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11、四无量心悟出六波罗蜜
第十一册
佛经上讲,佛在世日,就是佛还在世间的时候,以佛为师,佛灭度之后怎么办?以戒为师。师父给你们讲来讲去还是一个“戒”字,这个“戒”字非常重要。“戒如明日月”,一个人只要守戒,就像明月般清净光明,能引导众生从迷惑走向觉悟。夜也明朗,你们有时候坐在外面很安静的地方,晚上一个人静静在花园里看着月亮,心里很安静,心里也安定。过去很多古人喝点酒,一看月亮,人一感动、一感触,“床前明月光……”,他就开始吟诗了。
一个人要有高尚的心境,如果一个人拥有高尚的境界,他就会建立起高尚的思维,产生高尚的行为;如果一个人的境界很低级,他就会进入低级的思维,产生低级的行为。所以,“戒如明日月,亦如璎珞珠;微尘菩萨众,由是成正觉”,这是什么意思呢?天上有一种叫璎珞珠的,非常明亮。“微尘菩萨众”,就是说,在人间有很多很多的菩萨,那我们都是菩萨,因为我们是未来佛,是未来的菩萨。“由是成正觉”,就是有这么多的菩萨在人间,他们就
2023-04-21 03:49:48
1259次阅读
11-12、普贤菩萨十大行愿
第十一册
下面师父跟大家讲一讲《礼佛大忏悔文》。经常有人问师父:“师父,为什么在《礼佛大忏悔文》中,最后一句叫‘南无大行普贤菩萨’?观世音菩萨很大啊,阿弥陀佛很大啊,释迦牟尼佛也很大啊,为什么最后三称叫‘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呢?”现在师父解释给你们听,一点点给你们讲,所以师父叫你们不能随便请假。普贤菩萨有十大行愿,所以叫“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你们现在念《礼佛大忏悔文》念的是什么?就是我要改自己的行为,我有愿力要改正就是“愿行”,那么大行普贤菩萨就是最大的一个“行”,所以叫“南无大行普贤菩萨”。因为我们念了《礼佛大忏悔文》之后,最后就是要向大行普贤菩萨学习,学习什么呢?就是学习大行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
第一大行愿,称之为礼敬诸佛。礼敬,就是指恭敬心,只要你有恭敬心,你的心观想,你的身礼拜,你的口称念。你们恭敬观世音菩萨,你们才磕头;你们恭敬师父,你们才合掌,这一切都是来自于恭敬心,所以学佛人要懂得恭敬。
2023-04-21 03:49:48
1138次阅读
11-13、忏悔是学佛人的根
第十一册
今天继续讲普贤菩萨的十大行愿。为什么说到普贤菩萨呢?因为《礼佛大忏悔文》的最后是“南无大行普贤菩萨”三称。很多人就问:“为什么《礼佛大忏悔文》的最后没有提到观世音菩萨,或者其他菩萨,而是普贤菩萨?”实际上,这个主要讲的是普贤菩萨的愿力。我们念诵《礼佛大忏悔文》也是一种愿力,你说你再也不做坏事了、你忏悔了,就是一种愿力。
普贤菩萨的第四大行愿是“忏悔业障”。只要在人间,只要在六道里面,一定是有业障的。实际上,“忏悔”两个字要分开来讲。“忏”是什么呢?就是忏其前愆。当一个人做错事情的时候,他就会很后悔,后悔的时候,先是想到这件事情“我做错什么了?”从这件事情的根来看,就叫“前愆”,“愆”就是代表做错的事情。然后呢,悔其后过,就是说,我非常后悔做错这件事情所造成的后果。师父曾经讲过,一个人骂人,把人家骂得气死了,他忏悔的时候说“我后悔去骂人的”,这叫忏其前愆,“我现在非常后悔他死了”,这叫悔其后
2023-04-21 03:49:48
1300次阅读
11-14、普贤行愿大智慧
第十一册
很多人问师父:“师父,为什么‘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啊?”还有人问:“师父,为什么‘放生一亿,菩萨随意’呢?”这是指你在很纯洁,没有任何恶业和没有造新业的情况下,你只要放生放到一亿,你就能够成为菩萨。如果你一边放生,一边还在拼命地做坏事,哪怕你放生十亿都是没有用的。想想看,如果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的钱拿出来放生一亿,那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这种人一定不会动坏脑筋,他已经很害怕因果,他已经知道自己一定要放生,这些也是生命,因为他要救度众生。如果一个人能够放生一亿的话,这个人还不是菩萨吗?“放生一亿,菩萨随意”是这个概念啊。如果一个人一天24小时都在做好事,那么这个人还会去做坏事吗?当一个人能够放生一亿的时候,他已经完全脱离了人的境界。你们现在谁有一亿块钱肯拿出来放生啊?
师父刚刚看到一条新闻,在墨尔本有一个华人钓鱼协会,会员还挺多的。现在是末法时期,他们不懂因果报应啊,现在的报应很快,都是现世报。
2023-04-21 03:49:48
1155次阅读
11-15、诚心忆佛 恒顺众生
第十一册
普贤菩萨的第八大行愿是常随佛学。就是要以佛为榜样,要对佛法依教奉行。师父教你们的不是师父自己的理论,而是佛法的伦理,师父教了你们这些佛学理论,你们应该懂得要依照这些佛法来做人做事。师父跟你们说要慈悲,要请佛住世,那么你们天天念经,是不是应该把菩萨请到心里啊?师父教了你们这么多,你们要懂得以佛为榜样,依教奉行,好好地去做,如果听过就忘记了,这种人是学不好佛的。
要诚心忆佛,就是想念伟大的佛。为什么很多人一看佛陀过去的故事,一想到观世音菩萨,就会感动得落泪?要知道,菩萨在人间是多么的不容易啊!在两千五百年前,佛陀出去弘法多艰难啊!没有汽车,只有马车,很多时候还要走路,你们想一想,那个时代,有多少苦难要承受?你们要有这种慈悲心啊。想象一下,你的孩子要到农村去一段时间,你做妈妈的想到自己的孩子到那里去要受苦了,你就会掉眼泪。我们想到佛陀在两千五百年前到人间来这么救我们,想到观世音菩萨到人间来就这么
2023-04-21 03:49:48
985次阅读
11-16、远离杂念 修成正果
第十一册
师父今天继续给大家讲,三千大千世界有多大,六道轮回有多久,佛与魔相差有多远,这些都是你们非常喜欢听的。师父现在告诉你们,佛和魔就在一念之中。你现在是人,你一念“我要好好地做人,我要做佛啊”,你就开始进入太空了,你就进入了三千大千世界宇宙空间,做菩萨都是在上面啊。你一念“我要做好人,我要做菩萨”,你这辈子修成了,不就是一个念头要修菩萨、修佛吗?你不就是脱离了六道轮回吗?所以说,念头很重要。比方说夫妻吵架,刚开始的时候都不会讲离婚的,一个念头“我们离婚吧”,好了,先前吵了100次,从第101次吵架开始说出口了“我们离婚吧”,接下来每次吵架都会说“离婚吧”,吵到第301次的时候,离婚了。念头像一把刀,可以切掉你所有的善缘。你们要相信,这些都是断缘的开始,要好好地听师父讲课。
佛跟魔有多远呢?你一旦开始学佛了,你是不是佛?不学好,是不是魔?今天到商店里去,看见人家的钱掉了,想着“我是佛,我不要”,
2023-04-21 03:49:48
999次阅读
11-17、凡心转换成佛心
第十一册
世人都要消业,因为业障的显现有时候会阻碍我们的修行。很多人问:“师父,为什么我修心念经之后,我会想不通,我的业障会多起来?念了小房子,要经者怎么会越来越多?”因为你过去从来没有念过经文,就犹如这么多年你都没有还过贷款,你从现在开始还钱了,一下子是会有压力的。因为你要还贷款,你才知道挣钱的不容易,你才会节约用钱,道理都是一样的。正是由于这些业缘的存在,才使得我们需要更加精进地去修持,去修持自身、自心,就是修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心。
我们要将凡人的心念转换过来。我们嫉妒别人是凡人的心念,嫉妒别人是很傻的,不要去嫉妒人家,要爱人家,要可怜人家。师父就是经常可怜人家:那些小孩子经常给师父闯祸,师父有时候也会生点烦恼心,但是转念一想,他们这辈子想找到回天的路,跟着师父也不容易,也蛮可怜的,他们也付出很多,师父一下子又心疼他们了;有时候看见人家的缺点,觉得这个人真的很讨厌,过一会儿觉得他也很可怜的。学佛
2023-04-21 03:49:48
1048次阅读
11-18、控制 意念 修善念
第十一册
戒为菩萨之本,一个真正能学佛的人首先要学会守戒。我们人生所有的种种苦难和不能克制的欲望,都是因为没有守戒造成的。大家想想看,家庭的破裂是不是因为没有守戒?如果懂得守戒,懂得克制,懂得相互原谅,就是把自己的戒律牢牢地放在心中,你就不会去造种种的恶业。所以,一个不懂得守戒的人,就会造成自己心中时时刻刻的不安宁。好比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你不懂得遵纪守法,你任何时候都可能会让自己犯法和犯罪。实际上,“戒”犹如自己头上住着一位菩萨,时刻在观照着我们。很多人的毛病就是没有感觉到菩萨在自己的心中,所以才时时刻刻地会有恶念出来,如果一个学佛人时刻都知道、想着头上三尺有菩萨,就不会任性地去贪瞋痴,去犯这些有情众生的罪孽。有情众生的罪孽实际上就是构成了业障,因为当你去伤害别人的感情的时候,就是你心中有业障。很多人以为在戒律上没有明确地讲伤害对方的感情,但实际上因为你没有戒律,所以你已经伤害了别人并构成了业障
2023-04-21 03:49:48
1176次阅读
11-19、转换习性 成就佛果
第十一册
如果这个人多病短寿,身体很不好,寿命很短,实际上他就是上辈子犯了杀业。师父教你们,如果你们的身体很不好,而且所生的病不是骨折、伤风感冒这种病,而是那种内脏出问题,时刻会夺去自己生命的病,那你就应该多放生,应该多念《往生咒》,多念《礼佛大忏悔文》,多念小房子,因为这些病都是置你于死地的。如果你今世遭受各种的不顺利,而且什么事情都不顺利,这就说明你的为人和心中对别人已经造成了伤害,也就是说,上辈子你肯定是挤压别人的,你肯定是嫉妒别人的,所以你这辈子会有很大的麻烦。如果你今世有点钱,但是经常突然之间钱没了,突然之间钱被人家骗掉了,明明要赚钱的,可是又被人家骗掉了,那么这个就是和你上辈子的淫乐有关。也就是说,一个人的意念上只要有这种男女之间的淫乐,他很快地就会破财。所以,当一个人犯淫戒的时候,他的财很快就没了。财和色是连在一起的,大家知道,很多人只要在女色方面出事,他的事业马上就出事了、倒霉了,他
2023-04-21 03:49:48
1095次阅读
11-20、心无罣碍 才是真修
第十一册
我们学佛人不能一会儿对佛法五体投地、泪如泉涌,刚刚开始接触佛法、开始弘法的时候,突然觉得菩萨怎么这么好啊,哭着诉说“我终于找到了法宝”,可是当自己心理上出现一点点障碍的时候,马上就开始诽谤佛法,马上就开始懈怠,甚至退转。这就好比一个人的性格一样,今天开心,明天不开心,明天不好了,后天又神经兮兮地笑起来了,让别人捉摸不透,像一棵墙头草一样两边倒。所以,学佛人不能一会儿开心得不得了,觉得这个世界很美丽,是为你所造,一会儿难过伤心得不得了,觉得这个世界简直没救了。很多人就是活在这两面当中,一会儿拿自己的梦境来激励和鼓励自己,一会儿又要跟自己的心做一个决裂,而且拼命地去批判自己过去做过的事情,认为自己真是一个该死的人,后悔当初。不管碰到大事、小事,天天只知道求,心中只想着:“我要是买个大房子,我就开心了;我孩子能够考上名牌大学,我就开心了;我所有的一切都能够如愿,我死了也无所谓……”人就是在这种欲
2023-04-21 03:49:48
1047次阅读