暂时的不孤独,你可以找其他人讲话,哪怕找一个
2023-04-21 03:48:50
1900次阅读
6-39、人不能执迷在幻化之中
第六册
今天我们吃饭了,吃完了,明天我们又要吃了,后天又要吃了……哪一天你不吃饭,你能活得了吗?这不就是轮回的一种吗?今天你要上班,明天不上班;今天有烦恼了,明天没烦恼了,后天又烦恼了……一天天不就是这么轮回的吗?所以,人有时会难过,是执著于恋既得,执恋既得。什么意思啊?人有时候会烦恼、会难过,是因为我过去既然已经得到过,这个东西对我来讲,认为它是我自己的,所以我就留恋它,我才会难过,所以叫“执恋既得”。因为你执著于你过去得到的东西,所以,你才会难过,你才会痛苦。你们有本事把过去得到的东西扔掉,你看看你还会难过不难过?洪先生过去打羽毛球得过奖,他现在把羽毛球早就扔掉了,他不会去留恋它,不会去嫉妒新人,因为那些都是他的过去。如果洪先生现在还是个冠军,下次又出来一个新冠军了,他就会留恋了,他就会难过,听得懂吗?该甩的就要甩掉,不要去留恋,执恋既得,是一个很大的毛病,人的毛病就是不想失去已经得到的东西,
2023-04-21 03:48:50
1901次阅读
6-38、悟性是宝 解脱是根
第六册
生生死死的灵命,灵命是什么?生生死死只不过是灵性离开了你的肉身,今天有,明天没有,叫灵命,灵性的命。生生死死的灵命与现在短暂的自我意识,实际上,只是在肉体上的存在,非常渺小,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肉体很渺小啊,肉体上有这么一点点灵命,就是灵性在你的肉体上,组成了你这么一个人,它跟这个宇宙空间相比看起来是何等的渺小,所以,我们要看到生命的宏观。当你生出来,明白道理之后,你就会看到,我这个人不会死去的,我这个人就算肉身没有了,我的灵魂还会上天,而且我知道我修得好,我可以生生世世地永远活在这个宇宙空间里,这叫宏观。什么叫宏观啊?就是要站得高,看得远。我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我要考虑到很多方面,这就叫宏观。做生意失败的人,他就是不能做到宏观。举个简单例子,我为了赚他这一点钱,对方不跟你做长期生意了,这种人就是没有宏观的意识。宏观的意识,就是今天我第一笔生意哪怕亏一点,但是我知道,你以后相信我了,会给我大笔
2023-04-21 03:48:50
1591次阅读
6-37、理解佛性才能得到慈悲
第六册
今天继续跟大家说一个人开悟的问题。很多人都知道,我们学佛学了半天,最后要想得到的是开悟。开悟是什么?就是明白,做什么事情都不明白,这个人就叫不开悟。你到底想为了什么去做?为了什么去修?为了什么去学?你想明白了这个方向,你这个人就开悟了。为什么要读大学?为什么要读书?就是为了今后将来,有的人是为了有文化、有知识,有的人是为了以后找工作,有的人是为了自己有个学位,那么,你有了这个目的,你才会明白,明白了之后,你才能开悟。你们现在跟着师父修学佛法,你们到底明白了什么呢?如果你们是为了私利而来,那么就是不明白、不开悟。如果你们为了名,这里没有名,为了利,这里没有利,所以不能为名为利来学佛。一个人一旦为名为利来学佛,这个人就属于不开悟。
我们学佛想开悟,不单单是从佛理上,也不单是从实践中来开悟。很多人以为开悟就是看了一本书,我看明白了,我开悟了,有些人则以为开悟是通过学佛的实践。实际上,我们学佛人要
2023-04-21 03:48:50
1684次阅读
6-36、学佛人就要开悟
第六册
愚人执空,执有生滞。就是愚昧的人执著空的东西、执著有生命的东西。这句话听得懂吗?明明这个东西是空的,愚蠢的人以为这个东西是真的。比方说,我今天执著钱了,实际上钱来钱去都是空的。我一定要抓钱,那你这个人就是执著空的。很多骗子骗人家两三万,当时觉得数目大得不得了,等到他骗完了之后,再过几十年想想,早就被他吃光用光,接下来他会给人家骗光,这都是空的东西。所以迷惑颠倒的人叫执空。就是执著这些空有的东西。大家听得懂吗?执有生滞,就是执著有生命的东西。有生命的东西是什么?“哎呦,我一定要对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他们是有生命的,生命总归会流失的,生命总归会没有的。“哎呀,我的孩子不得了啊。”有些人认为儿子就是自己的命,就去执著这些有生命的东西,等到他生命结束了自己就什么都没了,这就叫迷人——迷惑颠倒的人。等到他哪一天有女朋友了或
2023-04-21 03:48:50
2101次阅读
6-35、无相无名 空性了然
第六册
字墨性空。写出来的这个“字”实际上是由墨水写成的,它就是性空。本性就是空的。因为它是写上去的,不是本来就有的。人家说人生一辈子写上最美好的篇章,对不起,全部是写上去的,就是空的。而你从小生出来,你的本性很好,这就是真正的原来的性。这个性不是空的,是真实的性。如果你没有用本性在念经、念佛,念的经就不灵,就很难改命。那是作秀给别人看的。所以一个人不用心来学佛,不用心来念经,就不能改命。犹如放本经书,你趴在边上,你说这本经书会跟你感应吗?你必须要读的,一读是不是就有感应了。你趴在边上,你看看会跟菩萨有感应吗?道理是一样的。念经文感应,是持经人用心,是念诵的人用心。所以这个经文才会有感应。
一个人意念起动的时候是无相无名。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念一出来是没有靠的。比如我今天想去做一个事情。这个事情做好了吗?没有做好,这叫无相——没有实相。无名——根本没有想法的。我现在就想去烧水,水烧好了吗?没有烧好。
2023-04-21 03:48:50
2134次阅读
6-34、调节身心 去除邪思邪见
第六册
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下去,如果一个人学佛只知道帮助自己清净,而不懂得帮着菩萨去救度众生,这个人绝对得不到菩萨的加持。佛和菩萨就是要救度众生的,绝对不是只为自己的。就犹如一个医生,就管自己身体好而不去给人家看病,那你所学的医学对你来说能用多少?绝对不是为你自己服务的。如果你们每天还在这里根本没有好好地用心修,那你们这就叫浪费时间。我警告你们:不要再说谎,不然得不到菩萨的加持。整天说谎的人,这个人怎么学得好佛?所以无论如何要懂得不妄语,跟佛、跟菩萨一起去救度众生。如果一个人说“我是一个学佛的人”,这个含义就是说自己非常的干净,犹如医生说,“我是一个医生”,他懂医学,非但自己不生病,还要帮助人家怎么样来消除和化解别人的毛病。
如果一个人得不到菩萨的加持,就成了一个自修自得的人。也就是自己修多少得多少。不修不得,叫无得。每一个学佛人的基础不同,所以他的智慧就不同。就像你们现在坐在下面的人,每个人学
2023-04-21 03:48:50
1955次阅读
6-33、诸行无常 诸法无我
第六册
师父上周给你们讲过,一个出家师傅用自己的真心、佛心给爸爸妈妈写了一封信,信中这样写到:爸爸妈妈为儿子的出家行为所惭愧,其实儿子找到了一条回天之路,是找到了一个真正的人生。因为儿子眼睛里看出来的是光明,而爸爸妈妈你们一辈子勤劳,你们走的这条道是走不通的,你们永远看不到这个世界的未来,也看不到它的真实的面目,所以,你们永远在黑暗的六道中轮回着。而孩子我已经看到了真正的人间只是一个客栈,只是临时居住的一个人生小站,在这个小站里面,我要让自己养精蓄锐地多学知识,多学佛法,让我以后能够攀登更高的人生。不要为儿子难过,不要怕因为儿子出家被村里人讲,这是高尚的,因为我看到了光明,而你们所有的人都没有看到光明。这是一个出家人的真实的心态。
师父跟大家讲,修心就是修德和修慧。你的德不好,你哪来的智慧?你没有智慧,你哪来的德性?所以,现在国家都希望人民要有德啊。学习儒家教育,实际上讲的就是德。对人家要有感恩心
2023-04-21 03:48:50
1908次阅读
6-32、学佛需有大爱心
第六册
做善事要做到自然。师父经常跟你们讲一句话,在马路上看见有一个人要摔倒了,有一种人是去扶他,跑过去的时候想到,“我今天要帮助他,因为我是学佛的人,我有境界啊,我必须扶他起来啊。”有境界吗?有啊。做好事吗?对啊。还有一种人,看见人家快要摔下去了,想都不想,跑过去就把他扶起来,这就是无境界,无所求,无所为,什么都不想,我就是这么做了,这个人走的时候就上天了,他已经到了这个境界,他不是说想出来去做的这个境界,而是他本身就有这个境界了。做善事,修境界,修到自然了,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善事,在做功德了,那才是真正的功德。如果你们今天有目的地去帮助人家,想着自己多做点功德,多做点善事,还是有为法,不行。所以,要懂得佛性是空的,内心深处最内涵的佛性,它是空的,了无一性,没有的,叫空性。
佛性实际上是无始无终的,就是你最本性、最良心的佛性,是没有开始、也没有终结的,不生不灭,不增不减。
2023-04-21 03:48:50
1827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