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过这两天师父讲解的《心经》,让你们看到佛法的深奥,菩萨的智慧深而广大。师父只是对《心经》稍作浅释,让你们知道,世间的一切苦厄,全部都是我们人的心造成的。我们要摆脱自心的牢笼,就要靠菩萨的智慧。故《心经》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讲到:“度一切苦厄。舍利子。”“一切苦厄”不是指某一个苦厄,而是指在人间所有的苦厄,这个苦厄是两种障碍——烦恼障、所知障断尽,两种执——人我执、法执我执破尽,度尽一切苦厄,彻底超越自我。佛法理论听起来很简单,但是做起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后面讲到“舍利子”,舍利子就是舍利佛,舍利佛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有“智慧第一”之称,《心经》是因为舍利佛向菩萨问到,“菩萨,如何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观世音菩萨就以此因缘说了这部经。所以师父经常讲,《心经》是一部开启智慧的经文,众生在人间的种种的苦厄,唯有菩萨的智慧方能解脱。所以,在人间的苦厄能不能度尽,这就要看你们的心,你欲求得无上智慧,就会用勇猛精进的心让自己开悟智慧。
《心经》讲到:“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空中无色指的是没有五蕴的染著。《心经》虽然经文较简短,但是里面却讲到了六根、六尘。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叫十二处,也就是六根、六尘。六根、六尘为心识所产生之处,心识依根尘而产生,故又叫十二处。六根又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所以六根、六尘、六识合称为十八界。“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这里讲到了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五蕴无我,十二处无我,十八界无我,佛法界常说“诸法无我”,《心经》里面也讲到“诸法空相”。诸法空相指的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意思是指诸法真实的,一切诸法的本来面貌。师父告诉你们,《心经》用一个字来形容,就是“空”,佛教所说的“空”并非一无所有的“空”,而是以缘起说“空”,也就是说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缘起的产物。因缘不生,万法皆空。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苦集灭道是四谛,苦是果,集是因,学习佛法,处处不离因果。比方说,师父今天这样教,你要那样修,你不是在给自己种新的因果吗?只有用正念、正思维学佛,才不会让自己偏离佛道。要知道,佛法是用来证的,不是用来执著的。众生的苦大部分是因为心念的执著,“我一定要怎样”,当你一定要怎样的时候,注定你一定会吃苦头,很多人执著是因为不懂得转变心念,所以吃苦头是必然的结果。想不通的时候念《心经》,就是借助菩萨的智慧来转变自己执著的心,我们通过《心经》,运用菩萨的智慧来指导我们修行、生活,指导我们远离颠倒梦想,得解脱自在心。
莲花童子师父
2024年10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