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1、学佛的基础是学根本智
第十一册
做善事做到后来要变成自然,修心一定要修在自然当中。对于这个世界上的一切,师父为什么叫你们不要去争,不要去吵?你们真的不知道,因为一切都在缘分当中。要记住,我们做什么事情都是有缘分的,因为缘分有时候会聚集资粮,就是你有功德了。你一直在缘分当中好好地随缘,不闹不吵,你很快地就会有资粮,就是有功德,达到无我的境界。很多人就是不停地在种善根、种福田,他们不讲别人的对错,只是努力地做功德,做到最后他就成功了,所以会达到无我,修成了菩提道。有的人在缘分中种了恶缘,就会累积业障。修菩提道,就是修菩萨的道路的话,人修到后来要修到一切皆空。就是修到最后,觉得人间的一切都是空的了,这个时候,你就是接近了般若悟性,就是智慧的悟性。
刚才跟大家讲的是出世法的开头部分,就像一座大桥前面的引桥,现在开始跟大家讲“世出世间法”。就是你在这个世界,你要修出世法,所以叫“世出世间法”。你要修出这个“出世”,那么你在哪里?那
2023-04-21 03:49:48
1169次阅读
11-32、破迷惑颠倒寻真佛解脱
第十一册
在佛法当中有一种修行的方法叫“方便五乘解脱法”,那么这是哪“五乘”呢?人乘、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那么在这“五乘”当中,如果你想成佛,你最后会得道成佛。你们看看,人道能成佛,天道能成佛,声闻道能成佛,缘觉道能成佛,菩萨道能成佛,但是全部都要修,这叫“方便五乘解脱法”。所以成佛要从人道、天道开始。人家说,天上的人福报比我们人间大,为什么菩萨老是到人间来救度我们啊?为什么菩萨不到天上去救人呢?师父问你们:“享福的人求菩萨多,还是痛苦的人求菩萨多?”肯定是痛苦的人,人道很痛苦,而天道太享福了,是不容易成佛的。
六祖说过:“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寻兔角。”这个意思是说,世间的人都是迷惑颠倒的,所以“佛法在世间”。为什么叫“不离世间觉”呢?实际上,离开了世间,你怎么样来觉悟呢?想一想,因为你看到人间都是迷惑颠倒的,你只有看到他们迷惑颠倒了,你才能在世间觉。就是因为你没有离开
2023-04-21 03:49:48
971次阅读
11-33、修世间法 成出世间佛
第十一册
在人间,先要学入世法,知道什么叫善,什么叫恶,你明白了,你知道什么事物对社会有益,你要懂得什么是坏人,什么是好人,那你就是在修入世法。你在人间修行就是在人间入世。我在做这些事情,然后才能慢慢地懂得这个世界什么是好人、恶人和坏人,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这是先学入世法。从古到今没有一个坏人可以成佛、成菩萨的。你们看看,关帝菩萨成菩萨了,他是好人,他善良、忠义,对不对?坏人是不可能成为佛、成为菩萨的,你们要懂这些道理。人格很重要,人格会促成你的佛性和本性。我们学佛人在人间已经像佛,已经拥有佛的本性和佛性了,那么你就会铸就你的人格。很多男人很有骨气,老婆再怎么样吵闹,他不会到外面去找别的女人。另外有一些男人表面上对老婆很好,可是经常到外面去玩女人,这种男人就是没有人格。
学佛要注重实行,就是实实在在地修行。你不能假装的,假的没有用。你们坐在师父下面,如果你们是假心假意地学佛,一点用都没有,白白浪费了
2023-04-21 03:49:48
838次阅读
11-34、学会控制心 自心变佛心
第十一册
为什么说“三界轮回”而不说“六道轮回”呢?实际上,这个对你们来讲已经要求很高了。也就是说,你们今天坐在下面的人,如果现在死了,至少要到天道。在天道里分为欲界天、色界天和无色界天,如果你们现在的境界还达不到这三界,那么你们在这里就是人了,根本不是菩萨。你必须要离开三界,你才能离开轮回。犹如你必须先在世间修世间法,你才能出世间。犹如你必须先上小学、中学,但是你的目的是为了以后上大学能够毕业,你要上大学,你就必须先上小学。
佛陀在人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你们知道佛陀都讲了些什么吗?佛陀的千言万语就是让我们脱离六道。很多人现在心疼师父,为什么?因为师父见人就讲:“好好修啊,你们要有境界啊,以后要上天啊,不要修人间的东西。”人间的那些是没有用的,你把儿子培养得再好,儿子以后把你气个半死。你死了,你儿子谁管呢?你死了,你老婆另嫁别人,这一切你能管得了吗?所以师父告诉你们,你们要想脱离六道,心一定要在佛道
2023-04-21 03:49:48
888次阅读
11-35、业障是由记忆开始
第十一册
接下来讲解脱。菩萨说“解脱非难,难在定慧”。解脱并非很难,难在哪里?难在怎么样让自己定下心,才会产生智慧。现在坐在下面的人,90%都定下来了,还有人心不定,如果定不下来就没有智慧。
假设我们的业障是由记忆力开始的,你们从来没有听到过吧?师父讲给你们听。业障实际上是由记忆力开始的,你记住某件不开心的事情,就会恨、担忧、烦恼,就会产生业障。你要去除业障,是不是就要把自己记忆中恨了谁,做错的事情,很后悔、很难过的,曾经做过的愚痴的、贪心的事情,先从脑子中洗掉?你要把不好的思维、记忆洗掉。因为记忆非常厉害,一个人的记忆是控制不住的。你想想看是不是这样?我们不想记的,到时候跳出来了;不想讲这个人了,过一会儿你恨的这个人在你脑海中跳出来了。反过来讲,你想记的事情一点都记不住了。记忆不是属于你控制的。你想消业障,就要先消除记忆中不好的思维,要懂得,不好的记忆一直留在心中,就是留有业障。
人的毛病真的很多
2023-04-21 03:49:48
1340次阅读
11-36、意识的深层禅定
第十一册
过去你们经常听师父讲第八意识,实际上佛讲了九个意识,九识。今天师父给你们讲“九识”。
佛讲“九识”,就是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识、阿赖耶识、阿摩罗识(第九意识)。后面的三个意识是超越人间的意识。这就是一个多层次的意识,人对一个事物的意识产生之后是多层次的。菩萨在两千五百年前已经能讲这些东西,菩萨绝对是天上的超天人的智慧。眼睛看见东西,有意识。耳朵听见,人家告诉你什么事情,你脑子在想“这是真的吗,是假的吗”,意识就产生了。鼻子闻到东西,“这东西真香啊”,是不是有意识?舌头吃到东西了,有意识了,“这是辣的”,“好像这个鸡蛋不新鲜嘛”,嘴巴里舌头感觉的,舌头是一个“味”。接下来是身,身体有意识吗?盲人完全靠自己身体感觉,他眼睛看不见,所以他的感觉是很敏感的,他跟你握手可以知道你什么性格,可以知道你多大年纪,他从你手的骨头、皮肤可以知道你几岁。意就是你的意念。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六识,就是
2023-04-21 03:49:48
853次阅读
11-37、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
第十一册
第九意识,叫阿摩罗识、净识、白净无垢识。第九意识是干净的、没有任何肮脏污染的意识在深层的内心,实际上就是你的佛心和你的初始心。你的佛心在这里,这是一切众生的清净本源心地。一个人害了人之后良心发现,“我不该害他,我真的对不起他!”这是触碰到他内心的阿摩罗识的意识了。这个意识非常厉害,它是“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所证实的人的法身 (一个身体)累积的功德。当一个人有良心的时候,就不会像畜生。老虎、狮子、狼这些动物,你对它再好,它没有第九意识,最后它会咬你,把你吃掉;就算把它养大,它到了最后哪一天为了自己的利益或者受到某种刺激之后,会失去“人性”,拥有它的兽性,它什么都会做,因为它没有第九意识。
“诸佛如来所证法身果德”,就是说我们的第九意识是菩萨给我们的,是我们累生累世修心积累的德,才会拥有今天这个第九意识。“在圣不增,在凡不减”,就算我们在圣人的境界中,也没有增加;就算我们在凡夫的境界,也不
2023-04-21 03:49:48
1114次阅读
11-38、五蕴皆空(一)
第十一册
今天跟大家讲“五蕴”。《心经》里面经常念到“五蕴皆空”,很多人不知道“五蕴”到底是什么,天天念经,要知道“五蕴”。师父告诉大家,“五蕴”就是色蕴、受蕴、想蕴、行蕴和识蕴,就是色、受、想、行、识。“五蕴皆空”,就是菩萨《心经》里面教导我们,要把色、受、想、行、识这五蕴都要空掉。那么,“蕴”是什么呢?蕴实际上就是一种现象的集合点。比方说色蕴,因为你看到了太多的东西,那么把这种现象集中在一起,它就成为一个蕴,叫色蕴。色蕴就是你眼睛在人间看得到的颜色、房子或者利益……利益是看得见的,是属于色蕴里面的,而名不属于色蕴里面。那么,在五蕴中,除了色蕴是带有物质性的事物现象,其余的四个蕴归根结底都是一个思想性的东西,是内心的东西,而不是外面的,都是属于看不见的精神现象。
首先说色蕴。色蕴是什么呢?就是有色的世界。你们现在看到的这个世界都是有色的世界,是能够感受到的。你们坐的这个椅子,你们能感受到这是椅子;
2023-04-21 03:49:48
2560次阅读
11-39、五蕴皆空(二)
第十一册
因为五蕴的生灭,当你看到物质之后,你所产生的“色”,就是我眼睛看到的这个有色世界,看到的这个喜欢的东西,你要从内心来观。也就是说,佛陀教育我们,在五蕴当中,你今天所看到的一些物质也好,非物质的也好,你要从内心来解决这些问题。师父问你们,除了色蕴之外,其他的四蕴都是心理活动,所以佛陀叫我们要内观。去除五蕴成为“五蕴皆空”,但你先要在心里把四蕴皆空。佛陀真的是一个大哲学家、大教育家!这个五蕴里面有“受想行识”四蕴都是内心的。感受是不是内心的?想是不是内心的?行,自己心理行为,“我恨不得冲过去骂他”,自己心里在想,对不对?然后就是意识,这个全部是在内心的。
开始时佛陀就说了一句,他叫大家观察五蕴的生灭,接下来佛陀继续说,能够观察五蕴出现的现象和过程,就是在观照五蕴的生灭法。太精彩了!师父都不知道你们是否听得懂。佛陀说,如果我们能够观察这个色、受、想、行、识出现的现象和过程,比方说,你今天脑子里开
2023-04-21 03:49:48
938次阅读
11-40、五蕴皆空(三)
第十一册
你们天天念《心经》,可是碰到事情照样发脾气。如果你今天懂得念经化解,师父马上让你们用《心经》来化解心中的惆怅。今天你跟太太吵架,或者跟丈夫吵架,当你气得不得了的时候,你如果知道,今天的气是生出来的,最后一定会灭掉,明天就没有了,后天会有吗?那你为什么今天还要生这么大的气呢?你知道明天不会再这么吵了,那你今天为什么要生气?气不生何来啊?人就是这样的。所以你们要知道,当自己太太欺负自己,或者自己丈夫欺负你的时候,你要想一想,“这就是生灭啊”,烦恼时间就过去了,“我不要生气,我不要发神经,把东西摔坏了,还得自己掏钱买”。
懂生灭就是懂智慧。既然“色即是空”,你就懂得“无受想行识”了。“色”全部都是空的,你还有什么想象啊?还有什么感受啊?还有什么思想行为啊?还有什么意识啊?所以“无受想行识”。师父很喜欢讲《心经》的,师父经常跟你们说,你想不通的时候多念《心经》,如果你们好好地理解意思之后再念《心经
2023-04-21 03:49:48
1155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