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修行人要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沉淀下来你的心才会静下来。真正修得好的人,他为什么能够静下来?因为他知道,只要一开口讲话无不是业障,所以有修的人,他很少讲话。学会静心常观,静下心来观照自己,要内外观,内观自心有没有起心动念。一切言行举止全部是因为内心的变化而做出来的,所以师父讲,心是一个人的根源。守住根源,不该动的心不要乱动,不该动的念头要止念。什么心不该动?师父举个例子,你在外面的路上,看到对面走过来一个又高又帅的男孩,你忍不住多看了对方两眼,你忍不住用眼睛去看,是因为你的心动了,你的心动了,你的眼睛才会忍不住盯着对方看,这就是动了不该动的心啊。如果你能守住自己的心,你会在心里告诉自己,我是学佛人,我不能这样,在心里就告诉自己,我不能动心,我要守住自己的根源。
师父教你们经常让自己的心沉淀下来,把心沉淀下来才能观到你当下的心。师父要锻炼你们修出禅定的心,你想有禅定的心,首先就是让自己的心经常能够沉淀下来,要知道,能禅定的人,他的心一定能够定得住的,定不住的人,他的心就是不能沉淀下来。师父要一步步教你们,犹如你们学佛后开始吃素,吃素的期间就开始学习戒律,佛法上的戒律是为了约束你们在修行当中不犯戒。没有戒律,有的人会经常犯戒、破戒,犯戒能障住一个人修行的进度,严重的话,会使一个人修行的功德前功尽弃,甚至落入更可怕的因果当中。师父举个简单例子,不管你们在哪个国家,你要遵纪守法吧,一个人能自觉遵纪守法,体现出他的品格和素养。但是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律法规,有些人又没有自控能力,他就容易犯下很多过错,所以法律法规是对每个人的行为规范的一种约束。一个国家有了法律法规,每个人都能够遵纪守法,不去触犯法律法规。这就像你们学佛要守戒一样,无论哪个法门都有自己的戒律,戒律是对你们在修行中的行为规范的约束和界定。
师父在一步步引领你们往上修,你们要紧跟师父的教导,紧跟师父传法的脚步。人间如苦海,无边又无际,师父现在已经帮助你们找到离苦的方法,那么你们就要牢牢抓住这个离苦的方法,让自己离苦得乐。离苦要先知苦,你一定要先认识到这个世间的种种苦,当你了解到种种的苦难,你才会知苦离苦而生出离心。你如果在这个人间不觉得苦,你没有觉得很痛苦,那你就很麻烦了,因为你已经被人间染着得太多,你已经迷惑颠倒了,你没有觉知世间苦难的心,最后你就没有离苦的想法。
在监狱里面的人,被判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的人,他对自由的渴望是截然不同的心态。无期徒刑的人,他的心已经没有了要出去的想法,因为他认为自己这一辈子不可能再出去,所以他就没有积极改造的心态;那么被判有期徒刑的人,他还对外面的世界抱有希望,他知道自己总有出去的那一天,所以他会积极改造自己,这是监狱里面服刑人的两种刑期的不同心态。师父现在再讲到人间,用人间来形容给你们打比方,人间其实就是一个偌大的监狱,讲到这里,师父问你们,你们知道天人犯错为什么被打下凡间?打下人间就是让他来吃苦头的,因为人间太苦了,至少世间八苦,这是你们每个人都逃不掉的。那么你在人间经过多世的轮回,你会被五欲六尘染着,被染着后你很难离开这个人间。不能脱离苦海,不能再回到天上,就是因为你身上有业障,业障使你不能离苦得乐,业障使你不能回到天上的家。这就犹如在监狱的人,他犯了罪,他要在监狱里改过自新,经过一定时间的改过、悔过,他才能从监狱里出来。你们在人间所遭受的苦难,就是因为身上的业障重,所以你们不能回到天上的家。师父希望你们用积极的心态让自己好好修行,早日离苦得乐,让自己早日修成佛果,回到天上的家,回到菩萨和师父的身边。没有积极的心态是一种错误的想法,要有离苦的心,有离苦的心你才会积极修行,最后才能使自己圆成佛道。
知苦生出离,
觉悟断轮回,
道心修菩提,
恒心修佛果。
莲花童子师父
2023年0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