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师父今天跟你们讲修行中的漏洞。在你们这些弟子中,有些人知道发心做善事有功德,然而却不知道在发心做功德这个过程当中,因为起心动念的不纯净,导致在发心做功德中有漏。发心是什么?发心就是发菩提心,菩提心是具有慈悲和善良的根本,发菩提心想去做一些慈悲善良的事情,最后实际上也去做了,这个就叫发心。一个人在自己心里想去做一个善良的事情,因为发了菩提心,所以做的事情最后都会成为功德。师父举个例子,我今天为某某某放生,你在心里发心了,你心里想去做这个事情,实际上你也去做了这个事情,这就是发菩提心。你帮助人家买了很多鱼放掉,你做了功德,大家都随喜赞叹,你这个人真善良,很慈悲,放了这么多生,大家都随喜赞叹,你很发心啊,但实际上你放生的钱并不是你自己的,你用的是其他地方的钱,也就是说你发心放生,这个买鱼的钱,根本不是你自己口袋里拿出来的,你说你有漏吗?肯定有漏。师父告诉你们,这种漏很大,那么最后你有功德吗?你有发心的功德,但是你没有放生的功德,因为放生的钱不是你个人的,你就没有放生的功德。所以人的心念要纯净,纯净的心才能发出纯净的菩提心,师父告诉你们大家,在修行中,在每次发心去做功德善事的时候,要学会用干净的念头,纯净的发心,你所做的功德善事才不会有漏。
有些弟子感觉师父现在越来越严格,感觉不自在,实际上,这些心理上的不自在,体现在修行中没有真正地理解佛法,甚至不懂佛法,很多人学佛法仅仅只学了一点皮毛而已,并没有真正懂得佛法,所以在修行中才会一边修行一边有漏。你们不要看一个人表面上修得很好,你要从他发心,以及他修行中的点点滴滴去看他这个人,你就知道他懂不懂佛法。不懂佛法的人,他会站在自己的观点上去做佛法上面的事情,用人间的思维去理解佛法,这种人往往是修表面,实际上并没有真正地领悟佛法的精髓;懂得佛法的人,他会站在戒律、因果方面考虑佛法的事情,他们知道佛法无小事,再小的事情,只要是跟佛法有关的,他们都非常严谨,生怕有丝毫的差错,“这个事情这样做会不会有漏?那个事情是否如理如法?”他们会先考虑跟佛法是否相互印证,这是懂佛法的人。不懂佛法的人,他只会用人间的思维方式去看问题,“这个事情在人间符合法律的”,他只看符合人间法律,不看因果定律,更不会考虑后果。师父告诉你们,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对佛法理解不同,他做事的方式就会不同,最后所得到的因果也会不同。在人间符合法律的事情,在天上不一定符合天律。师父举个例子,现在人间有很多各类人工养殖业,最后全部会贩卖到屠宰场杀掉,他们这些在人间法律看似是符合法律的,还有营业执照,但是在天律,在地府,这些都属于杀生,你在人间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你下去以后,你就知道什么是上刀山下火海,什么叫下油锅,这些刑罚一样也逃不掉,这就是因果定律,师父跟你们讲这些都是真实的。
在修行中,身口意是修行中最容易有漏的地方。身体在行为上的漏,你是学佛人,你不持戒,结果你在外面一时冲动,跟人打了一架,这是身体有漏。口就是嘴巴,你们大家都知道,漏得最多的就是在嘴巴上面,修行不持口戒,今天讲讲这个,明天讲讲那个,什么话想到了张口就来,这叫嘴巴上没有修,嘴巴上没有修行,什么话都敢讲,这个漏很大的,造业最厉害,“那个谁谁谁今天又去做了什么……”跟你有什么关系呀?嘴巴上讲一些不该讲的话,又漏了,你嘴巴没修,你才会这么肆无忌惮地讲话,话讲多了一定有漏,漏多了一定会有业障。师父告诉你们,修行到最后,越是有修的人,他越是不敢讲话;越是没有修的人,他的话最多。不信你们去看好了,身边修行好的人,他不讲话,人家为什么一天能念十几张、二十几张经文组合,你为什么几天都念不出来十几张、二十几张?人家的嘴巴用来念经修行,你的嘴巴一天到晚用来讲人我是非。所以你们不要看嘴巴一般是吃东西,往里面进东西,实际上这个口每天漏得比进得还要多啊。所以要学会持口戒,不该讲的不讲,把嘴巴上这个漏堵上,嘴巴没有漏,你这个嘴巴就会有功德,功德是靠积累出来的,所以也叫口德,口德是怎么来的?口德就是只讲有利益别人的话,不讲伤害他人的话,长此以往,你就是在积口德。最后就是意识,人的意识有善恶之分,你经常想善的东西,比如你们每天忆念观世音菩萨,忆念三佛,你这个意念就是善的,忆念佛菩萨有功德;如果你忆念一些不好的东西,甚至有肮脏的念头,你这个意识就有漏。所以善恶意识会带来不同的因果,善的意识和恶的意识,取决于你自己的心念,所以起心动念皆是业,当你修到一定的境界,你就完全可以掌控自己的心念和意念,让自己起心动念皆为善,这才是真正的修行者。
莲花童子师父
2023年08月0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