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版待审核,仅供参考。内容以录音开示为准。】
菩提本是空。师父说“菩提也是空”,连佛性都是空性,所以菩提就是空的,只是给你一种创造你能够成功的一种境界。你说小学里你们学中文,学完之后,小学里的老师你们很多都记不住了,老师是不是也是空的?只是他把那些教育你们的字啊,都已经放在你们心中了,他教完之后,他是不能执著于你们的。“哎呀,这是我的小学里的我教育过的人,我要盯住他,他以后好了要来回报我……”全是空的,教育完就结束了,你们只要学到文化就可以了。所以叫菩提本是空,就是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空的。
“明镜亦无心”,“明镜亦非台”,师父这里说“明镜亦无心”,你没有心,你照的镜子照出来也是虚无的、空无的。“本来亦如是”,本来这个世界上就是这么回事,一就一,二就二,过了就过了,没了就没了,死了就死了,有名就有名了,身体垮了就垮了,一切亦如是,都是这样的。“本来亦如是,何处非如来。”我这是另外改编的,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呀?师父就是更深地理解这四句话,哪里没有如来啊?去追求菩提,它都是空的;等你追到菩提的时候,菩提自然印在你心中。你真正学佛学法,那些所有的事情都是过去了,你照的镜子也没有心,镜子里边照不出你的心呀,虚幻的呀。“本来亦如是”,这个世界上一切都是如如不动的,没有什么“是”,没有什么“如”的呀。“何处非如来”,哪里没有如来?如来在本性中。
所以修行人要学会无我,从菩提心里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帮助别人。讲到底,“无我”就是不要去斤斤计较,“无我”就是不要去跟人家算账,“我对你好,你对我不好;我今天对你好了,你为什么不来回报我,你为什么不对我好?”这就是没有智慧。以无我的精神生出一切,也就是说对人家好了,不要有我相,不要去讲“我对你很好”。你去看,任何一个领导、一个老板对员工好了,你不要讲,员工都会对你好;爸爸妈妈如果对你们孩子很好,你说你用得着讲吗?孩子怎么会不对你好呀?对孩子怎么样?要无我。做人做事,为别人服务,对别人好,不要有著相,不要觉得“这是我做的,要不是我对你好……”没用的。所以提升自己的境界,就是忘却自身,完成无我。不要有自己,你心中只有大家。只有大家,你心中才不会有“我”,你才能圆成实相。“圆”就是圆满,“成”就是成功,“实”就是实实在在的,“相”就是我们今天所拥有的现象,圆成实相。
有我相的人很讨厌的。你去跟这个人讲话,他跟你讲三句话他就讲到“我我我”,“我怎么样,我怎么样”......你去看,一个人跟人家讲话,动不动就要把自己“我”的意志强加在别人身上,像这种人就是属于根本不开智慧的人。所以你们如果跟人家讲话,这个人老跟你讲“我认为,我认为”,一定要把他的观点强加在你身上,这种人叫执著,就是我相。这种人你看见他,最好就赶快溜,不要去听他讲,因为听了一肚子气。你想改变他吗?不可能的。这种人就叫执著,用佛法界讲,执著我相。
所以,要学会无我,无我法。实际上“无我”有个“无我法”的。无我法,第一,无我是随缘而起:没有我就没有我,有缘分就来,没缘分就走。遇缘而生:缘分来了,哎呦,这件事情开心了。哎呀,人家说,哎呦,今天单位里对你怎么好,买东西,可以给你一张票子或者怎么样,缘分来了,开心半天;过一会儿领导说“对不起,我已经送给其他人了”,缘分没了,马上不讲话了。缘分就没了呀,就是缘,缘来了就缘来了,缘没了就没了。人家跟你讲:“有个男的很好的,我给你介绍好吗?”开心啊,在家里又化妆又弄,等到说:“哎呀,对不起,我搞错了,这个男的结过婚了。”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缘来缘去。对不对呀?实际上,过去跟你们讲话当中讲过的,“原来如此”,实际上这个“原来”最早的时候是用缘分的“缘”。听懂了吗?缘来缘去,遇缘而生,离缘而去。明白吗?遇缘而生,离缘而去。
所以一个人懂得这些之后,要见佛性是无我性——见到佛性,你就不要有自我了。你们今天坐在这里学佛,不自私,就是见了佛性,你们在学佛法,不要有自我、自私的心。人不能自私的,你看如果一个医生自私的话,他怎么开得好刀?对不对呀?一个医生如果天天想要赚钱,他开不好刀,动不好手术,治不好你的病。你看见病人,这个缘分到了,比方说,“我要用慈悲心,我要救他”,用佛性,你就忘我地去给他开刀。所以有的医生一天可以给人家开5个小时、6个小时,汗啊,所以你们经常看电影里边,边上护士经常给医生擦汗,有吗?就是这样。
所以,一个缘分很重要。如果你想到救人,你就不要有我性——无我性。“一切有为法”,如果一切的事情你都是有目的地去做,叫“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你想去做任何事情,都是像做梦一样的,没了,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我问你呀,露水,早上太阳一出来,露水没了,像电一样过去了,对不对呀?“应作如是观”,就是这样,有了就是没有,没有了就是有啊。所以很多女孩子为什么傻傻的,想不通啊?没有了,痛苦啊,没有了。这个男的离开你了,你不是还是跟过去一样吗?你还能再找的呀,你还能找个说不定比过去那个还要好的呢,对不对?道理就在这里,要“应作如是观”。
所以我们修心要修无我的菩提心,你们要无我。你们如果一个男的,整天对老婆好得不得了,你说老婆怎么会对你不好呀?女人的心是很软的,你把女人的心弄得硬得嘞,她要跟你拜拜,要跟你打架,我告诉你,一定是你伤害她太深太深了。你让一个女人能够发狠了,我告诉你,你这个男人也是真的过分了。所以师父跟你们讲了,我不是帮女人,对不对呀?事实上女人很容易哭,她就是心比较软;一个男人不容易流泪的,所以他的心就比较硬一点,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就是告诉你们,如果修无我的菩提心,就是要你们了解,一切都是感应而来。佛法讲感应,你这个人有感应吗?有。你感到别人对你好,你是不是会对他更好?你感到他对你不好,你是不是会对他不好?这就是感应。
空性就是无我,一个人想通了就是空了。想明白了,这算什么?离就离了,走就走了,孩子大了离开父母亲也没办法,养大了总归要离开的。放不下,行吗?每一个人到了一定的时候,他有一种特性的出来的。小孩子的时候,我们天天说:“妈妈,不要离开我,妈妈,不要离开我,我永远跟着妈妈。”妈妈说:“你以后大了要结婚的。”“妈妈,我不会结婚的,我要永远跟着妈妈。”可能不啦?到时候碰到个男的,“妈妈,拜拜。”人就是这样。所以就是讲给你们听,一件事情你把它看到底了,看空了,就是无我了,没有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