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的执著是一种业,“我一定要怎么样”,这种心理实际上就是昧障,昧障就是经常有愚昧的心产生的业,叫昧障。人过分的愚昧是能产生出业障。昧障就是被愚昧的心障住自己,昧障使人经常想不通,他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思维去做某个事情。用我们现代话来讲,就是他这个人很固执,“我就要这样做,家人不学佛,我一定要让他学佛”,那你就去吵架吧,你一定要别人按你的想法做,你一定会给自己惹来麻烦。这种案例还少吗?要懂得随缘啊。什么叫随缘而度?随缘而度就是随着他的缘分,他有缘分你再去度他;他没有缘分,缘分还不成熟,你就要随着他不成熟的缘分走。听得懂吗?要知道,不是每个人都有佛缘啊,在百千万劫中,很多人曾经在他的宿世中谤佛、破坏僧宝、打砸寺院、辱骂僧宝,像这种业在未来很多世中,他们是闻不到佛法的。如果你家里正好有这样的一个缘分,你告诉我,你是不是要随着他的缘分啊?你即使想救他,他也要有这样的福报啊。你们听懂了吗?所以度人也要懂得随缘,不能执著,你一旦执著,你的烦恼就来了。在大马路上跟别人赌气,一定要把车开到对方的前面,开斗气车,最后两个人不但撞到一起,还把别人的车也撞到了,这不是害人害己啊?所以师父希望你们能够明白一个道理,执著的人不但害人,最终还会伤害到自己。
佛法就是活法,人的心为什么每天有那么多想法?就是让你的心要灵活,不要死盯着一个事情;经常盯着一个事情,这种就是喜欢钻牛角尖。师父问你们,你拼命执著有什么用啊?你拼命去盯住一个事情,过两年、过五年、再过十几年后,你回头想一想,你得到了什么啊?你唯一得到的结果就是身心俱疲。就像有些人,别人曾经做了伤害他的行为,或者讲了几句难听的话,事情已经过去十几年,或者过去二十多年了,他还在心里记恨着别人。那你就继续恨吧,反正你恨一次,你心里就难过一次,难过一次你就伤害自己一次,你这不是在自我伤害吗?有什么意义呢?为什么佛法界常讲,“放下即是解脱”,你如果当下就能把这个事情放下,他缺德他背业,你不造业你就不受业报,你用得着把一个事情记恨在心里这么多年吗?这不就是执著吗?
学佛的人有千千万万,真正能悟道的人凤毛麟角啊。因为人的思维太重,放不下自我的思维,放不下心中这个“我”,叫我执。“你看,这个事情我是这么想的,那个事情我是这么思考的”,讲来讲去你是围绕在自己的思维当中去看待一个事情,那么你提出来的观点还不都是以“我”的中心为观点吗?你没有把这个“我”拿掉,你没有放空自己,所以你们很多时候做出来的决定都是带有自我的观点,并不是以中观中正的角度去客观地思考。佛法最高的觉悟就是空性。这个世界有什么啊?你来的时候带了什么?你走的时候又能带走什么?最后还不是两手空空啊?
人经常想不通其实是心里的业障障住了他,所以他遇到一个事情就想不通,遇到一个事情就想不通……你要想通什么啊?你认为怎么样才叫想通呢?抑郁症就是心里的业障爆发了,最后心理就开始出问题,所以抑郁症分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师父讲得再仔细一点,当他心里的业还没有完全集中到一起,他就处于轻度抑郁症,这个时候就要多跟他沟通。所以为什么这种病医生都会让你跟他多交流,多带他出去走一走、转一转,就是为了解开他心中的某个结,因为他在某个事情或某个方面想不通。就像一个水管,里面如果有一个东西卡在那里,你说这个水管它怎么能畅通得了?它被堵住了啊,所以要想它能畅通,你就要先把卡在里面的东西拿掉,它里面的水才能正常地流通,听得懂吗?所以念《心经》就是帮助你们疏通心里想不通的问题。为什么叫《心经》?《心经》就是针对众生的心的一部经文。《心经》能帮助我们开智慧,念《心经》念到内心很开心,这是接到了菩萨的气场,菩萨的心非常地柔软慈悲。当你们真正接到菩萨的气场,你哪还有什么想不通的?
大同世界众生愿,
奈何人人有执念,
人间净土心做主,
修掉执念见大同。
莲花童子师父
2024年11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