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欲则刚清净心2020-12-30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一个人心中如果没有障碍的话,不要说你在人间没有烦恼,就算你看见了烦恼,你也不会动心,要不见人间的是非、善恶、过患。因为眼见亦非真,眼睛看见的不一定是真实的;耳闻均是假,你耳朵听见的有几件事情是真的?别人挑拨离间,你耳朵听见的哪一句是真话?要求内心的如如不动,才能控制外在的外心不动。外心是什么?外心就是我们说的贪心、恨心、愚痴心。
师父经常跟大家讲,心要像水一样地平静,心要像水一样地永远存在,所以要心如流水常自在。经常要问自己的心,云何翻滚为所有?为什么我们的心还要不停地翻滚?要了这个还要那个,生了一个女儿,还要生一个儿子,生不出来就拼命地去求。家里已经有一个房子住了,还要拼命地去打工,去要一个更好的房子。你今天已经吃饱了,还要吃更多。这一切都是因为你没有守住你这颗清净的心,守得住的人不会被别人利用,守不住自心的人就出事了。
有的人不贪财、不贪名、不贪利,也不贪女色,你知道他最后贪什么?他喜
2023-04-21 05:09:55
2335次阅读
障道是执著2020-12-27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要懂得把人间修行的地方就作为佛国,如果你离开一切众生相,你就在净土。师父一直讲,我们观音堂的地方很干净,至少我们的小朋友和学佛人到这个地方来不会有太多贪念和欲望。那么,众生相是什么?众生贪不贪?众生恨不恨别人?众生做了多少愚痴的事情?师父今天看了一条新闻,一个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抛弃后跑到外地去了,这位太太带着二十岁的女儿一边打工一边找老公,找了十三年,终于找到了老公。这个老婆在跟老公讲话的时候争吵起来,一刀就向她老公劈过去,老公最后逃出来的时候,脖子上插着一把刀。想一想,这不是冤结吗?这难道不叫执着?找了十三年,难道就是为了这一刀?何必啊!如果人的冤结解不开,人就很容易走向极端,很容易犯罪,所以要想得开、想得通。
师父跟大家说,众生这种瞋恨别人的心,这种贪婪的心,这种做出愚痴事情的心,你必须要离开,你的心就是净土。问问你自己,你今天还有贪心吗?你今天有没有恨别人的心?你今天有没有愚痴心?如果
2023-04-21 05:09:55
3285次阅读
随遇而安的人生2020-12-2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讲人生 “三十而立”,一个人三十岁了,你应该自己能够独立了。立什么?过去讲立生、立业、立家。学佛人应该立什么?我们应该立志,立志好好地学佛学法,立志好好地离苦得乐。
“四十不惑”,四十岁是不惑之年。什么叫“不惑”?就是明白了人生的道理,不再迷惑了。那你明白了什么?一般的人明白了社会,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跟人之间关系的复杂。而我们学佛人的“四十不惑”,应该是不被人间的欲望所缠扰和迷惑,是大胆地走出烦恼,不贪、不瞋、不痴。
“五十知天命”,什么叫“知天命”?用现代话讲就是,我知道了人生命运的轨迹是结婚、生孩子、找工作、赚钱,给自己的人生定个位。“我这个事情做错了,我那个事情做错了。”你这是知的什么天命?你应该知道,你已经五十岁了,要赶快修行,要赶快去帮助别人,因为留给你帮助别人的时间已经不多,留给你改变自己心态的时间也不多,留给你念《礼佛大忏悔文》忏悔的时间都不多了,这才叫“五十知天命”。
2023-04-21 05:09:55
485次阅读
用道德去除五毒2020-12-19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要学会有道德,自己要解决自己的道德问题。一个人每一天的起心动念,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的业障,我们不需要业障,我们不能拿自己肮脏的意念来破坏内心自然的清净和纯洁,这就像自己心中拥有一种自然美一样。很多人每天活在贪瞋痴慢疑之中,什么都要,拼命地追求名利,其实这就是给自己的内心在制造自然灾害。所以,人间的每一场自然灾害,都有个人的业障在里面,每一个共业都是由个人的业障累积的。
一个人要认识到自我肮脏的灵魂,你才能学着做佛,以去除自我灵魂中那些肮脏的东西。学佛人要好好地学习和明白佛法佛理,不要随便去指责别人,也不要随便去贡高我慢,因为当你在指责别人的时候,你会造成一个大的因果,这个因果完全是由你自己造成的。有的时候,如果因果造得太大的话,会造成你下地狱的因果。
要成道,首先要归道。你今天要想开上高速公路,成这个道,你是不是先要从小路慢慢地归到大路上来?这就叫归道。道就是得道者,是
2023-04-21 05:09:55
429次阅读
学佛心态 改变命运2020-12-1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白话佛法》让我们明心见性,让我们能够理解深奥的佛法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今天师父继续跟大家讲,怎么样把佛法用在我们的生活中,让我们的心灵能够从烦恼中得到解脱。佛法的佛言佛语非常具有哲理性,佛陀佛法人生经常说,心念决定一个人的言行,就是你心中的念头会决定着你的语言和你的行为。一个人的语言讲出来,一定是你心里想过的;一个人的行为做出来,也一定是你心里的行为。你有了这个意念,你才会有这个语言和行为出来。
所以,一个人未来想拥有什么样的人生,取决于你现在的起心动念。如果你现在的念头是好的,那么你的人生就会转危为安;如果你现在的念头经常是瞋恨、愚痴,或者嫉妒,或者烦恼,那么你的念头就指导着你今后的语言和行为,会让你变得更加愚痴和烦恼。很多人烦恼一生,很可怜,就是因为他的起心动念不正,从而让他的行为受阻碍,语言出来就是出言不逊。
一个人要能够活出自我,也就是说,你活着的人要离开自我,不要整天一开口就是
2023-04-21 05:09:55
416次阅读
远离愚昧 拥有善心2020-11-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这个世间的一切都是苦空无常的。有这样一个故事,印度有个婆罗门,婆罗门就是贵族,他们家中生了一个男孩,长得非常英俊、端庄,父母亲非常疼爱他。这孩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和一般的小孩子完全不同。在无忧无烦的快乐当中,这个孩子度过了黄金一般的童年,就是日子过得非常好。但是,人往往被欲望和快乐所迷惑,在欢乐的日子当中,谁也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痛苦。就像我们现在,很多人快乐的时候,他不会去想自己以后会不会有痛苦。你们谁都身体好过,你们想过自己以后年纪大了,会身体不好吗?没有。这位婆罗门也是这样。
婆罗门家中的这个孩子,他有高人一层的智慧,非常聪明,虽然他生长在富有安逸的环境当中,但是没有想到,这个孩子会了解人生的痛苦和人做了很多的罪恶。这么小的孩子,他就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因此,在他成年之后,他辞亲出家当了比丘。什么叫辞亲?就是跟自己的亲人告辞,出家当了比丘。
有一次,这位比丘在教化回来的路途
2023-04-21 05:09:55
386次阅读
守戒行善是道德2020-11-0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记住了,一个人的善和道德都是有标准的。什么叫善?自己没有对别人的恶意、贪心,就叫善。你今天贪不贪?贪了之后你会善吗?你今天对别人恶了,很恨别人,你这个人叫善人吗?过去说的“假善人”,就是这么“善”出来的。什么叫功德?道德有没有标准?你跟别人争、跟别人闹、跟别人吵,你这个人有道德吗?没有道德。这个“没有”不就是在道德上欠缺吗?别人为什么会说你这个人缺德?因为你没有道德。如果你家里没有家具,就是“缺家具”;那你这个人没有道德,就是“缺德”,“缺德”就是这么来的。
要舍心修行,也就是说,当你修行的时候,要很自然的,不要觉得自己在修心,其实你已经就是在修心了。你们已经是好孩子,你们已经会念经,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修心人呢?你已经在做善事了,为什么还要告诉别人你是一个善良人?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学佛应该在守戒当中。讲到底,一个人想守戒、想舍下都是不容易的。舍是什么?因为你觉得这样东西是你自己应该拥有的
2023-04-21 05:09:55
596次阅读
舍下自己 成全众生2020-10-20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来自全世界的佛友们,心灵法门的弟子,大家晚上好!师父今天通过视频跟大家讲《白话佛法》,最重要的是希望佛法能够帮助大家破迷开悟、明心见性,因为在这个世界上,尽管有时候我们可以认识别人,但是我们每个人却很难正确地认识自己。就像一个人,自己有很多毛病自己都不知道,当别人告诉你缺点的时候,你才慢慢醒悟:“哦,原来我是这样啊!”实际上,如果你不能认识自己的话,你就不能找到自己身上的业障和因果。所以任何人学佛,都要从真正地认识自我开始,因为你了解自己,你才能了解别人。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毛病和自己具备的能力都不知道,也根本不清楚自己有多大的能量、能干什么,那么,你怎么能够了解佛法、学好佛法?只有真正地学会认识自我,那么,你的一生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把佛学好。
师父跟你们讲,不是单单说学佛,就是做人的话,你也要认识自己:我身上有多少缺点?我这个人耳朵根软,我这个人喜欢把别人的话传过去传过来,我这个人总
2023-04-21 05:09:55
545次阅读
人生三种病:宿业、内伤、外感2020-10-16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学佛做人,要用平常心去生活,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觉得很正常,都无所谓,要放得下。这个人不开心了,没关系,我们对他好一点;那个人有什么想法了,没关系,我们能够随缘。要用惭愧心待人:“我很惭愧,没有帮到他。我很惭愧,我做得还很不够。他对我这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在这个世界上,用惭愧心去做人,用菩提心来处世,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一定会很喜欢你。拥有菩提心的人,就只想到自己要帮助别人,怎么样让别人解脱苦难,很少想到自己,这种人在世界上,怎么会不被人喜爱呢?
学佛人如果每天看到众生的过失、是非和缺点,那么,你必须马上忏悔,因为你的修为不够好,因为你已经走偏。喜欢盯住别人的缺点,说这个人很讨厌,说那个人很小气、没修好,要懂得,当你的心里拥有着别人的烦恼、过失和是非,当你嫉妒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帮别人背业,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拥有这些嫉妒、是非,以及肮脏的理念。所以,整天把别人
2023-04-21 05:09:55
922次阅读
远离杂念 进入无相2020-10-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一般人学佛拜佛都是有求的,如果你去求了,说明你想得到什么,那你就会有得失之心。今天不管做什么善事,我没有去求,我觉得学菩萨是应该的,学佛是应该的,为别人付出也是应该的,我没有任何条件作为自己的交换,否则就不能成就佛道。很多人为什么自己舍了而得不到?因为他在舍的时候,他就想着要得回来。如果一个人直接就能得,实际上就是他舍了。佛从来没想过从我们这里得到什么,但是佛一直在帮助我们,这不就是我们的福报?不就是我们自己做功德而佛给我们的加持吗?所以做人要学会拥有无量的德,才会拥有无量的福。无量的德是怎么来的?是守戒。无量的德是哪里来的?那是因为你自己没有任何私心地付出,当一个人没有私心地付出,你就拥有了道德。
学佛人要不为自己,好好做人,多帮助别人。当你无私帮助别人的时候,难道你得不到吗?表面上有些理论是空洞的,要想达到无私、无我的心境,谈何容易啊!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就有很多人做着那些无私无我的工作
2023-04-21 05:09:55
718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