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止念来念经2017-05-0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智慧分别就是去思考佛理在人间是否能真正行得通。比方说,夫妻吵架了,现在用佛法来解决,夫妻都是上辈子的缘分,我们要好好珍惜佛法、珍惜佛缘、珍惜人缘、感情缘。今天佛陀说了,众生皆具佛性,他陪了我一辈子,我为什么还跟他争吵?我要用慈悲心来感化他、度化他,好了,不吵架了,想想太太不容易,想想先生也不容易,想想两个人走到今天很不容易,苦在一起,乐在一起,这再一想,解决了,你这样做是不是真正地在人间用佛法在修心?化解你们两个人矛盾的实际上是一个慈悲心啊,观世音菩萨最伟大的心是什么?慈悲啊。老公体谅老婆,老婆体谅老公,不就是慈悲吗?
要停止一切人间的思维,我们做人不能用人间的思维来考量世界上的一切,因为人间的思维只能给你带来得失心,今天我得到了,我失去了,明天我又得到了,我又失去了,用佛法的理论来讲,失去了又会得到,得到了又会失去,得失得失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要修出定,就是止念。法师什么都不想,连表情都没
2023-04-21 05:09:55
926次阅读
邪念来了正度 迷惑来了悟度2013-09-1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用正确的方法看事物,那就是正法生成。不管什么事情来了,你先不要把人家朝坏的地方想,把人家朝好的地方想,你自己会觉得很舒服。有些人不管你说什么话,都会把你朝邪的地方、偏的地方想,所以,他一定会失误。人有了正见,你就会使用它。因为你脑子里想出来的都是正的,所以人家也会来征求你的意见,你自己碰到什么事情也会先想一想,实际上你就是拥有了般若智慧。所以,一定要帮助愚痴迷幻的众生。我们众生真的是什么都不懂啊,我们还在拼命地造业,我们很可怜,我们今天失去了,我们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失去,明天拥有了,我们也不懂得怎么会拥有的。实际上,当你不懂得拥有和不懂得怎么失去的时候,接着你还会失去;当你懂得拥有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地拥有它,那是真的。
要自度,邪念来了要正度,迷惑来了要悟度,愚痴来了要智度,恶毒来了要善度,这样去度众你才是真度。有智慧地去帮助别人,你是在真的帮助别人,自己都搞不清楚,想去帮助别人,这叫真的帮
2023-04-21 05:09:55
618次阅读
用超前意识 去除五浊恶世2013-06-1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人的生命是多么的短暂,而我们人的生命应该用在什么地方?要看穿这个世界的真实性,才不会为了某一件小事情生气半天,所以,要以学佛的觉醒明白道理,去领受法的灌溉。这是什么意思呢?因为我明白了,我不生气了,他就是这么一块料,这个人很难救,我们是恶缘,你就领受到法的灌溉。“法”就是法力、法喜,因为我知道了这件事情是扭转不过来的,我就慢慢放弃,这个时候当你放下了,你就会得到欢喜。要记住,很多人就喜欢一辈子把着痛苦,和痛苦作伴,和幸福脱离,明明叫他要脱离痛苦,他非要抓住痛苦,我放不下,就是抛开不了痛苦。明明告诉他,你想开一点,你就会很快乐,可他就是想不开,这难道是别人加给他的痛苦吗?这是他自己拥抱着痛苦,舍去了幸福,所以,有一句歇后语叫拿顶看世界,全部都是颠倒的。
人生就是这么的苦痛,人生必须要学佛后觉醒,要脱离善恶的束缚。我们经常说要脱离恶,为什么善也要脱离呢?因为当一个人做一点善事的时候,他会沾沾自
2023-04-21 05:09:55
558次阅读
十念法门菩提本2020-09-15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第四叫念戒。佛陀在将要涅槃之时,他的弟子都跪在边上,很伤心、很难过:“佛陀,您涅槃了,那我们怎么办?”佛陀就跟他们说:“以戒为本。”所以,守戒就是一个人的品德,一个能够守戒的人是一个好人;一个能够守戒的人,他具有高贵的品质。守戒的人不会去做不好的事情,不会妄语,不会去贪瞋痴慢疑。大家要把守戒行为规范在自己的八识田中,时时刻刻守戒,不要忘记佛法戒律。
“戒乃无上菩提本”,戒律就是无上菩提的根本,所以要时时忆念佛为我们定的戒律。菩萨叫我们不要贪瞋痴,不要杀盗淫妄酒,这些都是佛给我们定的戒律,大家每天都要对照戒律检查自身的行为,自觉地遵守这些戒律。你的行为今天贪了吗?你今天瞋恨了吗?你今天做傻事没有?说了不该说的话吗?我们回想一下自己年轻时做过多少傻事,在朋友中挑拨离间,现在要好好忏悔,并且随时随地要检查自己的行为举止。一个人的起心动念非常重要,大家知道人的心是最难控制的,心猿意马说的就是这颗难
2023-04-21 05:09:55
529次阅读
念佛 念法 念僧2020-08-3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过去佛陀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弘化之时,就是在弘法时,佛陀曾经为比丘们开示:如果有人奉行十善法,将来命终得生天上;如果一个人造作十恶法,那么就会堕落到恶趣,就是堕落到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三恶道;若善修十念法,则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里面讲了三个要点,第一,奉行十善法,你可以命终得生天上;第二,如果造作十恶法,你会堕落到三恶道;第三,如果修十念法,你能证入涅槃的境界,这是一种高境界。
师父已经专门讲过十善法和十恶法,十善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绮语;不悭贪、不瞋恚、不邪见(不痴)。实际上,十恶法正好是和十善法倒过来的。接下来,师父跟大家着重讲如何修行十念法,将来能证入涅槃,这个境界就高了。首先了解一下十念是哪十个念:念佛,念法,念比丘僧,念天,念戒,念施,念处寂静,念出入息,念身,念死。
要懂得,念念要舍离生天,也就是说我们平时的念头,一个意念接着一个意念,就要舍
2023-04-21 05:09:55
614次阅读
佛不远人 而人远佛2020-09-2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佛陀有一次回故乡迦毗罗卫城游化的时候,游化就是度化众生,暂时住在城南的尼拘律树园中。佛陀的堂弟摩诃男居士就在这一天来礼见佛陀,礼见就是看见佛陀行礼,然后见佛陀。他对佛陀说:“世尊,现在我们迦毗罗卫城这个地方,物产丰富,人口众多而繁华。我每天在这里进进出出,身旁常有狂奔的象、马,还有横冲直撞的路人,以及擦身而过的那些车辆。我常在想,不知哪一天自己也许就会被这些狂奔的动物或者疾驶的车辆撞死,而死前又仓惶地忘失了念佛陀、念正法、念僧伽,所以我担心,像这样的死法,我不知道下一辈子会沦落到哪一道?会出生到什么地方?”
佛陀就跟他讲:“摩诃男,你不必害怕,你死后会出生到好的地方,你不会沦落到三恶道去,也不会有不好的报应。这就像一棵大树,从幼苗的时候它如果就倾向东方生长,继续长大的时候,它还是会一直朝着东方倾斜地生长。如果有人一斧子砍断了这棵树,那么,你觉得这棵树会朝哪个方向倒下呢?”“世尊,那当然是朝
2023-04-21 05:09:55
604次阅读
人生三种病:宿业、内伤、外感2020-10-16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学佛做人,要用平常心去生活,不管碰到什么事情,都要觉得很正常,都无所谓,要放得下。这个人不开心了,没关系,我们对他好一点;那个人有什么想法了,没关系,我们能够随缘。要用惭愧心待人:“我很惭愧,没有帮到他。我很惭愧,我做得还很不够。他对我这么好,我没有什么可以回报他。”在这个世界上,用惭愧心去做人,用菩提心来处世,只要你对别人好,别人一定会很喜欢你。拥有菩提心的人,就只想到自己要帮助别人,怎么样让别人解脱苦难,很少想到自己,这种人在世界上,怎么会不被人喜爱呢?
学佛人如果每天看到众生的过失、是非和缺点,那么,你必须马上忏悔,因为你的修为不够好,因为你已经走偏。喜欢盯住别人的缺点,说这个人很讨厌,说那个人很小气、没修好,要懂得,当你的心里拥有着别人的烦恼、过失和是非,当你嫉妒别人的时候,实际上,你已经在帮别人背业,因为在你的内心深处,已经拥有这些嫉妒、是非,以及肮脏的理念。所以,整天把别人
2023-04-21 05:09:55
916次阅读
放弃是智 行善是慧2020-09-29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中国传统文化讲,“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有些人虽然没学佛,但是他明白一个道理:“该我的,一定是我的。不该我的,我去强求得来了,最后也会失去。”所以,不要去强求那些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不属于你自己的东西,就不是你的东西。有时候,我们殚精竭虑、动足脑筋,拼命地想去得到一样物品,比如自己喜欢的房子、汽车,或者某个人,但是,我们就是得不到,或者暂时得到了,最终还是失去了。还有些时候,尽管你很喜欢某一件物品或者某个人,你并没有非要得到它的执着,你随缘了、放下了,最后你倒反而会得到。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属于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强求也无用,所以我们要学会适时地放弃一些东西,放弃是一种智慧,不贪也是一种智慧。
想一想,我们从小到现在,放弃过多少东西?放弃后,我们轻松了;随缘了,我们心里安定了。如果我们还一直想着去得到,我们就是放不下。所以,能够适时地放下是一种智慧,这种智慧能让你更加清醒地
2023-04-21 05:09:55
774次阅读
控制起心动念2020-09-0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学佛人最重要的就是要学会放下,很多时候从表面上看来,我们在身体上是放下了,但是我们的心灵还是没有放下,内心还有很多罣碍,因为我们的心灵没有离开世间红尘,没有抛弃五欲六尘。所以,怎样让自己心中无染,让自己变得寂静,首先就要拥有光明心。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明白有为后要学会无所谓,这样你就进入了空寂和妙察智。也就是说,你在人间的一些警觉、感觉、专注、体会和心灵的放松,以及你自己生活中的行住坐卧,如果你能让这些感觉都融入到了这觉性的光明之中,那你等于让自己的一生都融入觉性的光明,你就是一个离苦得乐的人。
我们现在学佛了,做好事了,但不要总纠结在自己学佛、自己做了好事上面,做了好事要像没有做过一样,那么,我们就会在自己的心中,慢慢地把自己做过的好事放下。
举个例子,我对你好过了,我没有必要把它记在心中,因为你都会感恩我的。如果我把自己曾经对别人的好处都记在心中,我就会等着别人的回报,万一等不到回报,
2023-04-21 05:09:55
834次阅读
解脱无明 远离烦恼2021-04-2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解脱是什么?解脱就是没烦恼。很多人经常听法师讲:“你要解脱,你要放下。”也有弟子和佛友问师父:“师父,什么叫解脱?什么叫放下?放下什么?”师父刚才说了,没烦恼就是解脱,想通了就是解脱。“放下”就是不去想自己想不通的事情。因为你不去想,这个事情也存在,那么师父问你,你想了,这个事情在不在?也在。你解决得了吗?解决不了。既然解决不了,那么,你现在就先不要去想,可以吗?可以。等你念念经之后再来想,说不定这件事情就解决了,那你不就放下了?至少在你放下不去想的这段时间内,你已经放下了,人很轻松了,你已经暂时得到解脱。
其实,佛法就是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上的难题和困难的。佛法真正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让你能够不被自己内心的烦恼所牵绊,不被自己内心的欲望所控制,不被人间的杂念所左右。所以,放下就是修心,能够解脱就是有智慧。一个有智慧的人,就会想得通。没有智慧的人,怎么能想通?大家购物的时候,都经历过排队,很多人
2023-04-21 05:09:55
862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