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6、理解就是智业
第十册
菩萨说,知一切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菩萨让我们要懂得知道众生在想什么,这就是观世音菩萨的闻声,当一个人在世界上学佛,如果你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你很难应如是说法,当你不知道众生的需求,你就不能相应地让别人知道佛法的精髓。所以,能够度人成功的人他至少是知一切众生心念,这个众生心念如应说法起于智业,也就是说学佛人必须有智慧,有智慧才能造就你的善业。
大家想一想,当别人能够知道你生出的心和念头,那么你就会对这个人产生一种恭敬感,当菩萨能够知道众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你们众生就一定知道菩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这就是如是说法。经文里有“如是说法”,就是说,依照众生的心想什么,我们就来说什么法,这就叫智慧。用智慧来做菩提事业,用众生的这种善念和菩萨给你的智慧,你来行菩萨道,做菩萨的事业,这样的话,这个智业就是启发最大佛智的一种善业。当一个人碰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办法的时候,这个人叫没有智业;当
2023-04-21 03:49:37
985次阅读
10-25、善恶俱不思 才见本性真
第十册
我们做人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师父跟大家讲过,善恶都不要去想,很多人说:“师父,恶不去想,善也不能去想吗?”不要去想,意思就是做好事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不要去想,我今天去帮助别人,要想吗?今天像你们这些孩子来了,帮人家把板凳放好,看见别人打招呼,还要去想吗?“哎呀,我是学佛人,我必须合掌,我看见佛友必须要尊敬他。”你要想吗?善恶俱不思,自然出来了。恶的想都不去想,这种不应该做的事情,我作为一个人,能不能去想啊?不去想。好的东西要想吗?也不要想,自然在心中有了,就出来了,叫善恶俱不思,方证菩提身,那你才是菩萨。
悟者识本性,迷者永轮回。开悟的人知道自己的本性,迷惑的人永远在轮回当中。跟老公吵过一次架,知道老公为什么会发脾气,懂得他发脾气的原因之后,你就是悟者,你就知道以后要当心这方面,那你以后就不会再跟老公吵架了,这不就是不要轮回了吗?很多女人,吵架过后就忘记了,过几天又吵了,哎呀,我真傻
2023-04-21 03:49:37
1368次阅读
10-24、人的智慧是觉悟的基础
第十册
你们要学会心中坦荡,人间杂事什么都不管,你们的皮肤就会发亮。你们去看看,皮肤发亮的人心中没有太多的烦恼,师父不骗你们的。师父早就跟你们讲了,不要给自己增加烦恼,师父不想具体说谁,但是有几个人,没有的事情还会经常想出一些事让自己烦恼,这不是神经病吗?师父要你们越修越真,犹如返老还童啊。你们看到孩子可爱吧?童真可爱吧?小孩子笑嘻嘻的,讲话也不怕讲错,这就叫孩子啊,他没有想法,所以他可爱,这种孩子开心啊。你们虽然老了,可是思维要像孩子一样的干净、健康、没有杂念,这才叫返老还童。师父看你们,抹润肤霜想让自己返老还童,但是心中老得像八十岁、九十岁的人了,有些人心理压力重得不得了,头发都白了,还能够还童吗?
修行人说任何话,出来就要是禅语。禅语是什么?就是有智慧的语言,你们要学师父,你们说师父不教你们吗?师父的书上都写着呢,你们有几个人背得出来啊?你们把师父书上的这些智慧语言,比如《白话佛法》第一册到
2023-04-21 03:49:37
1010次阅读
10-23、提起正念 觉照无我
第十册
要克服自己心中妄情所致,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妄情,师父这里所说的这个“情”就跟戒律一样,比如说不如理不如法的事要你保持距离,但是两人感情好得不得了,你就把这种情忘掉了,妄情之中就是忘乎所以,妄情所致实际上就会不能依事相修持,就是不能依照这个事情的本相,就是本性来修持,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对这个人感情特别深,他就会偏执,当一个人对这个人感情特别不好,他也会对自己造成伤害,这就是妄情了,没有真正地去理解这段干净的情,所以你不能依事相修持,用白话讲,就是你不能按照这个事情去做,你不能有一个正确的判断力,所以平时要多提防遇境逢缘,遇到任何境界、逢到任何的缘分要克己不发,要知经常,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先要克制自己,不要发出来,听到不开心的事情,克己不发,明白吗?先要知道,这是经常会发生的,称为要知经常,任何事情发生了,无所谓,这是经常要发生的;夫妻吵架不得了啊,你敢讲我这句话,想到这是经常的,
2023-04-21 03:49:37
1322次阅读
10-22、学佛三力
第十册
观音名号,人人皆知,当劝一切人念。也就是说,要懂得有这个学佛的果实出来,若能修净业者,你要劝所有的人都念,念什么?心的意念要干净,念干净的佛,修一切干净的心佛,明白了吗?念佛之外,皆念观音,念你自己的心啊,才为发心人,如果你今天还没有发心说,我要成菩萨,我要做好人,皆劝专念,就是你一定专心地更加好好地念。然念观音,然后你自己心念合一,再念观音,你求生西方亦可如愿耳,就是说你求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你也能成功。
师父告诉大家,念佛的人要自己注意用耳朵来谛听,就是很干净地来听菩萨讲法,不要有漏空的感觉。什么叫漏空?精神不集中,就会有漏,漏尽即空,师父问你们,你讲一句话自己听到的,和自己都不知道讲了什么话,你想是一个概念吗?是不是不一样啊?一个人讲话的时候知道自己在讲什么,和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知道自己在讲什么,那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能有漏空的感觉,因为你只要没有漏空,用耳朵好好地听听自己念的经,久而
2023-04-21 03:49:37
1198次阅读
10-21、五蕴自明 如镜见形
第十册
一个人的良心怎么会没有了的?贪啊,眼睛看到好的东西我要,鼻子闻到香的东西我想要吃,脑子想到好的东西我想要,身体我要舒服啊,对不对?意念我要舒服啊,所有的这一切都会漏掉你的善种,因为这“六个贼”,就使你失去了佛性。而且,“六个贼”会招来很多不需要的贪心和物质,一个人不需要的你去贪了,你就是去把它招来了,不需要的物质,也是你的“六个贼”帮你招来的,对不对?贼是怎么来的?眼睛看来的,一个女人的婚姻怎么会不好的?因为很多女人贪啊,自己的老公没钱,结婚后看到人家的老公有钱,然后就开始去贪,最后就把自己的婚姻搞得一塌糊涂。
我们做人情愿穷一点,人也要正一点,不能因为自己的贪心给自己招来很多的麻烦。贪心在你的心里,物质欲望在你的身体里,都是会害死你的,这就是业障的来源。师父跟你们绕来绕去,讲到最后就是讲的业障的来源。你们知道业障是怎么来的吗?很多人说:“师父,为什么我有这么多的业障?”业障就是你的“六个
2023-04-21 03:49:37
1165次阅读
10-20、用定力管住“六贼”
第十册
学会接受这个世界给你的所有东西,但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有些东西并不是真正地能帮助到你的东西,必须去除。师父希望你们不要走错路,做人要学基本的正能量的东西,你们要相信拥有智慧和定力,你才能过正常人的生活,也就是说,做一个人的基本点,你必须要能够定得住,还要有一些智慧,你才能像个人。猛一听,师父这句话好像很严格,实际上一点都不严格,想想看,如果人家污蔑你,比如老公回来说,你到哪里去了?明明你哪里都没有去,你觉得自己被冤枉了,马上跳起来,你是不是没有定力啊?你连基本生活都破坏了。
不管做什么事情,不动脑筋做,你就是失去了智慧,没有智慧,你怎么样能够在家里过正常人的生活呢?能够理解老公,你就是有智慧,老公能够理解你,他也有智慧,跟孩子打交道,如果你能够理解孩子,你才能教育帮助他,如果你无理地谩骂他,对他打击、讽刺,甚至不着边际地责怪孩子,实际上你就不能拥有正常的生活,家里就会整天地吵架。这就是
2023-04-21 03:49:37
1095次阅读
10-19、“定”能生“慧”
第十册
今天给大家讲,我们怎么样找回本来面目,就是怎么样让精气神不要漏,精气神不漏,实际上就是解脱的前提。什么叫解脱?解脱就是这个人能够不把任何事情挂入心怀,解脱首先要懂得定力,定力就是一个人在人间不管碰到什么事情全部要定得下来,即使有天大的事情发生,也要有定力,先稳住自己,才会生出智慧。传统的佛教讲到禅定,就是让你们在家里经常要安静,练习安静就是禅定,碰到任何事情都练习安静,练到最后你就定得下来了,这是一个过程。慧就是智慧,智慧和禅定缺一不可,相互依赖生存。因为一个人定得下来,不代表他有智慧,一个人有点智慧,不代表他有定力,所以,定慧息息相关,我们的身和心能够真正地定下来,才能生出智慧来。
一个人怎么样做人,人做得怎么样,实际上就是一个定力。有些人做人一辈子让人家看得起,让人家非常的尊敬你,实际上他就是有定力。看着钱,他没有反应;看见好吃的东西,他根本没有反应;看到人间不管发生什么事情,他都没有
2023-04-21 03:49:37
1070次阅读
10-18、本性顺应天地自然
第十册
我们做人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虽然我们所有的行为没有去做,做恶,或者做善,但是你照样而现受身,虽然你没有去做很多事情,但是你的身体还会受到现世的报应,正因为你的身体受到各种报应,那么你正在做的事情就是菩萨行。很多人听不懂这句话,我受到报应为什么还做菩萨?师父问你们,如果你们没有受到报应的话,你们会学佛吗?如果你们没有受到报应,你们会念经吗?如果你们没有受到各种各样的磨难,你们会磕头吗?磕了头,念了经,行善了,是不是菩萨啊?佛的理念很深啊,就是这几个字:虽行无作,而现受身,是菩萨行,你已经开始走上菩萨的道路,并不代表你已经是个菩萨了,大家听得懂吗?佛法很深奥啊。
无作似无生,我今天没有去做任何事情,我就不会生出是非出来,对不对?我今天没有动恶念头,我怎么会有恶报呢?我今天没有去做任何恶的行为,我哪会有恶的报应啊?这就叫无作似无生,无生就是不会生出来,无生法门是什么意思呢?我今天学的佛
2023-04-21 03:49:37
1008次阅读
10-17、善尽祸至 灾尽福至
第十册
去除魔性,佛性自现,心中不能有魔,佛性才会显现出来。心中善良的人,他没有坏心眼,心中有坏心眼的人,他不会善良,这个就是道理。所有的一切全部都是自性的变化,而不是外来的。如果你能够控制好自己的贪,控制好自己的瞋,控制好自己的痴,那你的心就是佛性,这一切是不是自己变化的啊?如果你控制不好这三毒,那你就是魔,这不也是你自己变化的吗?跟别人有什么关系?你不贪、不瞋、不愚痴,跟别人有关系吗?恨不是你自己在恨吗?愚痴不是你自己在愚痴啊?贪不是你自己在贪啊?你不贪谁贪?学佛修心能够增加福分。一个人说你没有福气,怎么样让你有福气、增加福分呢?那就是要学佛修心。如果你做好人了,修心修得好了,你就能生出福分,能够生出净信。净信是什么?就是非常干净的信念,连做到这点都很不容易啊。
人的信心有两种,用现在话来讲,叫正能量和负能量,当一个人拥有负能量的信心之后,他说我一定要做官,我要给家里争面子,这个官我做不到,我
2023-04-21 03:49:37
1250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