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何处惹尘埃2021-03-29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调节自己的心情,修忍辱波罗蜜。世间一切都会过去,如同过眼云烟。就像沙滩上的脚印一样,当你走过沙滩的时候,留下了你的足迹,当你再回头的时候,一阵海浪把你的脚印全部打没了。人活一生,要心胸宽广,每一天都要用智慧冲洗自己内心的毒素,不要让自己内心贪瞋痴的毒素污染自己的灵魂。每一天心中都要充满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心和救度众生之心,让自己的灵魂保持清净。
大家要知道,拜师实际上并不是拜师父,而是拜伟大的佛陀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大智慧的佛道。菩萨要你们守住戒律,你们今天学佛,就是自己尊重自己,因为要改变自我,就不能再像过去一样颓废,就不能自暴自弃。你今天要想得到别人对你的尊敬,首先你要自己尊敬自己,给自己一个空间,不要走偏。学佛学法一定要昂首挺胸地往前走。你们现在有师父,最好跟着师父好好地往前走。明白这个世界上一切都不可得,这也是苦空无常的宇宙真理,并且永远不会改变。
师父经常跟大家
2023-04-21 05:09:55
677次阅读
勤修定力2021-03-26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要在弘法中增加福德。师父经常跟你们说,一个人学佛是要有福气的,没有福气的人很难有机会听闻佛法、修学佛法。很多人天天还在吃喝玩乐,在浪费时间,他们怎么有福气听到佛法?当他们苦恼的时候,他们是没办法得到解脱的。就像很多年轻人,在谈恋爱痛苦的时候,他们只能到网吧在网上消磨时间,以减轻自己的痛苦,这就是因为他们的福德还不够。一个人的福是怎么来的?帮助别人,广结善缘,就有福气。德是怎么来的?尊重别人,不撒谎,好好地和别人交朋友、帮助别人,好好地为众生服务,你就会有道德。这些都是学佛人无形的助缘力,是没有形状的,是看不见帮助你的力量。
学佛人会得到很多人对他的帮助,不学佛的人就很难有这方面的帮助。为什么?通常来讲,不学佛的人比较自私,只知道为自己考虑,根本不会主动想到要去帮助别人。所以说,一切都是你的心造成的。你能够用心去帮助别人,你就是个善良的人。你每一天帮助别人一点,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下来,你就有三
2023-04-21 05:09:55
622次阅读
人间欲望是痛苦2021-03-23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每一个学佛人都要懂得,心情是人的一种感觉。有时候心情好,你感觉就好,心情不好,感觉就不好。要记住,心情不是人生的全部生命,但是,心情却能控制你人生的一大半生命。有时候心情好了,什么都好,心情不好,心就乱了,所以一个精进学佛有智慧的人,不要让你的人生输给了你的心情。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不是输给了别人,而是输给了自己的心情。
所以不要用坏心情来贬低我们学佛人的人格和形象,有时候心情不好,会让别人看到我们的能力不足,因为不好的情绪会降低我们的能力,会扰乱我们的思维,从而最后输给了自己,这就是忧郁症的前兆。一个有智慧的人、学佛的人,他能够控制好自己的心情,能够处处明白自己今天所处的环境和位置,应该说什么话。今天心情不好,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当心情好的时候,又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这样你就能控制好自己的感觉,生活才会处处显示出祥和。
生活本来不苦,苦的是我们人生的欲望太多。你看看,我们今天要这
2023-04-21 05:09:55
651次阅读
究心不求无障2021-03-20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离苦得乐要有正思维,一定要坚定自己的出离心,然后要达到知苦、断欲和灭贪的境界。在人间很苦,苦来自哪里?来自人的欲望和贪心,那我们就要断欲,把欲望断掉,把贪心灭掉。灭贪之后就是修行,从而领悟人生的真谛,人来到人间就是来吃苦的。不要以为人间很开心,哪个人活得不累?不要以为就你一个人累。我们学佛人在生活中,不要排斥逆境和障碍,有时候逆境来了,害怕、躲避和排斥都是没有用的,烦恼还是会跟着你。障碍来了,躲避也是没有用的。犹如一块石头冲你砸了过来,躲避已经是来不及了,你只能看看用什么方法改变现状。
师父教你们一种方法,可以改变人心中的障碍,这就叫逆加持。逆加持是帮助我们成长的力量。比方说,今天你吃苦了,你就想象一下:“我过去比现在还要苦,我现在已经很好了。”用现代话讲,叫忆苦思甜。想一想我们过去苦的时候,不知道比现在苦多少,过去我们吃的苦更多,现在已经比过去好很多。
佛法里面讲,究心不求无障,就是你的
2023-04-21 05:09:55
16240次阅读
远离三毒2021-03-17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有一位年轻的比丘,有一次当他停留在一个村庄精舍的时候,有人供养他两件袈裟。过去供养什么的都有,就像现在可以给法师供养餐饮、服饰等。有人家里正好有两件袈裟,于是就把袈裟供养给这位年轻的比丘,因为法师是可以接受袈裟供养的。那么,这个比丘就决定把其中一件袈裟供养给长老比丘。长老比丘就是庙里的长老,好比我们现在说的师父,这位长老比丘是他的舅舅。
结夏安居之后,年轻比丘就去找长老比丘,把袈裟供养给这位长老比丘。这位长老比丘说自己已经有很多袈裟,于是拒绝了。年轻比丘多次恳请,但是长老比丘坚决拒绝不要。年轻比丘非常伤心,认为舅舅不接受他的袈裟,是因为不喜欢他。就像现在社会上,你送给别人一样礼物,别人不收,你会感觉不舒服。别人诚心诚意送给你一样礼物,你收下来,其实是对别人的一种尊敬。尤其是有些人,别人送他一样东西,他先打开看一看,然后再说不要,这样让送礼物的人很丢脸。如果还没打开看,你就说:“不要了,你什
2023-04-21 05:09:55
612次阅读
禅定得智2021-03-14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自心明白,就是自己心里要明白,人间什么都是假的、都是无常的。人要走的时候,心里是没有一种感受体的,没了,心里没有感觉了。除非在人间还没有走之前,你已经觉悟了,你才能真正体会到似是而非的人生,好像活着又好像没活一样,好像有又好像没有一样。
人的心很奇妙,一会儿开心,一会儿不开心。你跟他讲话:“听说他不开心。”“没有啊,我刚刚跟他通电话,他很开心啊!怎么后来又不开心了?”为什么?一会儿得到,一会儿失去。一会儿得到快乐,一会儿失去了快乐;一会儿得到悲伤,一会儿失去悲伤,人的一生就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在选择和没有选择中,在痛苦和快乐中,度过这些无常的日子。
人的意念一会儿清净,一会儿浮躁,都是外境带来的影响。师父救人多难,师父经常给佛友做思想工作,指导他们怎么样用菩萨的智慧来解脱自己心中的烦恼。有些佛友当场就跟师父说:“师父,这件事我想明白了,我不难过了,我想通了,我真的很开心,我一定听师父的话,好
2023-04-21 05:09:55
844次阅读
苦乐只是觉受2021-03-11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我们人碰到问题,经常第一句话,就是说别人不好、诽谤别人,做什么事情总是说别人不对,要别人让着自己,从来不知道自己主动去让别人。记住了,你经常要别人让你,慢慢地你就会偏执、我执,时间长了就会退失佛心。佛心退失后,你就会不修心不学佛了。
要明白,种下难以挽回的恶因,就是因为你每一时、每一刻、每分钟都在种恶因。人经常会讲一句话:“我怎么得罪他了?我真的不知道我为什么会得罪他?他为什么对我不好?”可是你知道吗?你在无意中种下了一个又一个不好的因。比方说,你刚才没给他一个笑脸,你刚才讲的话很讨厌,你刚才只顾讲给这个人听,没考虑到边上还有其他人,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他记住了,你是在暗中讽刺他。就像夫妻两个人吵架一样,吵了半天,老婆突然说:“你今天为什么跟我吵?”老公说:“谁叫你讲这句话的?”“我什么时候讲了?”“你讲了还不承认?你讲了,还装着不知道?”这些因都是因为无知才种下的,种下了这么多恶因,你的
2023-04-21 05:09:55
575次阅读
正确面对 证悟空性2021-03-08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要想证得无上正等正觉,就要正确认识这个世界,要证悟空性。很多人被这个世界玩耍了、戏弄了,他才会真正地开始思考:“这个世界难道是无常的吗?”很多人有钱有名有利,等到他被这个世界抛弃的时候,他才认识到,原来这个世界是无常的。
学佛人要学会,承受非常人所承受的苦难,因为学佛人承受的苦比一般人会更多、会更痛。我们做错事情很痛苦、很难受,我们要忏悔自己身上的毛病,而且今后将来坚决不能再做错。普通人在回忆自己过去做错的事情时,他总是带着一种痛苦的心情:“当时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当时为什么不那样?我为什么要刺激自己?我为什么要伤害他?”一辈子也想不开,一辈子也离不开,这就是人,因为人没有远见,必有近患。
师父要你们懂得证悟佛性,就是要证得无上的菩提心,成就正觉佛果。就是说,人要在社会上锻炼自己,不管发生什么事情,要知道这是好的、还是坏的。所以师父经常有意问你们:“你认为呢?你觉得这件事是好事,还是坏事?
2023-04-21 05:09:55
5038次阅读
修出庄严2021-03-05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佛经上讲二重庄严,那么,怎么样能够让人庄严呢?你们想一想,怎么样能够让别人敬重你、庄严你?一则智慧,二则福德。如果一个人很有智慧,别人就会尊重你。如果一个人语无伦次、神经兮兮的,这个人会庄严吗?如果一个人是有福德的人,有钱、有名、有利,别人就会尊重他,这些福德是他前世修来的。光有福德不够,还须有道德。如果一个人有道德,别人会尊重他,庄严吧?大家都会说这个人很有道德,都会对他好。
若有菩萨具足如是二庄严者,如果有菩萨具足了以上二庄严,“如是”就是指以上二庄严者(两种庄严的人),则知佛性,形象庄严,这个人一定懂得佛性,这个人就会非常庄严。若分别佛土,是有为形象,形象庄严,如果这个人对世界上很多事情都有分别心,这个人只是叫有为形象,有为形象就是有目的的形象。比方说,很多学佛人为了学佛,看见别人就合掌,学得像佛一样,让别人尊重他,这就叫有为形象。如果你从内心就能成就者,你能够避开心中的不有为,即无
2023-04-21 05:09:55
3242次阅读
智慧种子是功德2021-03-02
师父讲述于观音堂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菩萨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先考虑会有什么后果:“这件事情做了之后,会有什么果报呢?”而众生呢?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益的事情,就赶快去做,做了之后有恶果来了,才担心害怕,到时才不知道怎么办了,所以众生就会没有智慧。菩萨永远不会因为很小的恶就去作,再小的坏事,哪怕一点点,菩萨都不会去犯。菩萨也不会因为好事只有一点点就不去做。众生总是认为:“这个好事只有一点点,这个不是大功德,我不做了。”“地板我不拖,我要么磕头换供果,我要做就做大功德,我要到法会上去做大义工。”而菩萨不会这样想的。
你们知道功德是怎么来的吗?功德是累积而来的。帮众生开个门、拿个板凳,记上0.2%;给别人端碗饭、做一个菜,记上0.5%;别人想不通了,你安慰说:“不要想不通,来,我跟你一起读诵《白话佛法》,过去我也是想不通。”这也会加功德。我们很多佛友,当别人想不通的时候,他说:“我也想不通,来,我们一起学《白话佛法
2023-04-21 05:09:55
504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