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父跟你们讲,倘若你哪天遇到一个恶人,作为修行人你也应该拿出一个修行人的慈悲心来化解和他的恶缘,你用慈悲心去对待一个恶人,就相当于你拿出你的慈悲心来供养他。在这个世界上,把恶缘转为善缘的人,有没有啊?有啊,一般能把恶缘转为善缘,就是其中一方拿出了善心、慈悲心、忍辱心,你要跟我搞,我不跟你搞,其实这就讲到了忍辱方面。人间有句话叫“退一步海阔天空”,很多事情其实就是看你的心怎么想,心若不计较,处处都是春天;心若计较,处处都是怨言。很多事情的发生,包括你们身上的冤结,都是你们的心计较出来的。师父跟你们讲,用慈悲心对待身边的一切事物,你会发现,其实每个人都有他善良的一面,人的本质并不坏。过去你们见过没有?连小偷都要拜菩萨,他知道偷别人的东西不对,所以他看到菩萨也要拜拜。所以佛经上讲,众生皆可度。每个人都能度,恶人也能度其修善。你们想想看,曾经你们做错了多少事情,你们在做恶事的时候,你们在别人的眼里,你们是不是也是恶人啊?所以师父为什么一定要把这么好的法门教给你们?因为在师父眼里,你们每个人都具有佛性,师父要教导你们断恶修善。
佛法以教导众生为本,莫以为恶而不知耻,这句话就是告诉世人,莫以作恶而不知廉耻,做了恶事要知道羞愧的。“我做人怎么能这样啊?我不能伤害别人,我不能欺骗别人,我不能背后阴别人”,要从心中止恶,断掉恶念、断掉恶行。佛门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意思是你断掉恶念的时候,你的佛性就出来了。那么,佛是怎么教育众生的?师父问你们,你们现在进入佛门后,每天念《礼佛大忏悔文》是不是在忏悔曾经做错的事情?学佛后你们为自己曾经做错的事感到后悔、感到惭愧,这不就是佛教导后,让你们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看到一个坏人你去骂他,他会跟你对着骂。现在的人没有廉耻,但是没有廉耻的人,不等于他就没有人性,只不过需要换一种方式去唤醒他。监狱里面的人,没有抓进去以前,他们不认为自己犯罪了,等抓进去以后,才知道追悔莫及。很多贪官在外面的时候,他们趾高气扬,风光的时候,他们从来不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罪,不认为做的事情见不得人,等到他被关在里面的时候,他才知道后悔,“哎呀,我不该贪啊,我不该爱慕虚荣,我不该花天酒地,我不该在外面玩女人”,为什么被关进去以后才知道后悔?因为他们在里面受到了教育,长时间的教育让他们的良心有了清醒的认识,所以他们到里面才知道后悔自责。人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出了事才知道后悔?为什么不能在事情发生以前就知错改错?因为很多人抱着侥幸的心理,“这个事情不会发生在我身上”,结果呢?没有一个能逃得掉。人在得意的时候很容易忘形,所以有句话叫得意忘形。我们做人不能忘了根本,比如你们今天学佛,如果忘了学佛的初始心,当初学佛时信誓旦旦地说,“我要一门精进,我发愿如何如何……”今天你们还在佛门里自我迷惑,不懂得精进开悟佛法,已经违背了当初学佛的初始心。
师父今天跟你们大家讲的是,慈心供养聚福德,那么,慈心是什么?慈心就是佛心。你今天还在到处跟别人结恶缘,你没有慈悲心啊。其实修好慈悲心,对你们修心修行百利无一害,因为慈心供养的功德很大,你对别人的慈悲喜舍,这些都属于慈心供养。你今天跟别人用善言善语交流,这也算是慈心供养;你在外面用一个善行把倒在地上的老妈妈扶起来,这也是慈心供养;你跟身边人的接触,用慈悲心对待大家,这些都属于慈心供养。你用慈心供养众生,那你的功德大得不得了。你们知道为什么供养菩萨的人福德都很大?当你用一念慈悲心的时候,你的功德已经是无量了。过去很多人喜欢在初一、十五的时候去寺院里供养菩萨,因为他们知道供养菩萨的功德很大。你们现在在家里天天供养佛菩萨,也等于是在培养供养菩萨的福德。慈心供养功德无量,你得到的福报也非常大。所以很多宗教的法门在教导众生的时候,都是教大家先学会修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你们再去行布施,你们内心所获得的智慧不一样。因为慈悲心是利他而生出来的一种大悲心,以大慈大悲心(供养)利益众生,所得福德不可计数(不可估量)。
莲花童子师父
2024年0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