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们知道什么叫求法而不得法?当你遇到一个殊胜的妙法,你去修了,你也跟着去学习了,你学了几年,最后师父说:“啊,你们跟着师父学了这么久,师父要考考你们了,看看你们学得怎么样,修到了什么境界。”好,师父就开始安排了一系列的考试。师父为了考验弟子们的尊师重道、戒律、修行中的慧眼、慧心,以及众弟子多年所学所修掌握了多少……那位师父准备了各种考核的项目。等到这个道场的劫量和传承的时运到了,这位师父就和弟子们做了告别,那些弟子们悲痛欲绝呀。经过一段时间,弟子们又重拾信心,决定继续自学自修,信心满满,说自己按照师父留下的东西,一定能修有所成。
过了两三个月以后,这位师父改变了原来的形象,重新出现在弟子们面前,用原有的方式和不曾改变的说话语气和大家讲话,这时候很多弟子就瞪大眼睛,马上说:“这个人是谁啊?我不认识。”旁边有些许小声说到:“这人好像是我们的师父,看着这么熟悉。”这时有人突然站出来说:“这根本就不是我们的师父,我们的师父已经走了。”因为一个人无知地制止,在场所有人也开始停止继续猜测和辨认,大家也各自四散开来。也正是因为当时那个人的制止,当时看到的人再也没有想过去深入了解那个似曾相识的人,继续过着各自修行的日子。而正是在这个时候,这位师父对众弟子们的考验也拉开了序幕。
他们的师父用变换后的形象在弟子们间宣说佛法,这位师父说:“我这里有个佛号,你们可以尝试着念诵,你们如果念诵,会得到佛法真实义,理解更多佛法真谛。”这些人听完似信非信的,刚开始只有几个人愿意去试一下,后来被身边的人嘲笑谩骂,说“着魔了”,有的人被身边的同门师兄一讲马上就不念了。那个自以为是的人又站出来说:“你们不要被坏人欺骗了,这里才是师父留下的道场。”很多弟子想想也是,这里毕竟是师父以前留下的道场,于是乎,就继续跟着当时的道场修行。
而此时,这位师父继续在弟子中间讲着佛法,听起来浅显易懂,实则是在教会他们很多后面修行的佛理佛义。慢慢地,念佛号的那些弟子发现他们真的能听懂这个师父在讲什么。这时他们奔走相告说:“师兄,你们也念一念吧,这个佛号真的可以让你们明白一些事情。”很多人摇头摆手,甚至出言不逊。这些念着佛号的弟子继续到处告诉他们的同门师兄,有的被绝交,有的被指着鼻子一顿痛批“着魔了啊”,有的被拒绝再次进入道场……就这样抛弃了自己的同门佛友。
这位师父看到这种情况又告诉相信他的弟子们说:“你们只管念,佛法真义自会明白,对于身边的同门师兄,难救能救,难度能度,但是你们不能去诋毁,不能语言攻击。”师父教他们一边如何做人,一边修心修行,教他们浅入深出的佛法真谛。
经过几个月的时间,愿意听这位师父宣讲佛法的人越来越多,而那些曾经说过念佛号是着魔的、讲了很多诽谤话的人,这些人已经在慢慢背离了师父曾经的教授,戒律一条接着一条犯,原本生气勃勃的道场也慢慢变得死气沉沉,在他们身边的人也变得越来越不知所措,越来越迷茫,更有甚者去了其他道场(转修其他法门),也有人离开了那个原来的道场(退转)。而这些愿意接受新事物的人、接受新的学佛理念的弟子们继续跟着那位师父的宣讲,对佛法理解得也越来越多。这位师父不断地给他们传授新的佛理佛义,弟子们不断地吸取新的佛法真实义,来这个道场听取佛法的人也越来越多。师父看到时机成熟,师父把他的心咒告诉弟子们,并讲解了持念心咒的妙用。此时,众弟子们心领神会:原来师父从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他们。
经过师父教化,弟子们明白:想成为一脉传承人是要经过各种考验的。临近考验结束,师父把所有跟着他的弟子们领进一个神奇的地方,并告诉大家:“从现在起,这里就是师父给你们准备的新道场,师父将会在这里帮助你们圆满人间的修行,成就你们的道业。”
师父用这种大浪淘沙、百修必考的方法就是告诉你们:学法而不得法。你没有慧眼,不懂识别;没有慧心,不明白真法就在眼前。你连验证都不去,连践行真假都不愿意,你怎么可能得到佛法的真谛?怎么能得到去另外一个道场学习的机会?你没有学习的机会,你又怎么可能得到更深的如来真实义?佛陀曾经讲过:“智慧不可赐,真法不可说。”师父曾经跟你们讲过一个老和尚选住持的故事,这个故事师父希望你们这些弟子回头去看一看。所以你们很多人为什么求法而不得法?因为你们不能用真心,不能拿出一心求道的恒心。别人怎么样我就怎么样,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不懂得用最本真的心求法、求道。你们要明白,真理掌握在少数人的心中,你跟着别人,等于把自己的慧命也交给了别人,你连自己的慧命都掌握不了,你又怎么可能成为掌握真理的一份子?
好了,师父今天先讲到这里,再见。
南无大悲普光功德山佛
(莲花童子传达)
2022年10月31日
附:老和尚选住持的故事
师父:我在澳门的时候讲了《一串佛珠》的故事,因为这个庙里这串佛珠应该是佛陀当年念过的佛珠,所以这串佛珠非常宝贝。在这个庙里有七个弟子,其他人都不知道放在哪里的。有一天老和尚说:“哎呀,佛陀的这串佛珠没了,怎么办?你们谁拿过?”七个弟子说:“我们不知道这串佛珠到哪里去了。”结果,老和尚说:“你们这样的话,我心里很难过,只有你们知道,佛陀的佛珠找不到了,肯定有人偷窃了。”
这个时候,这七个弟子就相互猜测,你猜我,我猜你,到底佛珠到哪里去了?结果过了一个星期没人讲,老和尚就跑过来跟大家讲:“这样吧,你们如果说自己没拿过的,你们就离开师父,离开寺庙;如果你们说拿过的,你们就留下来。”结果六个人都走掉了,打打包含泪而走,跟师父“对不起”,走了。只有一个人留下来,留下来之后,老和尚跑过去问他:“是你拿的吗?”他说:“不是。师父,不是我拿的。”“不是你拿的,你为什么要留下来?”
“师父,总有一个人要承认的,我不希望我们弟子中再相互猜来猜去,因为我觉得我很难过。我今天替大家来承担这个罪名,好像我偷一样,但是我心里会让自己的心得到平静,我会替大家承担。”老和尚把那串佛珠拿出来:“接下来的香火就由你继续传承下去吧。”
记住了,一个肯帮别人承担的人,这个人就是一个有智慧、有境界的人。但是承担境界必须心中要有承受力,如果你今天心中没有承受力,你就不可能承担这些,所以也要考虑到量力而行。
——2017年04月16日法会提问解答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